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對“拖延症”說再見了!碎片化時代的“戰拖”指南

2019年年底,我給自己訂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2020年開始運營我那很久都沒更新的微信公眾號,可我發現,2020年都快過了2月了,我連一篇文章都還沒更新,為什麼我會如此拖延呢?

關於拖延,我也曾經與他大戰過三百回合,最後我完勝。我從一名零基礎心理學小白,在半年內考取了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證書。故事得從2016年說起。

2016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三年,由於平時業餘時間較多,在同事的推薦下,我報考了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理由是“技多不壓身”。

很快,我自己買了教材,然後從第一章開始學習,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我幹勁十足,可是很快問題就來了,我的學習時間逐漸變少,開始變得拖延起來。

1.拆分目標,降低難度

剛開始,我給自己訂立的目標是,每天看一章教材,聽一節網課,後來發現,從第二章開始就聽不懂了,此時如果繼續往後學習,只會增加自己的學習焦慮,因為這門學科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好的基礎,後面只會是一頭霧水。

於是,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讓自己慢下來,只要前面一章沒學懂,堅決不開始下一章的學習。很快,我就找到了感覺,那是一種日拱一卒,日益精進的感覺。

心理學上有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講的是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 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 之間並不是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的曲線關係。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還告訴我們,當動機處於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是最佳的。

動機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潛能不會得到很好的發揮,自然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好。

而動機強度超過頂峰時,工作效率反而會隨強度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強的動機容易使人處於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記憶力、思維習慣、注意力、情緒和行為都會受到干擾,會影響到個人潛能的正常發揮。

所以,給自己定目標時,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往上夠一夠就能夠的著”,這樣就能獲得最佳的工作效率。

是時候對“拖延症”說再見了!碎片化時代的“戰拖”指南


2.管理精力,增強意志

我從事的是自由職業,備考的那段時間,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就開始犯困,中午吃完午飯也同樣犯困,每當想學習的時候,總感覺提不起精神。後來我通過網絡搜索,知道了自己的飲食結構不夠合理,才導致精力不足。

我吃的食物大多數是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飯、麵條。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很容易就變成糖,讓血糖升高很快。而血糖如果上升太快,就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快,引發色氨酸進入大腦,而色氨酸又是合成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所以,褪黑素越多,人就會覺得越困。

而且如果吃得太飽,大量的血液就會來到消化道,從而讓大腦供血下降,也會讓人覺得疲憊。

於是我調整了我的飲食結構,早餐主要吃以高蛋白和高纖維為主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雞胸肉和綠葉蔬菜。

午餐,吃七分飽,多吃綠葉蔬菜或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菠菜,雞肉或魚肉。

晚餐,可以稍微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比如五穀雜糧。中途如果餓了,那就吃點零食和果乾,比如藍莓,堅果,或葡萄乾。

通過調整之後,我感覺白天很少犯困了,整個人變得精力充沛起來。所以有時候,不是你堅持不下來,只是是你的意志力不夠用了。

美國耶魯大學開發了一個ONQI (Overall Nutritional Quality Index)的體系,又叫做綜合營養質量指數,是從營養和熱量這兩個維度來評價一個食物。

簡單總結一下,ONQI基本的原則是:

ONQI指數最高的食物是深綠色的蔬菜,像菠菜、西蘭花、芝麻菜這一類的;

其它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堅果ONQI指數比較高;

加工過的食物,尤其是餅乾、薯片一類的ONQI指數很低;

白米、白麵、甜食基本上全都是熱量,營養含量很低,這些都是ONQI指數比較低的,所以要儘可能地少吃。

當我們意志力不夠用的時候,我們很難把精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而且還克服不了消費的衝動,在網上買很多東西,或是去吃大量甜點,這樣一來,原本重要的事就被拖延了。


是時候對“拖延症”說再見了!碎片化時代的“戰拖”指南


3.做出承諾,引入監督

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干擾,有時候是同事請客吃飯,有時候自己想追劇,有時候想睡懶覺,漸漸地,我發現我又開始拖延了。

我知道單靠自己的自覺解決不了這個拖延的問題,於是我在網絡課程班找了3個一起備考的學員,單獨組成一個群,每人壓上五百元,然後相互監督,看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能拿到獎金。

這種方法真的很管用,從那以後,我拒絕了很多外界的誘惑,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習。

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家莫利·克羅基特(Molly Crockett)從研究中證實,人們在抵抗誘惑時,提前做一些準備和承諾,要比靠意志力有用。這是因為大腦中的威脅與獎勵系統,十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公佈自己的計劃,相當於給自己增加不完成計劃的成本,沒有人希望別人覺得自己很好笑或是很懶惰。


是時候對“拖延症”說再見了!碎片化時代的“戰拖”指南


4.給予獎勵,獲取反饋

在學習的後期,我突然感覺到後勁不足,覺得之前學的東西都忘了,這個時候,我非常焦慮,一度想到放棄,但是又不甘心,我意識到,學習教材是為了考試,光看書不去做真題就像站在岸上游泳,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學習效果。

於是我開始做真題,每做一套都會有及時的反饋,這樣一來,我的進步也越來越快。

但是,問題又來了,由於真題非常系統,涉及面廣,要搞懂一套題,有時候需要花上半天或一整天的時間,慢慢的,我又開始拖延了。

於是我又開始想辦法,我給自己訂了一個激勵計劃,每完成一套真題,給自己買一雙鞋子,或一個心儀已久的電子產品,就這樣,突然感覺動力十足,而且學習效果越來越好。

對於反饋系統,著名未來學家簡·麥戈尼格爾在《遊戲改變世界》裡是這樣解釋的,就是當你每完成一個小部分,遊戲就會告訴你離最終的目標還有多遠,我們隨時能看到最新的進度。比如說你已經超過了全球的多少人、上升了多少級別、你頭頂的血條增加了多少,這就是遊戲的即時良性反饋。

這就給了我們繼續玩下去的動力,所以,當你不能堅持做一件事時,嘗試一下給自己一個及時的獎勵,讓自己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獲得反饋的週期一般是很長的,時間一長,我們就很容易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如果我們能適當地利用好反饋機制,我們做起事來就會動力十足。


是時候對“拖延症”說再見了!碎片化時代的“戰拖”指南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拖延基因,但是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不缺那些“執行力很強”的人,我相信,只要學習科學的“戰拖”方法,我們也能成為他人眼中的“戰拖”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