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心想事成",就差這3步

"心想事成"是從小到大收到的最多的祝願,於是心裡一直住著一個"心想"就能"事成"的夢,覺得很多美事想想就能成功。

心想事成後,自己的人生就會與眾不同;

心想事成後,自己就能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可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洗禮,發現很多時候"心想"卻未必"事成":

"很想去外企光鮮亮麗,可是連外語都沒學好";

"很想身材窈窕,可是依然擋不住美食的誘惑";

"很想不要被動地被社會選擇,可是依然在不停地刷著微博,追著連續劇";

……

我們期待心想事成,美夢成真,人生如願,可是過去這麼多年,依然沒有改變什麼,"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和"是更好的自己"之間的距離並沒有因為"心想"、祈禱和祝福而縮短。

所以,"心想"與"事成"之間必然有紐帶去關聯。否則,這隻會是一個安慰自己的空想罷了。

做好下面這3點,你離"心想事成"的人生就不遠了。

你離

01 立刻行動

如果你只停留在"想"的階段,那永遠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所有的改變發生在行動之後。

為什麼有的人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就在於沒有行動,沒有去做。

所有的天馬行空,都是在著手做之後,才煥發出真正的光彩。

一次,五月天成員被主持人請求對粉絲講一句話,成員石頭留下4個字:"做,不要想。"

行動勝過所有想象。立刻行動,才是追求夢想,改變人生,心想事成的第一解決之道。

《精進》一書中提倡,"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動","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開始就好"。

因為只有開始去做了,你的想法才有實現的可能。只有你現在就著手去做,才不會因為空想而錯過。

因為《女兒們的戀愛》開始喜歡上張軒睿這個乾淨的大男孩,並看了他的《我的男孩》。

劇中有一句話,非常適合送給仍在夢想著心想事成,而沒開始行動的人。

"想著想著就放棄,做著做著就成功了。"

你離

很多想法都是想的多了,害怕了,嫌麻煩了,覺得問題太多了,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了,想著想著就放棄了,後來才遺憾"如果當初",後悔自己沒有去做這件事,如果做了,人生會不會是完全不同的呢。

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不是收藏了上千條的方法論,不是祈求的錦鯉和運氣,而是習慣。

道理聽的再多,方法記的再全,也是別人的,只有行動起來,經過實踐和思考沉澱成為自己的方法和習慣,才是自己的。

02 要事優先,先苦後甜

懂得了行動的重要性,很多人也積極行動了,為什麼還是看不到改變呢?

問題就出在這裡。所有事情不分輕重緩急,沒有先後排序,趕上哪個做哪個,哪個簡單先完成哪個,還有害怕困難逃避去做,甚至期望問題能自行解決,最後發現,需要完成的重要的,對自己有成長意義的事情都因為時間不夠而敷衍了事。

對於我個人而言,從我多年的經歷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在於,分得清重點,卻沒有做到要事優先。總是選擇容易的,簡單地先做,把難度高的留在後面做,所以導致那些有難度,有挑戰,對提升自己很有價值的事情進展很慢,或時間緊迫而不得不粗暴了結,完全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

巴菲特與他的私人飛機飛行員Mike之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Mike給巴菲特做了10年之久的私人飛行員。除了做飛行員,他還在事業上有更多的追求。

在一次與巴菲特探討其職業生涯目標時,巴菲特讓他這樣做:

1.先寫下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25個目標。

2.在他寫完目標清單中,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

Mike本以為應該先著手實現這5個最重要的,然後用閒暇時間,慢慢去完成剩下的20個他也覺得比較重要的事。

可是巴菲特否定了他的想法,告訴他,那些你並沒有圈出來的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閒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面。

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們只能用有限的精力去做對我們來說重要的,能讓我們有所成長的事情。

所以在做事時,要學會要事優先,把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專注於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完成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事,往往不是你很舒服,很容易就能完成的

你離

很多人因為懼怕困難,因為懶惰,而選擇了留在舒適區,日復一日地做著自己得心應手的事情,不敢突破,不敢挑戰自己想做的更重要的事情,無法邁出"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這一步。

《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提出了自律的第一大原則,叫"

推遲滿足感"。

作者對這個概念的解釋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你離

《我家那閨女》何雯娜在一期節目中,帶病堅持健身。教練說:"感覺做運動員吃了不少苦。"

何雯娜很自然地反應:"吃苦不是應該的嗎?不過就是太苦,所以現在很幸福。"

你離

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事情,往往是有難度,有挑戰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有可能突破難關,這個過程必定是痛苦的。

如果害怕這種痛苦,選擇留在舒適區,痛苦的可能是一輩子。

而如果勇敢地走出這一步,去挑戰這些重要卻有難度的事情,痛苦是有的,可痛苦過後,卻是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從此人生就會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快樂和幸福。

你離

要相信,先苦後甜之後,苦會盡,甘會來。

03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開始做了重要的事情之後,總會發現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可能影響人生或重大選擇的事情,越需要更長的時間,無法一蹴而就。

所以,這個階段,堅持很重要。

很多人因為路途漫長,困難重重,會在這條路上焦慮滋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放棄。

那如何破局,讓自己發自內心,而非純粹依靠意志力去堅持呢?

那就是放下對此事要求完美的執念。

曾經一度以為追求完美是好事,是好的品質。

可是發現,做事追求完美,就容易鑽牛角尖,把自己逼到死衚衕。得不到成就感,反而換來的無限的挫敗感,失落感,無助感。在這種時刻,追求完美,簡直是人生災難。

取而代之的,不是實現目標的衝勁和幹勁,不是做事的熱情,而是焦慮,痛苦,對自我的不自信,自我懷疑,最後放棄。如此惡性循環,找不到自我。

很多時候,阻礙自己成功的可能是太過追求完美。

《精進》中提到:"開始並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如果你把"完成一件事"作為目標,那就很容易。

因為只要你能夠完成它,不管完成的結果如何,你總有機會去好好完善它。

而如果把"完美"作為一件事的判斷標準,帶來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會讓自己失望,導致無法堅持,容易放棄等等,最終會影響到對自己的認知,以及人生目標的實現。

如果覺得完成一件事也有難度,那不妨把目標設置地更小一些,更容易實現一些。

比如,現在很多人在推崇的"微行動"計劃。

有的人每天的目標就是做一個俯臥撐,跑100步,寫100個字等。

目標越細微,越容易實現,就越能堅持下去,形成習慣。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改變人生軌跡。

實際上,在微行動的完成過程中,大多會超額完成。

比如,一天做1個俯臥撐就是完成目標,實際難免會多做一些。那種超額完成所帶來的成就感和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自己不斷地邁向更好的方向。

除此之外,不要害怕只是完成,會降低自己工作或學習的效果。

以寫作舉例,任何一篇文章,一氣呵成都是必要的,可以保證思路和節奏不被打亂,保證文章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嚴謹。

而在一氣呵成之後,是需要反覆修改的。

但在"完成"的基礎上,去完善一件事,心理狀態和心理暗示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大膽地開始去做一件事,並完成它,無論呈現出的效果如何。

然後再帶著輕鬆的心態逐步完善它。

人,就是在不斷推翻自己舊有的認知和思維模式的情況下,才能更新迭代出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能夠更加積極向上的,不斷追求進步的自己,不懼社會的淘汰的自己。

你離

做到立刻行動;要事優先、先苦後甜;完成比完美重要,你會發現你的人生也可以不同以往。

有了這3步加持,你可以讓自己從0到1,也可以從1到N,它能給你直面任何問題和困難的勇氣,面對人生選擇時清晰地判斷,做事時良好的心態。

它能給你,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圖片來自影視劇和綜藝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