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龍頭跌停,消費白馬很難再飛一會兒了

基金經理帶著大資金,進了白馬股,想著年終獎還準備分紅,突然就被榨菜悶殺了……

榨菜龍頭跌停,消費白馬很難再飛一會兒了

7月30日,涪陵榨菜中報: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10.86億元,同比增加2.1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5億元,同比增加3.14%。涪陵榨菜二季度歸母淨利1.60億元,同比下降16.18%,增長低於預期

當天,股價報收28元/股,逆市跌1.06%。

7月31日,開盤直接跌停!最後以4萬手跌停封單!

前幾天,“藥中茅臺”的東阿阿膠二季度淨利潤預降75%-79%,股價飛流直下,而今天,“榨菜中的茅臺“,再次上演了一場”白馬失速“!

白馬股抱團取暖的時代,已經隨著業績轉冷走向了尾聲。

高增長消耗殆盡

查閱涪陵榨菜的年報歷史,不難看出涪陵榨菜2018年的高增長,始於2015年收購惠通。

從營業收入看,2014年9.06億增長7.12%,2015年營收9.31億增長2.67%。增速都不甚理想。

2016年報時,收購的規模效應開始發威,2016年營收11.21億增長20.43%,2017年營收15.2億增長35.64%,但到了2018年營收增速又放緩,當年營收19.14億,增長幅度降到25.92%。

收購惠通讓涪陵突然“暴富”,還想重演幾場。然而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

2016年,涪陵榨菜曾籌劃收購“國內某調味品生產企業90%以上股權”,但籌備了兩個半月之後最終以終止收購結束。這是涪陵榨菜第一次收購失敗。

2017年,涪陵榨菜曾嘗試收購一家東北大醬企業,但最終也以失敗告終,這是涪陵榨菜第二次收購失敗。

2018年3月27日,在宣佈收購計劃3個多月後,涪陵榨菜發佈公告稱,決定終止收購四川恆星及四川味之濃食品有限公司。這是第三次收購失敗。

漲價邏輯正在失靈

過去,涪陵榨菜通過多次漲價提高業績,但這一方法的效用正在逐漸衰退。

據媒體統計,過去三年涪陵榨菜共漲價四次,2016年7月涪陵榨菜以“原材料和勞動力上漲”為由,將11個單品價格提高8%至12%;2017年2月公司以“緩解成本壓力”為由,將9個單品價格提高15%至17%;2017年四季度,公司將部分榨菜單品包裝內含分量降低,雖然售價不變,但變相提價10%至16.7%;2018年11月,涪陵榨菜上調7個單品價格月10%。

雖然反覆漲價固然提高了公司的毛利率,但也限制了未來的漲價區間和提價效應。事實上,涪陵榨菜2018年的財報,也暴露了高增長業績背後的風險。

2018年,涪陵榨菜的營收增長25.92%,扣非淨利潤上漲62.26%,銷售毛利率也大幅提高至55.76%。然而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卻沒有一起同比例增長,且首次低於扣非淨利潤。其中銷售收到的現金增速不及營收增速,且較2017年增速下滑,這是導致經營現金流增速下滑的原因。

招商證券研報稱,榨菜的提價能力已被市場公認,但高增長持續性較難判斷。榨菜受到消費、產品和渠道三大週期影響。2018年來看,三景氣週期高位,享成本下行紅利;今明兩年來看,公司主力產品提價紅利邊際效應或遞減,但多品類平衡發展、新提價週期均可期待。長期來看,公司加碼新品培育,產品梯隊交替放量支撐未來發展。

提價需要時間消化,涪陵榨菜也在尋找其他業績增長點,而新產品是一個重要實現途徑。2019年上半年,涪陵榨菜研發投入達到1006.42萬元,同比增長125.44%,主要是新增醬油產品開發、榨菜包裝鋁箔化和榨菜、泡菜發酵過程亞硝酸鹽變化及機理研究等研發項目投入。

此外,公司還積極調整渠道,適應當下消費者的習慣。

涪陵榨菜曾表示,這幾年公司也一直很關注消費習慣的變化,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感覺傳統渠道增長沒有之前那麼活躍,和前兩年高歌猛進的勢頭比有所放緩,公司調研發現部分消費者消費的渠道變化了,尤其很多年輕人這兩年喜歡點外賣,減少了傳統渠道的消費,所以公司渠道上要適時調整。

白馬抱團即將終場

“大消費”屬於較為穩定的行業,近兩年也一直是機構抱團的標的。然而中報季到來,近期多隻消費白馬業績“失蹄”,也導致機構拋售和股價下跌。

對於機構來說,持續加倉一個板塊接近或超過30%,並持續持有超過兩個季度以上,稱為“抱團”。

在A股歷史上,2006年以後,大概出現了四次非常著名的“抱團”,分別是:

(1)2007-2009年加倉並抱團金融地產,被稱為“金融的黃金時代”。

(2)2010-2012年加倉並抱團消費,被稱為“第一次消費抱團”。

(3)2013-2015年加倉並抱團信息科技,被稱為“移動互聯網浪潮”。

(4)2016年至今,則是持續加倉並抱團消費,被稱為“第二次消費抱團”。

但招商證券同時提到,或許2017年一季度或許才是正式抱團的開始,到目前則僅僅持續了10個季度。

目前的這輪機構抱團,也被認為是機構對白馬股的抱團。

榨菜龍頭跌停,消費白馬很難再飛一會兒了

從股價表現來看,以大盤藍籌股為代表的上證50指數明顯跑贏以中小票為主的創業板,足以證明此輪抱團的贏家屬於“白馬股”。

以2016年為起點,1月4日時,上證50為2270點,創業板指為2491點,到了今天收盤,上證50為2912點,創業板指為1570點。

上證50上漲了28%,創業板指則下跌了36%,這也意味著,2016年至今,上證50跑贏創業板指65%。

至於作為上證50代表的白馬藍籌股,跑贏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創,也就再正常不過。

按照招商證券的提法,這輪機構“抱團”消費白馬股的瓦解,需要幾個條件:

一是業績差出現轉折。即消費板塊的業績被其他板塊所超越,業績差距明顯縮小。

榨菜龍頭跌停,消費白馬很難再飛一會兒了

而從過去幾個季度來看,消費(以食品飲料為代表),信息科技和金融地產相對業績比較來看,食品飲料板塊依然是最高的,但消費相對金融和信息科技的業績差已經開始縮窄。

7月中旬開始的上市公司半年報,將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窗口,一旦消費的業績優勢進一步縮小甚至被反超,投資者就有理由放棄抱團消費,轉向擁抱新板塊。

二是“抱團-申購”是否發生。主要看是否有增量資金投入基金市場,以改變當前贖回其他產品而抱團績優基金的做法,如果個人投資者因為看到消費股繼續上漲而持續申購公募基金,那麼,消費板塊的上行將仍然持續。

三是看估值是否到頂。這裡我們選取中證消費指數作為估值參考,可以看到,當前市盈率為32.45倍,距離2015年的估值高點37.79倍依然不遠,即便在業績的支撐下,估值仍有提升空間,但確實已經不便宜。

大Sha說

從消費邏輯來看,榨菜其實並不能算是必選消費,涪陵榨菜這兩年出品的“下飯菜”、“液氮包裝脆口榨菜”等產品也在發達地區銷量更好。企業多元化發展追求毛利率是正確的步伐,但這並不意味著消費者一定要買單。

榨菜龍頭跌停,消費白馬很難再飛一會兒了

榨菜也好、白色家電也罷,這些消費白馬股公司所在的行業基本都屬於充分競爭的領域,品牌價值是其核心競爭力。當企業產品銷售出現預期差的時候,增長就會被認為不可持續。

消費品個股活躍,是機構的狂歡,但科技股的春天,才是散戶的未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