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阅读总结(一):读博尔赫斯的诗

2019年1月阅读总结(一):读博尔赫斯的诗

一月可以闲下来一段时间看书了,借了26本,博尔赫斯、马尔克斯、阿摩司·奥兹、齐泽克等等,借这段时间补一下。

先看了博尔赫斯系列八册,前七本是诗集,《沙之书》是短篇小说集。

1、夜晚的故事

全篇诗集最喜欢的反而是前言,也就是博尔赫斯的题词,前面列举诸多意象:

“为了地图册上的蓝海和世上的大洋。为了泰晤士河、罗讷河和阿尔诺河。为了一种铁的语言的词根……”

最后一段话总揽起来,“为了这一切不同的事物,正如斯宾诺莎所预感的那样,这一切也许只是一件无限事物的表象和侧面,我把这本书呈现给你,玛利亚·儿玉。”

博尔赫斯把前言写成了一首诗,而且是美好的情诗。

2、密谋

这篇可说的不少,将在后面同其他诗作联在一起总结。其中留意到的诗作有:

5《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阅读经验的引用

10《三种轻松》:阅读经验(写凯撒,查理一世,和你我。“当命运即将把我们从自己是个人物的可悲常态以及世界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和我都将会感到轻松”)

28《总和》:互文

30《有人梦到》:意象陈举

34《夏洛克·福尔摩斯》:阅读经验

41《关于他的失明》:自指

43《寓言中的线团》:古希腊神话忒休斯和美狄亚的故事,是书中世界、阅读经验的引用

51《柏树叶》,实际可以算作一篇微型小说了。梦和现实联结,比如在我们古代就有王质下棋的故事,西方也有。也有互文,出现在《沙之书》里,仅仅一段话,不仔细的读者会略过去忽视掉。

58《另一段经外经》也有意思,关于禅师对答的故事。

3、地图册

P37《奶油圆球蛋糕》,写有中国人。“中国人善于思考,有些中国人曾经认为,而且仍然认为,人间的每一件新事物在天上都有其标准型的反映。”——这个好像是董仲舒的学说?所谓标准型,应该是柏拉图的“理念”。

p64《在拉丁区一家旅馆口授的笔记》:对王尔德道格林雷画像评价一般。“我对《道格林雷的画像》评价相同,认为那是模仿斯蒂文森的名著的空泛而铺张的作品。”这里指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博尔赫斯在诗集里多次表达过对斯蒂文森的喜爱。

4、诗人

p64《关于天赐的诗》:那句流传甚广的“上帝同时给了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就来自这本诗集。

P60《博尔赫斯和我》:双重自我,这首诗灵感应该来源于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也有互文,在《沙之书》第一篇,就是未来的年迈的博尔赫斯遇到年轻的博尔赫斯。

P30《天机》:命运喜欢重复、推演、偶合。

P150《怀念J.F.K》:写历史上著名的刺杀事件。这里译者有点水,大名鼎鼎的J.F.K在下面标注说“所指不详”。同时人名的翻译也不统一,第一个刺杀事件是乌拉圭总统,这里被翻译做雷东多,在另一本《沙之书》里,叫做阿雷东多。编辑统稿也疏忽了。这是博尔赫斯作品互文的一方面,一些意象、故事、手法概念,在其他诗作中也会重复出现。

P153《结语》:写一个人立意描绘世界,结果最后汇合成了自己的模样。这个意思对比另外一首叫做《总和》的诗(出自《密谋》)别无二致。

5、面前的月亮 圣马丁札记

这本没什么说的,博尔赫斯的游记,写成了诗。

6、铁币

这本一般,没留下其他印象。摘抄了一句博尔赫斯对民主的看法:「我不相信民主,那是一种对统计学的亵渎」—来自序言。

7、天数

P23 两种形式的失眠:以排比句形式描述“失眠”和“长寿”:

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满怀恐惧地计数那恼人的凄楚钟声,是徒然地希冀着让呼吸平和,是身体的猛烈翻动,是紧紧地闭上眼睛,是一种近似于发烧的状态而且当然并不清醒,是默诵多年以前读过的文章的片段,是知道别人熟睡的时候自己不该独醒,是渴望进入梦境而又不能成眠,是对活着和还将继续活下去的恐惧,是懵懵懂懂地熬到天明。

什么是长寿?

长寿是依托着功能正在衰竭的躯体活着,是以十年为单位而不是按秒针的跳动来计算的失眠,是大海和金字塔、古老的图书馆和连续更迭的朝代、亚当见到过的每一道曙光的重负,是并非不知道自己摆脱不了自己的肉体、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名字、对往事的不断回忆、自己没有掌握的西班牙语、对自己不懂的拉丁文的痴迷、想死而又死不了的心情、活着和还将继续活下去的现实。

P76 正直的人

一个像伏尔泰希望的那样栽花种草的人

感谢人世间有音乐的人

欣喜地发现了一个词语的来源的人

在城南的一家咖啡馆里默默下棋的两个职员

在思索用色和造型的陶工

在诵读某一首颂歌的最后诗节的女人和男人

抚摸睡着了的动物的人

为别人或者愿意为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辩解的人

感谢人世间出了个斯蒂文森的人

宁愿别人有理的人

所有这些人,他们互不相识,却在拯救世界

这篇就可见博尔赫斯对斯蒂文森的喜爱和推崇,《沙之书》里的第一篇《另一个人》以及《诗人》中的《博尔赫斯和我》,这种“双重性”概念叙事,灵感来源之一就是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

这一首诗和我之前某篇文章题旨相同,博尔赫斯感谢的是伏尔泰、斯蒂文森,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有特点的人,我感谢的是坂本龙一、村上春树、金庸、蔡明亮他们的存在。博尔赫斯写得比我好,他说,所有这些人,他们互不相识,却在拯救世界。

在我这里倒其实有一点点的不适用——蔡明亮和坂本龙一还挺熟的。

8、沙之书

博尔赫斯的后记可以作为这几个短篇的作者解。

第一篇《另一个人》和《博尔赫斯和我》这首诗有互文。灵感来源于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这是博尔赫斯的创作者自述,说的很清楚:

“第一篇故事采用了双重性的老主题,斯蒂文森多次用过,得心应手。在英国,它被称作fetch(生魂),或者说得更书卷气一些,wraith of the living(生者的幻影);在德国,它被称作Doppelgaenger(面貌极相似者)。我猜测它最早的名称是拉丁文里的alterego(另一个我)。这种幻影也许来自金属镜子或者水面,或者干脆来自记忆,以至于每人既成为观众又成为演员。我的责任是使对话者的区别足以显出是两个人,而相似之处又显得像是一个人。”

这一篇可提的东西除了“双重性”的主题之外,还有互文——

“我突然又记起柯尔律治的一个奇想。有人做梦去天国走了一遭,天国给了他一枝花作为证据。他醒来时,那枝花居然还在。”

这句出现在《另一个人》中的一段明显与《柏树叶》紧密相连,这一句就可算作是那一篇的梗概了,而且诚实地表征了那一篇的灵感来源是“柯尔律治的一个奇想”。

第二篇《乌尔里卡》让我想起侯麦的电影。“我的诗歌中常常出现爱情的主题;散文却不然,《乌尔里卡》是这方面唯一的例子。”

二、一些摘抄:

P12博尔赫斯描述失明——“等你到了我的年纪,你也会几乎失明。你只能看见黄颜色和明暗。你也不必担心,逐渐失明并不是悲惨的事情,那就像是夏季天黑得很慢。”

P91 “乌托邦是个希腊词,意即没有的地方。”

P97 “我们只剩下引语,语言本身就是系统的引语。”

P117一个比喻,“对于被囚禁的人或者盲人来说,时间仿佛是缓坡上徐徐流去的河水。”

三、博尔赫斯诗总结

从上面八本书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到,读博尔赫斯不能单看他的一本诗集或短篇,而是必须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来阅读博尔赫斯、理解博尔赫斯。

总结几点他的诗:

1、最后一句

博尔赫斯的诗总会在最后一句总摄前面诸多陈列意象,如前面所举的《夜晚的故事》前言,以及《密谋》诗集中《有人梦到》,前面陈举梦到的各种意象,最后一句,“梦到有人梦到了自己。”是反身自指。

再比如《奶油圆球蛋糕》这首诗(出自《地图册》37页):

中国人善于思考,有些中国人曾经认为,而且仍然认为,人间的每一件新事物在天上都有其标准型的反映。冥冥中某人或者某物具有刀剑、桌子、品达式颂诗、三段论法、沙漏、钟表、地图、望远镜、天平的标准型。

斯宾诺莎指出,每一件事物都希望永远保持它的本色;虎希望做虎,石头希望做石头。就个人来说,我发觉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成为它的标准型,有时确实也做到了。爱和被爱足以使你认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已经成了你的标准型。玛丽亚·儿玉在月亮面包房买了这个大奶油圆球蛋糕,带回旅馆给我时说它是标准型。我马上明白她是对的。

“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标准型”是论述。

“就个人来说……爱和被爱足以使你认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已经成了你的标准型。”这是中间句的过渡。

再到最后一句,收——“玛丽亚·儿玉在月亮面包房买了这个大奶油圆球蛋糕,带回旅馆给我时说它是标准型。我马上明白她是对的。”由论述回到现实,跳转成为一首献给玛丽亚·儿玉的别致的情诗。

再如《星期六》(出自《夜晚的故事》p63)

空荡荡的宅子里一个盲人

徘徊在几个有限的方向,

他摸着延伸的墙壁

和二道门上的玻璃,

心爱的书籍已无缘翻阅,

只能抚摸毛糙的书脊,

祖传的银器黯淡无光,

他摸着水龙头和墙上的装饰线脚,

以及一些不知面值的钱币和钥匙。

他孤身一人,看不到镜子里的映像。

他来回踯躅。用手触摸

书架第一块搁板的边缘。

他不由自主地躺在孤独的床上,

觉得在垂暮之年

没完没了所做的一切

都服从他所不明白的游戏规则,

由一位无法解释的神支配。

他大声背诵经典著作的片段,

推敲动词和形容词的变化,

不管好歹,写下了这首诗。

最后一句,直接改变了这首诗的性质,一是视角的变化,二是主客体的位移,三是他者与自指的对调。首先第一点视角变化,从第三方上帝视角的虚构或描述,变成了作者直接投入文本,变成文本中角色;其二是主客体位移,从作者旁观位的客体到主体的融入替代;其三是他者与自身的对调,描述盲人在空荡荡地宅子里踯躅,到最后一句,自己就变成了那个盲人,是从他人对调位置,反身自指。

与这首诗创作手法类似的还有《天数》中的《名望》一篇,从第三方的客观描述到最后的反身自指,前面是一长串客观性描述,到最后:

“是那个谁也说不清的东西:阿根廷人。

是瞎子。

所有这一切没有一件有什么特别,但是,加在一起却给了我以连我自己都还没有弄懂的名望。”

2、自指:

在博尔赫斯的篇什中,自指性质的诗作为数不少,除上面举例的之外,还有:

《关于他的失明》(密谋)

《名望》(天数)

《星期六》(夜晚的故事)

《关于天赐的事》(诗人)

《博尔赫斯和我》(诗人)

3、诗歌题材和主题

王小波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博尔赫斯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就是书里的幻想世界,他的诗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现实世界和书中世界的交织缠绕。也有许多篇什是对书中世界的总结描述和历史的假想。其中包括历史、小说或古希腊神话传说,如写《夏洛克·福尔摩斯》,这是柯南道尔的推理小说;写古希腊神话,海伦,特洛伊木马,忒休斯和美狄亚;或历史事件,《怀念JFK》。写历史上著名的刺杀事件。以及耶稣基督宗教题材。

除此之外,还有单纯的描述型诗歌,如写动物:狮、虎、狼、蟒、鸟。博尔赫斯偏爱老虎,迄今为止读了他七本诗集,写了这么些动物,老虎就写了五次,其他动物只各写了一次。

叙事型的诗,其实可以算作微型小说了,比如《柏树叶》

其一,《总和》(密谋p28)

洁白无瑕的墙壁,为想象提供了无限的天地,一个人坐了下来,打算运用精确的色彩,将整个世界绘于粉底;门扇,天平,地狱,风信子,天使,图书馆,迷宫,船锚,乌斯马尔,零数,时空无极。墙上布满了各种图形。命运对奇特天赋并不悭吝,让他尽情抒发了胸臆。恰好就在行将就木的瞬间,他发现那无数的杂草线条,表现的竟是自己的容貌神气。

同样意思的诗在《诗人》的结语里也出现了,可以算是简略版:

有一个人立意要描绘世界。随着岁月流转,他画出了省区、王国、山川、港湾、船舶、岛屿、鱼虾、房舍、器具、星辰、马匹和男女。临终之前不久,他发现自己耐心勾勒出来的纵横线条竟然汇合成了自己的模样。

其二,《博尔赫斯和我》(出自诗人)与《另一个人》(出自沙之书)关于“双重性”主题的互文。

其三,《怀念J.F.K.》(出自诗人)与《阿韦利诺·阿雷东多》(沙之书)的人物和故事原型的互文,不过前者体裁是诗歌,后者变成了记叙体的短篇。

其四,《柏树叶》和《另一个人》的故事性互文,后者可以看做前者的简略版。

5、出现的人名、作品

这里我人工做一个index,索引,凭记忆,以及读诗过程顺手记得笔记,博尔赫斯诗歌里出现的人名,按频次分先后:

柯尔律治,堂吉诃德,魏尔兰,斯蒂文森,斯宾诺莎,康拉德,迦太基,丢勒,柏拉图,一千零一夜或山鲁佐德的故事。这些可以算作是第一队列的,出现频次最高的。

莎士比亚,叔本华,尤利西斯,王尔德,塞万提斯,伏尔泰,笛卡尔,但丁神曲,福尔摩斯。这些可以算作第二队列的,频次稍微低一点。

博尔赫斯对魏尔兰的诗歌,斯蒂文森的小说是真爱。对老虎也是真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