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平城在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戰鬥中,有一群人不是“主角”,卻始終堅守一線,從凌晨到深夜,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在一段段道路上,在一個個垃圾桶旁,在一處處衛生死角前堅持和努力著,他們是一群“逆行者”——環衛工人。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為了不讓疫情擴散,他們毅然堅守崗位,積極做好防控工作。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疫情面前 毅然堅守

  

  馮保忠,地地道道的80後。平城區環衛處修理廠的一名汽車修理師。“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天就和垃圾車,吸糞車打交道,經常一身油泥,渾身惡臭,我動搖了好幾次。”馮保忠不好意思地撓頭說到,“但是看到師傅和其他同事趴在地溝裡,汙水糞水滴落到頭上身上時沒有任何怨言時,我也悄悄的收起了自己的牢騷。”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在得知新冠病毒疫情的消息後,馮寶忠主動放棄了休息,第一時間趕回單位,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起疫情期間車輛維修的任務。馮寶忠說,“我是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的戰鬥堡壘作用。”

  

  在環衛處的防控一線,每天都能看到這麼一位戴眼鏡戴口罩的80後小夥子,在各類環衛車輛裡爬出爬進,跳上跳下。“先進?我談不上。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他靦腆的笑著說到。

  

  疫情下的平凡力量

  

  他們的崗位沒有白衣天使救援那麼轟轟烈烈,沒有人民子弟兵那麼備受矚目。但是始終默默無聞的守護者這座城市的衛生,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何玉生,58歲的垃圾清運司機,凌晨3點半,他開著自己的“愛車”,準時出現在垃圾堆放點,開始了一天的清運工作。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在這場疫情到來之前,何師傅的工作是簡單充實的,之所以叫自己的車是愛車,因為每天工作結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垃圾車擦洗乾淨,“為什麼要把垃圾車擦得這麼幹淨?”面對別人的質疑,何師傅總是笑而不語,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不管什麼天氣,他的車總是最乾淨的那輛。

  

  肺炎疫情來襲,他和眾多環衛人一樣,堅守在一線,每天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外,他還要承擔給車輛消毒,給辦公室噴灑消毒液,給作業車輛司機測量體溫的疫情防控工作。

  

  每天垃圾清運工作一結束,何師傅就馬不停蹄地拿起自己的“新式武器”——體溫槍,習慣性地給每一個路過的人測量體溫,大家看到他也會習慣性地把頭湊過去。下午,何師傅會開著考核車輛,和巡查轄區的同事一起去給路上作業的清潔工測量體溫溫。“我也害怕被傳染,但是我更想為這個城市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何師傅如是說。

  

  戰“疫”中的志願者

  

  劉亞軍,平城區環衛處古城環衛所的支部書記。在這個關鍵時期,他以身作則,領跑在先。春節期間,正值疫情爆發時期,他主動增加自己的值班次數,長時間在單位值守。家裡,留著因生病休養的妻子。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照顧一家老小,卻有精力手持鐵鎬,在大年初三以最短的時間出色地完成了清理積冰的任務,愛崗敬業四個字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2月3日,環衛處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劉亞軍第一時間志願加入,帶領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奮戰在文瀛湖畔。無論天氣多惡劣,他都帶領隊員堅持為景區值班室、果皮箱、健身器材、周邊自行車停放點進行消殺工作。“奮力爭先,隨叫隨到”是這支志願者服務隊的口號,劉亞軍多次帶頭衝在抗疫一線,他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我們的責任。疫情面前,黨員當先。”

  

  “疫情面前,黨員當先”,劉亞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年齡不是問題

  

  67歲的郭福是平城驛站後勤維修部的一名維修工,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他主動承擔起驛站維修的任務。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平城驛站是環衛處的重點防控場所,人流量大且存在傳播隱患,郭福接到維修任務後第一時間出動,還樂呵呵地說,“這事兒是我的特長呀!”疫情期間,他確保公共設施正常運行,為廣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如廁環境。

  

  除了日常的維修,郭福還擔負起義務宣傳員的責任,懸掛防控條幅,張貼疫情宣傳海報,和驛站管理員一起宣傳疫情,他沒有絲毫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老員工的風采,充分發揮了老員工的餘熱。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記 者 / 杜 雲

主編 / 彭乃棟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平城在線】從城市“美容師”到防疫“守護者”(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