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作家毕淑敏在大学举办讲座的时候,有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

“毕老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毕淑敏先生回答:

“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样一句话: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许能找到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义》封面


《活出生命的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它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突破1200万册。

作者弗兰克尔被称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弗兰克尔1905年出生于奥地利,25岁获得医学博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

和大多数的犹太人一样,他也没能躲过席卷整个欧洲的纳粹种族灭绝运动。

1942年弗兰克尔和他的家人全部被关进了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且和家人们失去了联系。

在集中营的三年里,他受尽了炼狱般的折磨。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经常遭受殴打和辱骂,生命随时遭受着威胁。

但他并没有放弃活下去的希望,最终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活了下来。

当他被释放后才知道,他的父母,兄弟以及怀孕的妻子全部都已经死于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的妹妹幸存。

生命中的悲惨遭遇并没有将他打到,他将自己的亲生经历和学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意义疗法”,帮助千万人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

获得重生后的弗兰克尔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并对生活充满极大的热情,67岁学习驾驶飞机,80岁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享年92岁。


《活出生命的意义》: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义》全书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记录作者在集中营里的经历,第二部分是论述意义疗法。

这本书不是鸡汤励志类的书籍,也不是个人传记,而是一本讲述生存问题的书籍。

关于集中营里的个人经历,作者在书中很少提及自己所遭受的磨难,谈论更多的是如何能在悲惨的境遇中,依然能够坚强地活下去。

今天,通过弗兰克尔的经历,我们来分享三点极具启发意义的人生感悟,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为自己的生命赋予价值

“法国人曾做过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89%的被访者承认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承认自己的生活中确有某种东西或者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不仅如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还对48所大学的7948名大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在被问及什么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时,16%的学生回答说是"赚很多钱",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由此可见,人是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目标,并且为之不断的努力和奋斗。

当你有了目标,你就能战胜懒惰,生命才有价值。

尼采说:“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大多数人都没有思考过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日复一日的工作,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最后都逃不过迷茫的困扰。

《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提到一个概念“存在之虚无”,指那些抱怨生活完全没有意义,内心受到空虚困扰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

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厌倦的问题比焦虑要严重的多。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但大部分人都把时间花在了手机上,

很少有人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义》: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人不应该问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也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生命赋予他的责任。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经历将生命的意义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将这一切都看成是生命赋予他的责任。

未完成的书稿和对妻子无尽的思念,都是他主动承担责任的内在动力。

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生命赋予了我怎样的责任,当你知道了你所承担的责任,就不会有“存在之虚无”,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不再是痛苦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

在集中营,生存下来的概率不超过二十八分之一,大多数狱友思考的问题是:“我能从集中营活着回家吗?如果不能,所有这些苦难就都没有意义。”

但弗兰克尔却认为:“所有这些苦难、死亡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那么就压根就不该忍受,也不值得活下去。”

不难发现,苦难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面对苦难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当你有勇气面对苦难的时候,那就是有意义的。

一名年迈的抑郁症患者,两年前,他深爱的妻子去世了,他至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向弗兰克尔求助。

弗兰克尔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

“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老人说。

弗兰克尔立马回答:“你看,她免除了这样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老人听后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办公室。


《活出生命的意义》: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总会让你遭受一些你无法避免的痛苦。

比如,失恋,离婚,失业,失去亲人等,面对痛苦不要选择抱怨,因为这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勇敢面对。

不要关注如何避免痛苦,而是找到痛苦的意义,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不再是痛苦。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集中营中,有的人不堪折磨,对生命失去了希望,选择了自杀,有的则听天由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命。

弗兰克尔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集中营的生活。

他帮助狱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让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著名的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只有上身和头,不能走路,不能拿东西,压根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人。

对于自己的悲惨遭遇,他也曾抱怨过命运不公,曾经一度想要在浴缸里淹死自己。

但在跳进浴缸的最后一刻,他最终选择了好好活下去。

凭借着优秀的口才,尼克·胡哲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讲家,用自己的语言激励他人,他做到了很多普通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活出生命的意义》: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面对生活的苦难,命运的不公,你可以选择妥协,也可以选择向命运抗争。

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所遇到困扰,痛苦,首先是由于之前的选择错误。你未来的样子都藏在你现在的选择里面。

结语

《活出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生活是充满意义的,我们要摒弃环境的侵扰,学会追寻生活的意义。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追求生命的意义是贯穿一生的动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