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对“拖延症”说再见了!碎片化时代的“战拖”指南

2019年年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2020年开始运营我那很久都没更新的微信公众号,可我发现,2020年都快过了2月了,我连一篇文章都还没更新,为什么我会如此拖延呢?

关于拖延,我也曾经与他大战过三百回合,最后我完胜。我从一名零基础心理学小白,在半年内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故事得从2016年说起。

2016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由于平时业余时间较多,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报考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理由是“技多不压身”。

很快,我自己买了教材,然后从第一章开始学习,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我干劲十足,可是很快问题就来了,我的学习时间逐渐变少,开始变得拖延起来。

1.拆分目标,降低难度

刚开始,我给自己订立的目标是,每天看一章教材,听一节网课,后来发现,从第二章开始就听不懂了,此时如果继续往后学习,只会增加自己的学习焦虑,因为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好的基础,后面只会是一头雾水。

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让自己慢下来,只要前面一章没学懂,坚决不开始下一章的学习。很快,我就找到了感觉,那是一种日拱一卒,日益精进的感觉。

心理学上有个“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讲的是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还告诉我们,当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是最佳的。

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潜能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自然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而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反而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容易使人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记忆力、思维习惯、注意力、情绪和行为都会受到干扰,会影响到个人潜能的正常发挥。

所以,给自己定目标时,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往上够一够就能够的着”,这样就能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

是时候对“拖延症”说再见了!碎片化时代的“战拖”指南


2.管理精力,增强意志

我从事的是自由职业,备考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就开始犯困,中午吃完午饭也同样犯困,每当想学习的时候,总感觉提不起精神。后来我通过网络搜索,知道了自己的饮食结构不够合理,才导致精力不足。

我吃的食物大多数是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条。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很容易就变成糖,让血糖升高很快。而血糖如果上升太快,就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快,引发色氨酸进入大脑,而色氨酸又是合成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所以,褪黑素越多,人就会觉得越困。

而且如果吃得太饱,大量的血液就会来到消化道,从而让大脑供血下降,也会让人觉得疲惫。

于是我调整了我的饮食结构,早餐主要吃以高蛋白和高纤维为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鸡胸肉和绿叶蔬菜。

午餐,吃七分饱,多吃绿叶蔬菜或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菠菜,鸡肉或鱼肉。

晚餐,可以稍微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比如五谷杂粮。中途如果饿了,那就吃点零食和果干,比如蓝莓,坚果,或葡萄干。

通过调整之后,我感觉白天很少犯困了,整个人变得精力充沛起来。所以有时候,不是你坚持不下来,只是是你的意志力不够用了。

美国耶鲁大学开发了一个ONQI (Overall Nutritional Quality Index)的体系,又叫做综合营养质量指数,是从营养和热量这两个维度来评价一个食物。

简单总结一下,ONQI基本的原则是:

ONQI指数最高的食物是深绿色的蔬菜,像菠菜、西兰花、芝麻菜这一类的;

其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ONQI指数比较高;

加工过的食物,尤其是饼干、薯片一类的ONQI指数很低;

白米、白面、甜食基本上全都是热量,营养含量很低,这些都是ONQI指数比较低的,所以要尽可能地少吃。

当我们意志力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很难把精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而且还克服不了消费的冲动,在网上买很多东西,或是去吃大量甜点,这样一来,原本重要的事就被拖延了。


是时候对“拖延症”说再见了!碎片化时代的“战拖”指南


3.做出承诺,引入监督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干扰,有时候是同事请客吃饭,有时候自己想追剧,有时候想睡懒觉,渐渐地,我发现我又开始拖延了。

我知道单靠自己的自觉解决不了这个拖延的问题,于是我在网络课程班找了3个一起备考的学员,单独组成一个群,每人压上五百元,然后相互监督,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拿到奖金。

这种方法真的很管用,从那以后,我拒绝了很多外界的诱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习。

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莫利·克罗基特(Molly Crockett)从研究中证实,人们在抵抗诱惑时,提前做一些准备和承诺,要比靠意志力有用。这是因为大脑中的威胁与奖励系统,十分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公布自己的计划,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不完成计划的成本,没有人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很好笑或是很懒惰。


是时候对“拖延症”说再见了!碎片化时代的“战拖”指南


4.给予奖励,获取反馈

在学习的后期,我突然感觉到后劲不足,觉得之前学的东西都忘了,这个时候,我非常焦虑,一度想到放弃,但是又不甘心,我意识到,学习教材是为了考试,光看书不去做真题就像站在岸上游泳,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

于是我开始做真题,每做一套都会有及时的反馈,这样一来,我的进步也越来越快。

但是,问题又来了,由于真题非常系统,涉及面广,要搞懂一套题,有时候需要花上半天或一整天的时间,慢慢的,我又开始拖延了。

于是我又开始想办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激励计划,每完成一套真题,给自己买一双鞋子,或一个心仪已久的电子产品,就这样,突然感觉动力十足,而且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对于反馈系统,著名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里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当你每完成一个小部分,游戏就会告诉你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多远,我们随时能看到最新的进度。比如说你已经超过了全球的多少人、上升了多少级别、你头顶的血条增加了多少,这就是游戏的即时良性反馈。

这就给了我们继续玩下去的动力,所以,当你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时,尝试一下给自己一个及时的奖励,让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获得反馈的周期一般是很长的,时间一长,我们就很容易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利用好反馈机制,我们做起事来就会动力十足。


是时候对“拖延症”说再见了!碎片化时代的“战拖”指南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拖延基因,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不缺那些“执行力很强”的人,我相信,只要学习科学的“战拖”方法,我们也能成为他人眼中的“战拖”好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