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心得——做卓越的自己

做卓越的自己



教師培訓心得——做卓越的自己


參加“骨幹教師培訓班”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我最初沒有報名,考慮到我媽可能需要回家收拾地裡的活,那麼媳婦就得一個人看娃,再一個,媳婦保不齊哪天就得去考駕照,這麼著,我還得在家幫忙伺候孩子,這裡看得出我並不是看娃的主力軍,但我也跑不掉。

既然要寫感想,不妨實事求是寫點真話。要我寫高大上的東西也不是寫不出來,只是不夠隨性,斟字酌句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往往也不討自己的喜歡。什麼是隨性呢?簡單來講,就是寫四五千字,大氣兒都不帶喘的,還意猶未盡。就像寫情書一樣,你得承認,隨性流露的東西更能打動人。

先來說說“骨幹教師”這個詞兒,我誠惶誠恐。打小兒我就自卑,可能那是農民看不到希望時生髮出的無奈。那會兒家裡承包土地種菜,辛辛苦苦忙活幾個月,最後撈不到什麼錢。跟著爸媽到集市上去賣菜,現在有人說那叫體驗生活,多有正能量啊,要你成天體驗生活你試試?看到爸媽為了幾毛錢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物質層面上,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不佔優,我想那份自卑大概來源於此。2013年7月,我專科畢業,直接考老師,那一年整個蘭山區要2個語文老師,我進了面試,由於筆試不佔優,面試去打了個醬油,說來慚愧,我連面試需要多長時間我都沒搞明白就去面試了。2014年我捲土重來,成功。

這中間空出大半年,我被我媽“趕出”家裡,為了多掙幾百塊錢,我去了蘭陵一所民辦學校代課。暑假裡我就去了,學校那邊需要我們去村子裡招生。天氣特別特別熱,大巴里坐滿了人,沒有空調,你只能打開窗戶,呼吸著濃濃的大蒜的味道。不誇張地講,我在車上把拳頭握緊,汗水就滴答滴答流下來。來應聘的老師不少,年輕人居多,體驗幾天也就走了,每天晚飯,都有年輕人商議著“逃離計劃”,夾雜著一些並不中聽話。招生時偶爾會發生小摩擦,因為一個新生必須對應一個招生老師,不能搶生源,犯忌諱的,不禁讓人懷疑這個地方的風氣。我們三個男青年頑強地生存下來,我之所以選擇留下,理由只有一個:既然來了,我就得學點東西,一節課沒上就溜了,多可惜!留下來,是要賣力氣幹活的。學校新樓剛蓋完,我們這些人就要負責裝飾,現在教學樓的走道里大概還掛著我搜集整理的名人名言。窗簾我們拿梯子爬上爬下去安裝,板報我們自己出,宣傳板我們扛著電鑽自己上去按,校園道路硬化我們還親自推著石子上陣了。如今,包括我在內的三名男老師都離開並擁有了自己的編制,甚是欣慰。

這是我入職之前的簡短概述,沒有多麼優秀,只是有點踏實,這算是爹媽的言傳身教。我可能永遠都不敢稱自己所謂的“骨幹”教師,因為我知道我所習得的還太少,理解的東西往往也太膚淺,就像一隻笨鳥,只要方向不錯,我選擇儘快飛翔。我知道學歷是“敲門磚”、“通行證”,可是我經常對自己的“專科畢業”懷有自卑情緒,我的起點就是低了一些,大概這也是催促我不斷前行的動力。自卑一般都會和消極綁在一塊,自卑久了,你知道嗎?內心反倒充盈踏實了。王紅梅校長在講座上提到,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是因為它把自己放得足夠低。細細琢磨,蠻有道理的。

四天的培訓下來,我學到很多東西,主要體現在觀念的更新轉變上。很多東西我們平時只會把它當做“別人的事”或者說“領導的事”,如果是這種想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首先就被自己扼殺了。比如說“教科研”,我之前就是認為教科研就是“別人的事”,它是理想主義者的樂園,是實踐者的噩夢。大概從三年級開始,我進入一個迷茫期,很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理論支撐不夠,當你遇到的問題足夠多了,你就不得不試圖尋求理論支撐,我想這也是很多老師在教師專業化起步時所面臨的問題。關於課程開發,專家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闡述,一線名師就其自己的課程開發實踐向我們做了介紹,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想下一步試著尋找一個切入點,看自己能不能與所突破。

八節課,八位專家老師,在整個課程推進當中,我有一個觀念在慢慢發生轉變。在前幾節課當中,我聽到的是“如何才能成功”。我敏感的神經一直關注“尊嚴”這個詞,理想化的文人應該是忠於自我、不委曲求全、“憑本事吃飯的”。姜文在解讀《讓子彈飛》時摘出了這樣一句話:能不能站著就把錢掙了?!他說現在很多人表面上風光無限,盆滿缽滿,其實是跪著掙錢,一點兒尊嚴都沒有!我拿評職稱要發表論文來談,期刊雜誌不少,我們的選擇卻不多,因為“知網”這個硬性指標把範圍迅速縮小了。怎麼辦?花錢買。一廂情願買到假論文的事層出不窮,這裡面的亂象還是不少的。為啥花了錢就能給發表呢?花錢就可以在雜誌上佔一個名額,那麼沒花錢只是來投稿的就少了一份被錄用發表的希望。“憑本事吃飯”還行得通嗎?我一直很迷茫。我聽到很多老師走向成功,我聽教授講他經常在什麼什麼級別的會議上發表什麼什麼演講或是遇到什麼什麼人,下面的老師理論水平如何有待提高,如此云云。我認為能走出去的老師絕對“不簡單”,一個農村教師就能平白無故脫穎而出?沒有關係怎麼可能呢?從大學裡出來,我的心態還是有了波動,大旗搖晃,危險。

直到市教科院陳中傑主任上臺做報告,我才對自己及當下的心境有了清晰的認知。陳主任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向我們介紹了各地區默默無聞、積極進取的青年教師,他們工作的環境或許很艱苦,可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追求。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你可能深處窮鄉僻壤,請不要放棄,當你懂得捨得的時候,你的生命就開始了一番醞釀,保持那份初心不改,一罈好酒終將釀成。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們不能只看到“花錢買官”,因為臥龍先生出山並非源於他諂媚討好,時間會為你證明。後面的講座我越聽越覺得有味道,我聽到的是“帶著望遠鏡尋找努力的青年人”。突然心中就燃起了火焰。

你或許也能迷茫,也曾抱怨“壯志未酬”,不得伯樂。從現在開始,把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可能你還承受不住那巨大的光環,因為你尚弱小。無論周圍的人多麼浮躁,我一直堅信:成長是自己的事。別人再牛,和你沒有半毛錢關係,他的存在也許只能反襯你的卑微,這會兒不努力你還要苦等什麼呢?等機會?如果你這麼想,我可以告訴你,你等的只能是失望。

報告會上,專家說,聰明的人很多,勤奮的人也很多,既聰明與勤奮的人卻很少,所以成功的人也少。我之前是有小聰明的,在慢慢反思自己的過程中才發覺知識儲備的缺乏。八場報告,讓我看清了自己,也開始學著審慎對待自己的職業。隨著教學生涯的發展,我只能選擇讓自己更加優秀,像管建剛老師一樣,做卓越的老師。

我想我不必把此次培訓的內容一一展開,我聽了四天,豈是三言兩語就能全面細緻就鋪展開的?倒不如把一些心得真誠地寫上幾段。

我很慶幸,有人能看到教師個體的發展,和社會上一味追求功利不顧生態發展的風氣相比,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教師有發展,教育才會強大,社會才能進步。國家要提高教師地位,我們自己難道不需要給自己積攢些配得上社會尊重的資本嗎?做卓越的老師吧,如果做老師的門檻再不提高,教師受人尊敬就是笑話。

零零散散寫了這些,我知道有些隨意,這是一篇“頭重腳輕”的文章,但也是一篇“不含雜質”的心語。在我這裡,算得上是高質量的文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