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万物灵动飘香麝,千般草木散清雅...

香文化是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香做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几千年来影响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一次次兴盛!人之喜香,如木之向阳,蝶之恋花。香火永续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信念,根植在每个华夏儿女的骨子里。

中国香文化:万物灵动飘香麝,千般草木散清雅...

和香之理在于致中和 香是强健身心、修养道德、颐养性灵的“法宝”,不明理、不知药、不懂香不可轻易和香,这也是慧通香学一直坚持从文化和研究角度办学的根本理念,“药与药和、药与人和、药与天地和,方可成香。”而用香才是和香最终的一步,用香者熏香的过程便是一个静心的过程,安和五脏的过程,疏通经络的过程,充盈阳气的

过程,也是一个健康疗愈的过程。

故:“物未成,不粥于市;香未成,不施与人。”

中国香文化:万物灵动飘香麝,千般草木散清雅...

和香之源在于香药,香药是一条和香者不能逾越的红线,药及材须道地,而道地二字所蕴含的含义是时间与空间,道指的是时间,药材的生长、采摘、炮制、和合都与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指的是空间,药材的生长区域、采摘范围,不同的区域所产的药材其功效有本质的区别。

故:“香药秉天地四时,五运六气而生,知其性方能善用。”

中国香文化:万物灵动飘香麝,千般草木散清雅...

香袋子,搐钱儿,胸前一对儿。

绣帘妆罢出来时,问人宜不宜。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佩香的风俗,魏晋之时,佩带气味芳菲的香囊,是雅至风流的一种表现。古时佩带之香的种类很多,除了香囊还有香珠、软香、拂手香等。

香珠,以香为料制成,最初为道家所使用。《陈氏香谱》:“香珠之法,见诸道家者流”;范成大《桂海虞志》:“香珠,以泥香捏成小巴豆状,琉璃珠间之,彩丝贯之,作道人数珠”,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有的“三皇真元香珠”的制作方法:

沉香三斤,熏陆一斤,青木九两,鸡舌五两,玄参三两,雀头六两,詹香三两,白芷二两,真檀四两,艾香三两,安息胶四两,木兰三两。凡一十二种,别捣,绢筛之毕,纳乾枣十两,更捣三万杵,纳白器中,密盖蒸香一日。毕,更蜜和捣之,丸如梧桐子,以青绳穿之,日曝令乾,此三皇真元之香珠也。

中国香文化:万物灵动飘香麝,千般草木散清雅...

在宋代,道家所用香珠逐渐成为大众流行的佩饰。宋人创作的香方中,有很多既能焚烧亦可制作成香珠佩带,《陈氏香谱》“古龙涎香”条载:“和匀,任意造作花子佩香及香环之类”;韩钤辖的“正徳香”亦可制作成数珠:

上等沉香十两末、梅花片脑一两、蕃栀子一两、龙涎半两、石芝半两、郁金颜香半两、麝香肉半两,右用蔷薇水和匀,令干湿得中,上䃮石细䃮脱花子爇之,或作数珠佩带。

古龙涎香与韩钤辖正德香,所用香料名贵,是上层社会风雅人士常用的香品。普通百姓使用的香珠,多以是自然的香花为原料制作。广东地区常用素馨花制作香珠串,《广东新语》:“龙涎香饼、香串者,治以素馨,则韵味愈远”,江浙一带则以桂花为主要原料制作香珠。

中国香文化:万物灵动飘香麝,千般草木散清雅...

“中国香文化”对香的起源与发展、香的生产与使用、香的品种与特色、香与养生、香与宗教、香与文学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与阐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中国用香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无不以香为伴,对香推崇有加。

中国香文化:万物灵动飘香麝,千般草木散清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