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他是史上最任性的皇帝,连续28不上早朝,大臣的奏折也不批复,也不归还,消极怠工。他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史称万历皇帝。在万历十四年九月开始,他就开始不怎么早朝。到了万历十八年,简直就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说自己“腰酸腿软,行立不便”,连年度的元旦朝贺都取消了。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明神宗

万历三十年到四十年的过程中,部员六部大员缺失严重(最高达到仅存30%),科道官居然缺失94名,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作为地方最高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长官,居然缺官高达66名,古代王朝与地方的直接联系者知府、巡按御史、巡抚大量出缺。这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中央财政、教育、国防等部均无人执掌,各省政府主官大量出缺,25个市的市长长期缺失,全国检察院纪委主官缺失达3/4。

但是,他继位的前期却是励精图治,大刀阔斧改革,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家一度达到“万历中兴”的局面。为什么一个这么有雄心壮志的人,会变成这样呢?

一、直接原因,早朝的礼仪繁杂。据《明历十五年》记载,在参加早朝之前,有资格参加的所有军官和北京地区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宫门在鼓声中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并且记下说话、咳嗽、吐痰或者步履不稳重等属于适宜“失仪”的官员姓名,听侯参处。一切就绪以后,皇帝驾到,鸣放鞭炮,百官在赞礼官的口令下转身,向皇帝叩头。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皇帝行礼谢恩,然后四品以上的官员鱼贯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并请求指示,皇帝则提出问题或做出必要的答复,这一套早朝节目在日出时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每天这样的早朝,就算精力充沛的政治家,也会觉得持之以恒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直视为畏途。万历之前几代皇帝已经对此感到厌倦,虽说早朝一事到他的时候已经精简了许多。根据张居正的安排,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这不朝,还有一些祭祀典礼都不要求一定要让皇帝出席。所以后来万历皇帝不上早朝也顺理成章。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二、因立太子事情和百官闹翻。万历在14岁时和恭妃王氏结婚,就是后来的孝靖皇太后。她本来只是太后宫里的一位宫女,一直和万历眉来眼去,一来二去,发生关系后有了身孕。这个事情让太后知道,太后不但不责怪万历,而且非常高兴,要让他册封王氏。不久,王氏生了一个男孩朱常洛,就是后来继位的明光宗。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王恭妃

本来他是不愿立朱常洛为太子。他在和王氏结婚之前,曾经在全国选妃,而且一天册封九嫔。其中,有一个女子,他很是欢喜。此人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她就是后来的郑贵妃。她对待万历和别的嫔妃不一样,她敢于挑逗和嘲笑他,但是关键时,又会鼓励他,给他信心,万历对她非常信任和依赖。郑贵妃很懂驭人之术,知道万历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却处处受阻,性格是既柔且弱,她的这样一抑一扬,让万历很受用。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朱常洛

不久,郑氏也生了一个孩子朱常洵。万历非常喜欢他,想要立他为太子。但是群臣都出来阻止他,觉得这样会违背祖制和封建礼制,势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机。

《明史·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十四年二月,应麟首抗疏言:“礼贵别嫌,事当慎始。贵妃所生陛下第三子犹亚位中宫,恭妃诞育元嗣翻令居下。揆之伦理则不顺,质之人心则不安,传之天下万世则不正,非所以重储贰、定众志也。伏请俯察舆情,收还成命。其或情不容已,请先封恭妃为皇贵妃,而后及于郑妃,则礼既不违,情亦不废。然臣所议者末,未及其本也。陛下诚欲正名定分,别嫌明微,莫若俯从阁臣之请,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则臣民之望慰,宗社之庆长矣。”疏入,帝震怒,抵之地,遍召大珰谕曰:“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手击案者再。诸珰环跪叩首,怒稍解,遂降旨:“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姜应麟疑君卖直,可降极边杂职。”

就在册封郑贵妃的当天,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等人纷纷殊请册立东宫。其中姜应麟措词激烈,让明神宗激怒,将奏折扔在地上。对身边宦官说,我册封郑贵妃,并不是考虑立太子的事情,为什么大臣要这样误会我。于是,贬姜应麟为大同广昌典史。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相继上言,都被处罚。接着又有南北两京数十人上疏申救,明神宗对此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但心中却极其恼火,这样也让明神宗对临朝听政十分厌恶。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朱常洵

万历皇帝也曾胸怀大志,想要做出一番大作为,成为一代明君。但是立后与立太子之事使他认识到,即使是九五至尊,也无法做到随心所欲,看似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一样受到约束。深受打击的他对朝政不再抱有期望,那个满怀壮志的少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怠工,他不再管理朝廷政事,甚至不再上朝。

三、沉迷酒色。在张居正去世之前,万历的一切都在张居正、冯保、太后的严格管控之下,让他过的非常压抑。有段时间,有个太监为了让他解闷,给他安排了极尽欢乐的夜宴。把宫里的一处别墅,装扮成仙境一般,有湖泊、石桥、宝塔、风景宜人,有上千只白鹤点缀其间。万历身穿锦绣衣衫,腰悬宝刀,在群人的簇拥下,经常带着酒意在园中横冲直撞,高兴得不行。但是,有一次,在夜宴上,他让两位宫女唱荤曲,对方不会,他立刻龙颜大怒要把她们斩首。结果是太监出来劝说,最后只是截去他们的长发以象征斩首。当时,还有随从人员对皇帝的行动作了劝谏,此人也被拖出去责打一顿。这场闹剧最后还是让冯保和太后知道。太后大怒,要废掉这个失德之君,要立他的皇弟潞王为皇帝。最后是万历向太后下跪认错,恳求开恩,才答应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由此,可以看出,在三个人的严密监控下,万历这皇帝的日子是多么憋屈。难得有释放的机会,就会狠狠地放纵自我,这也给他后来的沉溺酒色埋下了伏笔。直到张居正去世后,他亲自主政。这时太后也开始不怎么管他了,冯保也给政敌攻击倒台。终于没有人可以干涉他了,他开始报复性地享受,去做自己以前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情,疯狂地放纵自我。

万历皇帝为什么连续28年不上早朝,原因让人惋惜与无奈

再有,张居正被政敌清算时,被罗列了一大串罪状:欺君毒民,接受贿赂,任用私人,结党营私等等。这一切对万历的冲击非常大,让他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人生价值观发生混乱。张私生活如此奢侈,积聚了许多珠玉玩好和书画名迹,还蓄养了许多绝色佳人。但是,却让他节俭,他身居九五之尊,被限制到给宫女赏赐的钱都掏不出来,只能记账来日兑现。这也让他对当时的朝廷腐败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怠政”。

据《明史·周弘禴传》记载,“十七年,帝始倦勤,章奏多留中不下。”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邹漪《启祯野乘》卷一《冯恭定传》中也说到明神宗荒于酒色:“因曲蘖而驩饮长夜,娱窈窕而晏眠终日。”

《明史钞略》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皇太后万寿时,神宗在暖阁召见王锡爵:……上曰:“朕知道了。”锡爵又奏:“今日见了皇上,不知再见何时?”上曰:“朕也要先生每常相见,不料朕体不时动火。”爵对:“动火原是小疾,望皇上清心寡欲,保养圣躬,以遂群臣愿见之望。

这些都记载了万历开始沉迷酒色,荒于政事,而且身体每况日下。

总的来说,万历的“不早朝,不任命”的行为,是有意的用自己身为“人”的一面来反抗文官集团的规范设置,故意与其不合作。在人事上,不提拔下级官员的行为,等于让整个文官集团所追求的名利都化为泡影。他想通过这种消极怠政的方式,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是,愿望却难以实现,而且无法言明。同时,还缺乏可以密商的智囊人物,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我是老鱼,关注我,每天和你一起看世界,品历史,长见识,树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