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4月12日,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往日熙熙攘攘的米兰大教堂,通过YouTube频道,向全世界进行了一场免费的复活节音乐会的直播。

这是一场只有一个人的演唱会,也是一次全世界的演唱会,在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在复活节这个特殊意义的节日里,安德烈·波切利用自己的歌声为世界疗愈。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并不是一场音乐会,而是一个祈祷,我希望所有听我唱歌的人,和我一起祈祷。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安德烈·波切利是意大利的著名盲人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难得的古典乐歌手,唱片销量在全世界突破9000万张,曾为4位美国总统、三位教皇、英国王室做过演出,获得过1次金球奖,7项英国古典音乐奖,7项世界音乐奖。

他被称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拥有“被天使吻过的嗓音”。虽然是盲人,却用歌声点亮全世界。

电影《寂静之乐》改编自波切利的自传《别说再见》,讲述了他如何克服种种困难,与音乐相互成就的故事。

故事情节很多按照波切利的真实人生杜撰,因此在剧情上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强烈冲突让你深陷其中,反而更像一种娓娓道来的倾诉,用非常平静的状态跟你讲述一个故事。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就像剧中波切利的老师所说,我们要懂得沉默,沉默能够让我们更用心得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这也许就是电影所传递的,抛开世间所有的嘈杂与欲望,用心感受爱,用心感受世界。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波切利与音乐的故事,只有真正被音乐疗愈,懂得音乐,懂得爱的人,才能用最纯粹的歌声疗愈世界。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01

音乐是黑暗中唯一的光

1、当我第一次听到音乐,我就感受到了希望

我叫阿莫斯(波切利剧中名字),今年3岁了,今天我又来到了医院,好像从记事起,医院就是除了家以外,我去过最多的地方。

说实话,我非常讨厌来医院,我讨厌医院消毒水的味道,讨厌护士医生的各种不允许,讨厌医院硬邦邦的床,更讨厌缠在眼睛上的纱布。

我非常想把纱布拿下来,缠在眼睛上,太难受了,但是妈妈不允许,她非常严肃地告诉我:阿莫斯,不可以,你需要耐心,然后给我一只玩具熊。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什么是耐心?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很不开心,我不想要小熊,我想离开医院,我想摘掉纱布,我想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出去玩…...

于是,我把熊扔掉了。这种感觉真的太糟糕了。妈妈可能会生气,可是我真的讨厌这样的生活。

听,那是什么声音,这声音太美妙了,我顺着声音,来到床头,趴在墙上,我听到了,这个声音是隔壁传过来的,这声音让我瞬间安静下来,心情也好起来。

妈妈带我找到了声音,就在隔壁病房,我们敲门进来了。打开门的一瞬间,我被美妙的声音包围了,但是眼睛缠着纱布,我什么也看不到。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妈妈小心地告诉他:我儿子听到您放的音乐,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他做了手术。

一个老男人的声音说:音乐是动人的,给人带来快乐。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不知道为什么,听他说话我会非常认真。他拉着我的手,拥抱着我说:眼睛看不见,很多手术,没有音乐,我会疯掉。

原来,他跟我一样,眼睛看不见,不,我还不是看不见,我能隐约得感受到光,感受到很模糊的世界。但是,这次听到音乐,我觉得世界更亮了。

2、音乐让我看到自己的价值

我12岁了,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去仓库玩,那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不喜欢妈妈做的食物,她已经喊了我很多遍了,但是我不想搭理她。

只有保姆知道我心里的想法,她悄悄地带着我还有我的食物,一起来到隔壁叔叔家,他家有留声机,有音乐,在这吃饭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今天叔叔给我介绍了一种新的音乐——歌剧。他说就是演唱的故事,我一下子被歌声吸引了,太美妙了。

但是,我的病情加重了,一只眼睛彻底失明了,另外一只也只有很微弱的光感,医生建议父母,送我去上盲人寄宿学校。

我不想去,非常不想去,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我不知道盲人学校是什么样子,而且我不是盲人,不是盲人!

我在教室外面央求妈妈,不要把我丢下,她疼爱我,不会忍心扔下我,我哭着求她,但是,她把我推给老师转身就离开了,我喊着妈妈,妈妈,她没有任何回应地离开了。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我被丢在了这个都是盲人,令人讨厌的学校。不过,我是唯一一个可以感受到光的人,我跟她们还是不一样的。

学校唯一开心的事情就是音乐课,我喜欢唱歌,今天老师把我叫到跟前,真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什么。

老师说要听听我的声音,这个简单,于是,跟着她的钢琴声,我唱起来。突然音乐停下了,老师摸着我的手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声音。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哇,被人称赞的感觉太美妙了,我以后一定可以成为歌唱家。于是,我在学校第一次登台唱歌,我的父母叔叔都来了,我听到了雷鸣般的掌声,隐约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这感觉真是太棒了。

我以为光明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但是一次足球比赛,我的头被球击中,我彻底成了一个盲人

我觉得人生糟透了,根本不会有上帝的存在,我也不想再唱歌了,但是我可以做很多疯狂的事情,证明我可以,我不比正常人差,比如去海里游泳。

这样的状态叔叔看不下去了,他居然把我带到一个唱歌比赛的现场,说实话,当我听到钢琴的声音时,我的心微微颤了一下,音乐在呼唤我。

于是,我唱了失明以来的第一首歌,没想到,我居然入选了。我的生活有了希望,我不是一个没用的废人,我的光明时刻到来了。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3、寂静之乐让我感受到生命

上帝总在跟我开玩笑,一个痛苦的变声期,彻底改变了我,我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唱歌了。按照父母的安排,我成功的考上了大学,主修法律,以后我只能做一个律师。

毕业后,为了证明我可以养活我自己,在朋友的鼓励下,每晚我都会去酒吧弹唱。

是的,本以为我不会再开口唱歌了,但是当我听到音乐,听到歌声,我的心就不由自主的悸动,我知道,音乐就是我的生命,有音乐在,就能证明我还活着。

叔叔总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助我,今天,他请来一位著名的歌剧评论家来酒吧听我的演唱。

演唱歌剧是我从小的梦想,能够有专业的人给我指点,真的太开心了,我希望得到他最真实,最客观的评价。

真实的往往是最残酷的。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我认为你没有丝毫演唱歌剧的天赋…...你的声音没有张力…...”我承认这一刻我非常难过,我的心好像被石头重重的一击,我努力掩饰自己的愤怒、慌张、恐惧…...我必须马上离开。

酒吧的日子继续过着,但是他的话像挥散不去的阴影,时刻刺痛着我,我想跳出来,却又找不到办法。终于,调音师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声乐老师,从此,我与歌剧梦想越走越近。

本以为老师只是教我一些发声技巧,没想到,老师教给我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沉默。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学会沉默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肌肉的运动,风吹佛头发引发的动静,沉默之乐才能引导我们感受内心。

我第一次发现失明为我带来的惊喜,他为我排除一切干扰,只让我倾听,倾听外面的环境,倾听自己的内心。

就像得到独一无二的法宝一样,我体会到了歌唱的魅力,掌握了歌唱的真谛,我的生命与歌唱融为一体。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这就是波切利与音乐的故事,影片采用线性的叙事手法,从波切利3岁时第一次听到音乐一直到波切利成功的与摇滚乐歌手佐凯洛合作,并一举成名。人生的几次重要转折时刻,都用了歌剧作为背景音乐。

歌剧作为电影的声音元素,就像贯穿电影的一条暗线一样,推动剧情发展,接连波切利的一生。

她不仅承担着叙事功能,更刻画出人物心理。比如在阿莫斯小时候参加歌唱比赛时演唱的那首《我的太阳》,这首阳光积极、抒情大气的歌曲表达着阿莫斯在失明后找到人生的价值和自信时的喜悦与希望。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在波切利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就像一股顽强的生命力,激励着他,指引着他找到人生的方向。音乐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波切利一个人的演唱会,真的能够治愈世界吗?

02

音乐救赎,也是自我救赎

影片中阿莫斯出生后,眼睛就出现很多问题,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手术,童年几乎是在医院度过的,他与同龄人相比,遭遇了很多痛苦,这就像生活中,遭遇磨难的我们。

阿莫斯用音乐完成了自我救赎,这就是电影想要传递的力量,这也是波切利用歌声疗愈世界的初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挑战中,回到自己的内心,找到生命的力量。

1、缺憾不是自我放弃的理由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也不能控制我们将会经历怎样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对待自己的生活。

阿莫斯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家、医院,唯一能让他感受到快乐的就是音乐。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童年波切利

6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吹奏长笛和萨克斯,而且自己跟着录音学习唱歌,如此简单平静的生活,对阿莫斯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如果能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也是一种幸福。

然而,对于这个只能感受到非常模糊世界的孩子来说,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12岁的一次足球比赛,他的眼睛被球击中,导致脑出血,从此,他彻底失明。

但是,他没有沉浸在痛苦和迷茫中,很快,他开始探索新的生活,他说:我看见的并不是黑暗。我看见了所有的东西,又什么都没看见。我能看见想看见的东西。如果其他人跳过栅栏,我就得跳过高山;如果他们骑马,我就得骑老虎。

如果我想和其他人一样,我就必须做得比他们好。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阿德勒曾在《阿德勒的智慧》中写道:“心理机制能弥补人类身体的缺陷而迅速提供急救之路。这个不曾间断的无力感的刺激,发展着人类的预见能力和警戒能力,并且使他的灵魂发展成今天这个负责思考、感觉和指导行动的状态。”

心理机制就是我们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系统,就像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一样,当我们感受到身体处于不安全时,心理机制就会自动出来弥补我们肉体上的缺失。

阿莫斯面对身体的缺陷和生活的艰难时,没有就此消沉,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不服输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接受挑战。

因此,无论身体的缺陷还是生活的缺憾,都不是我们自我放弃的理由。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2、苦难是成功的催化剂

珍惜苦难带给你的收获,不要在遭遇苦难的时候吹嘘自己的勇敢,不要以为苦难的收获触手可及,只要当你真正战胜苦难获得成功的时候,你才是把收获攥在手里。——阿德勒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没有一个人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我们每一次经验,每一次收获,每一次力量,都是从苦难中获得的。

丘吉尔的朋友艾顿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从小父母双亡,艾顿是姐姐亲手带大的,但是姐姐出嫁后,姐夫就把他赶到舅舅家,舅妈尖酸刻薄,不仅每天只给他一顿饭吃,而且让他做很多事情,修剪草坪,清扫马厮。

等他长大做学徒,又因为没钱租房,只能睡郊外的仓库。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面对如今已是汽车商的艾顿,丘吉尔非常惊讶,为什么之前没有听他说过,艾顿说: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苦难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

是的,正在经历痛苦的人是感受不到苦难带来的收获的,只有勇敢面对苦难,战胜苦难,我们才能拥有苦难带给我们的收获。

当我们再次面对生活的难题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搜索,找到那些不好的或者好的经历,提取那些对我们有用的,能够帮助我们面对此时困难的信息。

这时,你会感谢曾经的苦难,是她让你积累了破除困难的力量,是她让你懂得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东西。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3、此刻,赋予人生意义

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伯利克里

如今,疫情席卷全世界,全人类都在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很多人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茫然,我们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而波切利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全世界,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我们都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祈祷。

美国911事件过去不久,波切利就曾经在纽约世贸中心的事故现场,演唱了舒伯特的《圣母颂》,他那天籁般的歌声,抚慰着每一个受伤的灵魂,犹如某种魔力,让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紧紧凝聚在一起,一同渡过难关。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如今,世界人民遭受着灾难,他又来到米兰大教堂,举办了一场面向全世界,没有一个现场观众的演唱会,为世界祈祷,为人类疗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透过我的歌声,我希望让大家了解,不管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事,无论有多么悲伤痛苦,我们还有许多生命活的圆满的理由。

阿德勒说:人生的意义就是由你自己赋予的。而他的标准就是他一定是所有人能够共同享有的,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

波切利这位从小经历各种挫折的国际巨星,用自己的歌声,用自己的故事唤醒着每一位正在遭受磨难的我们。

希望我的人生经历可以提供一个积极的案例,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这就是我每天努力在做的事:跌倒了再爬起来,尝试上千次。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03

音乐可以疗愈生命

在我们经历重大的灾难事故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音乐人,创作出振奋人心,积极温暖的歌曲,比如98年抗洪重新演绎的《让世界充满爱》;03年抗击非典时的《雄心飞扬》、《手牵手》;08年汶川地震时的《生命之眼》等。

这些音乐不能直接战胜困难,拯救生命,但是他能抚慰人心,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如今在全球疫情如此严峻的时刻,波切利、Lady Gaga、霉霉、张学友等国际巨星都在用音乐为抗疫加油,为人类加油。

音乐不是特效药,让你面对痛苦,药到病除,但是音乐却可以疗愈生命。

美国音乐治疗协会在创立时,是这样定义音乐治疗的,即:音乐治疗的目的是将音乐运用与恢复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

音乐治疗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是一门新型的边缘交叉学科。聆听音乐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是一种心理疗愈。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1、音乐影响情绪

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兹,曾研究过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发现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然后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液及其他器官活动。

轻柔的音乐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欢快的音乐会加快人体血流的速度,高音或节奏快速的音乐使人感受到紧张,而低音或慢板的音乐会让人感受到轻松。

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在狂欢节的时候,大家会不由自主得跟着节奏感强,欢快的音乐舞动身体,当我们心情低落、烦躁的时候,一首舒缓轻柔的音乐,会让我们瞬间释放情绪。

除此之外,在古希腊,人们就用音乐来调节情绪,他们认为: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各种音调可以激起不同的情绪。

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毕达哥拉斯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2、音乐可以养生

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用声音激发身体反应,使人达到健康目的。

在我国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音疗疾”。古人根据我国的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5种不同的音乐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

  • 如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
  • 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 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旋律,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 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层次分明、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 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苍凉柔润,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在《欧阳文忠公集》中记载了他因为忧伤政事,而日渐消瘦,进药无效,后抚琴排忧,每天听古乐,心情慢慢好转,并感触到“用药不如用乐也”。

综上所述,音乐对我们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今,音乐让全世界的不同肤色的人们团结在一起,一起拥抱地球,一起温暖世界,一起凝聚力量战胜疫情,一起充满信心和希望的迎接新的生活。

这就是音乐对生命治愈的力量。

全球确诊突破200万:面对疫情下的恐慌,一位盲人用歌声照亮世界

04

尾声

奥普拉说:每次听到波切利的歌声,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这就是音乐创造的奇迹,这就是波切利的歌声治愈的力量。

《寂静之乐》的最后,波切利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人生的秘诀就在于永远不要丧失信仰,对上帝为我们所设的计划有信心,祂会通过一系列记号为我们指明道路。

如果你学会倾听,就会发现每一个生命都在向我们诉说着爱。因为爱是打开一切的钥匙,是世界的引擎。我唱的每一个音符都含有爱的成分。

愿我们都能在音乐中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一起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