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上一次,潤揚介紹了古箏界的“大漢”——山東箏派。

今天,為大家帶來古箏界的傳奇“中州古調”河南箏派。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河南箏派以河南南陽為中心,流傳範圍很廣。因河南地處中原,古稱中州,河南箏樂又稱中州古調。在東漢,光武帝建都洛陽,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開封),在河南地區,而在這個地區早就流行著民間音樂“鄭衛之音”,秦箏隨著遷都流入河南,和當地民間音樂“鄭衛之音”融合發展成為後世有名的中州古調。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汴梁,今開封

箏派特點

河南箏在演奏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右手從靠近琴碼的地方開始,流動的彈奏到靠近嶽山的地方,同時,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顫,音樂表現很富有戲劇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箏中,把這一技巧稱為“遊搖”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河南箏的音階特點多用變徵而少用清角,“七音、六律以奉五聲”。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於清新流暢中見頓挫雄壯;頻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別適合中州鏗鏘抑揚的聲調,使箏曲具有樸實純正的韻味。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演奏風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無論曲情的歡快與哀傷,均不著意追求清麗淡雅、纖巧秀美的風格,而以渾厚淳樸見長,以深沉內在慷慨激昂為其特色。在傅玄《箏賦·序》中對河南箏曲的評價是“曲高和寡,妙技難工”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以韻補聲”

是河南箏派的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獨特的延音處理和顫音、滑音運用上。左手按至音位,彈弦時略退少許,迎音迅速滑上,快無痕跡。

代表曲目

《哭周瑜》《嘆顏回》和《蘇武思鄉》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代表人物

曹東扶

其一生致力於河南大調曲子的演唱、改革及板頭曲的整理加工,由於接受了豐富的民間音樂薰陶使得他的演奏如同演唱,非常強調左手各種顫音及滑音的變化,演奏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如泣如訴,大喜大悲,非常具有特點,代表曲目有:《打雁》《陳杏元和番》並創作多首樂曲,如:《鬧元宵》《孟姜女變奏曲》《劉海與胡秀英》等。在專業音樂院校任教的數年間將河南箏曲推上更高境界,是河南箏派中最具代表與影響力的人物。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王省吾

受祖父影響,八歲學唱大調曲子,十二歲開始學箏,演奏上受泌陽大調曲子的影響,風格較古樸、典雅、淳厚。將河南箏曲系統地、全面地傳播到西北,所傳曲目有:《花流水》《漁夫樂》等。

​任清志

十四歲時師從趙均安學習大調曲子演唱及古箏演奏。由於記憶力佳、刻苦勤奮,曾享有“一彈驚四起,三唱萬家樂”的美譽。演奏風格熱情奔放,極具舞臺感,多年的伴奏生涯使用長又厚的指甲,運指剛健有力,自成一家,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有別於曹東扶的細緻、王省吾的古樸。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曾創作改編多首樂曲,如:《新開板》是在《山坡羊》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幸福渠》在河南箏派的傳統技法上配以大量的刮奏運用,表現“大躍進”時代人民興修水利、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另外喬金文作曲,由其演奏、潤色的《漢江韻》,至今仍盛傳不衰。

中州古調河南箏派,“以韻補聲”說法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