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邊城》是沈從文早期文學創作中最為經典的代表作,而是後人最為耳熟能詳的一部中篇小說。這部小說看似在平靜而美好的筆觸下發生著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然而卻因故事中的人物之間突然而至的生死離別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發生,最終變成了一個令人遺憾的悲劇故事。

整部小說讀完令人感慨萬千,無論是小說,還是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誰,天意的安排,陰差陽錯的命運,歸根結底無不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正如沈從文先生學生汪曾祺先生點評邊城一文中寫道,“《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劇感。”其實,在這本小說的題記中,沈從文先生也已經說明,”我的讀者應是有理性”,“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

下文中,我將從故事概述,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敘事語言特色,這三個方面為大家簡單解讀。

小說故事概述

小說故事背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初,故事發生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名叫“茶峒”的小山城裡,主人翁是一個名叫翠翠的懵懂少女,她與相依為命的年已七旬的爺爺老船伕,每日以渡船為生,後因翠翠與船總老闆的兩個兒子先後相遇之後,老大天佑和老二儺送同時愛上了這個天真活潑、單純乖巧,乾淨如水的翠翠。就在兩位兄弟紛紛向老船伕袒露心聲之後,翠翠始終沒有明確回覆她到底愛的是誰。兄弟二人為了得到翠翠的愛情回應,選擇通過競爭來贏得她的芳心。後來,老大天佑隱約感到翠翠並不喜歡自己而主動選擇退出這場三角戀,離家下灘遠行,不幸半途中被急流淹死。船總因難過於老大的非正常死亡,委婉拒絕了老船伕將翠翠許配給老二儺送的請求。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未完成“託孤”的老船伕因病含恨而死。老二儺送也因哥哥的意外死亡心生內疚,在得不到翠翠回應之後,選擇獨自離家出走。

在老船頭埋葬之後,翠翠從馬兵口中得知了這一切故事發生的來龍去脈,哭了整整一個夜晚。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儘管,船總憐惜翠翠孤苦伶仃,同意了翠翠和二老的婚事,原想把她接回家中住,但翠翠固執地選擇了一個人在碧溪岨等待二老的歸來。然而,一切都如,小說的結尾中寫道的那樣:“可是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來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整部小說裡邊,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翠翠、老船伕、船總及他的二個兒子,還有一個主要配角楊馬兵,當年愛慕老船頭女兒卻未能如願得到她的愛的人。

在塑造翠翠的人物形象上,汪曾祺先生在又讀《邊城》一文中曾寫道,“《邊城》裡最難寫,也是寫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翠翠。翠翠的形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瀘溪縣絨線鋪的女孩子,一個是在青島嶗山看到的女孩子,另一個來源就是師母。”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想要塑造一個懵懂單純的少女形象是不容易的。特別是以男性視角來寫14、15歲少女的小心思更加難寫,在小說開篇裡,沈從文先生筆下的翠翠是這樣的“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從這段文字描述中,讀者可以看到,翠翠有著別樣的美麗長相,性格乖巧、心底乾淨,令人疼惜,不忍傷害。

在介紹老大天佑,老二儺送時寫道,“天保佑的在人事上或不免有齷齪處,至於儺神所送來的,照當地習氣,人便不能稍加輕視了,儺送美麗得很,茶峒船家人拙於讚美這種美麗,只知道為他取出一個諢名為‘岳雲’。”從作者對老大、老二命名字眼及長相解讀中,冥冥之中也預示著後來天意難遂人願,為老大的不幸溺水而亡埋下了不幸的伏筆,同時字裡行間裡,我們也讀到作者與船總順順一樣,或多或少,總掩不住對老二的歡喜與偏愛之心。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原本為上天所青睞的三個年青人,因天意的安排相遇,相識,互生好感,故事情節在翠翠懵懂,躲藏,羞澀,含蓄的言行舉止中,變得複雜多變起來。可以說,原本並無多少對愛情判斷力的她,幸運的地方在於得到了周圍人的疼愛和喜歡,不幸的是,她骨子裡與她母親一樣固執,卻沒有母親為愛而勇敢表達和付出的勇氣。因而,造成悲劇的結果,恰恰在她自身。不只是翠翠,老船伕、老二儺送身上也是如此。

在老大、老二明確向老船頭先後表白喜歡翠翠的心思之後,老船伕對這件事情的判斷,也失去了應有的理性。“要安排得對一點,方合道理。”他經歷過親生女兒即翠翠的母親,十五年前愛上軍人後雙雙因無法在一起而殉情的悲痛事情,因此,在面對翠翠的終身大事上,他變得格外小心,並沒有強制翠翠急切做出選擇,而是偏執地選擇了考驗老大和老二,誰願意付出三年零六個月的等待翠翠的成長,才更愛翠翠。從老船伕的精打細磨心思,歸根到底,仍是他的性格所致。出身卑微,小心翼翼的試探,最後卻因天意弄人,滿盤皆輸。這不能責怪老人家,而是他是真正懂得尊重翠翠感情的人,並沒有為了攀附一門有錢人家的婚事而失去理智和尊嚴。他的謹慎,步步為營,都是為了翠翠一生的幸福負責,說來做到這樣,在那個年代裡,已令人敬佩。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生老病死。不同的人物形象和鮮明的性格,最終將結局推向了一個悲劇:老大意外死亡,老船伕遺憾病死,老二愧疚誤會離家出走,獨剩翠翠一人陷入漫長無期的孤苦等待。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從這些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最終讓人明白,看似美麗的人物形象,美麗的愛情故事發生之下,最後的一切,竟然如此不堪現實和人心的揣摩一擊。同樣年輕的老二,意氣用事,在碾房與渡船的選擇上賭氣,故意含糊不清,導致船總無法瞭解他的真正想法,因此,老二也是導致這一悲劇結局發生的主要原因所在。

年輕的時候,很多以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往往不是因為不愛而選擇離開對方,恰恰是因為不懂的如何愛對方而遺憾錯過。

敘事語言特色

在整部小說中,對於美麗的湘西風景的描述語言是清澈而透明的美好。正如汪曾祺所評價的那樣“《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後期那樣過事雕琢,流於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對於自然風景的描述,沈從文先生是高手。如“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時節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作者描述浪漫的情調和美麗的情境,油然而生。

在人物形象和內心細節的刻畫上,如“祖父不唱,卻只站在高巖上望著翠翠,把手搖著,一句話不說。”“祖父有點心事。”“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無意中提到什麼時,會紅臉了。”“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緻,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這些語句的描述,把老船伕最大的心思,翠翠活潑的性格躍然紙上。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又如在得知老大意外死亡後,老船伕不甘心,“睜著眼睛時,他做的夢比那個外孫女翠翠便更荒唐更廖闊。”而後老船伕主動去船總家提親,但這時的情景很尷尬,”牌既不散場,老船伕又不想即走,順順似乎並不明白他等著有何話說,卻只注意手中的牌。”

整部小說在敘事語言上,沒有誇張的描述,沒有尖銳的衝突和矛盾,通篇娓娓道來的語言,就像山裡的人那樣平實而淳樸。就像書中寫道,“一切總永遠那麼靜寂,素有人民每個日子皆在這種寂寞裡過去。”看似平淡無奇如水一般的日子裡,實則描述了那個年代下,讓作者極為懷念的鄉下看似平靜的生活。

邊城:所有美好最後竟化為一個悲劇,詮釋了性格即命運

令人印象更為深刻的是,《邊城》在敘事中,時不時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感悟,也讓讀者在閱讀時,不由陷入沉思當中。

“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皆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在這塊土地上!”


小結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最具代表的一部中篇小說,它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翠翠的懵懂少女與兩個親兄弟年青人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兄弟二人不由都喜歡上了翠翠,後哥哥因翠翠喜歡弟弟而選擇退出,而後不幸溺水身亡,最終導致老船伕含恨離世,老二內疚遠走他鄉,獨剩翠翠一人獨守山中等待老二回來,然而,老二也許永遠都不回來的悲劇故事。

無論命運之手如何安排了這場悲劇的發生,歸根結底,仍是因為書中人物的性格中不完美之處所致。簡單來說,性格即命運,改變自己才能迎來更好的人生。


參考文獻:汪曾祺《又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