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華為成功的十條經驗


近年來逆全球化跡象有所抬頭,既影響了世界經濟,也影響了企業經營。尤其是“華為事件”發生後,再次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高科技企業,怎樣實現技術自立、應對挑戰,才能經受住“暴風驟雨”?

觀點 | 高尚全:華為成功的十條經驗

我們或許可以從華為的成功經驗中尋得啟示。在特朗普政府的嚴重打壓下,華為不僅沒有倒下,反而取得了較好業績,成為“國貨之光”。

華為是如何做到的?


在“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名譽會長高尚全發表了題為《如何讀懂中國華為——華為成功的十條經驗》的演講,詳細總結了華為面對挑戰屹立不倒的十條經驗。


嘉賓簡介


觀點 | 高尚全:華為成功的十條經驗

高尚全


著名經濟學家。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等職務,長期從事經濟體制改革及宏觀經濟的理論、政策方針與方案的研究及部門經濟政策研究工作,是我國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的主流經濟學家之一。2019年10月26日,出席“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及其配套活動“讀懂中國”叢書作者午餐會。


以下為發言節選: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僅供參考)

觀點 | 高尚全:華為成功的十條經驗

華為作為世界一流企業,為什麼在特朗普政府的嚴重打壓之下沒有倒下來,還能取得較好的業績?我經過實地考察研究和深入的思考,總結了華為的十條經驗:

第一,以客戶為中心。

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的需要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說過,我們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什麼資源,我們除了擁有自己,其他一無所有,一切進步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二,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

華為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就是華為實現了職工持股,使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

第三,建立員工、客戶、投資者利益共同機制。

華為成立以來,比較注意資本收益和勞動收益的平衡。華為實現了資本收益佔1、勞動收益佔3的分配比例。

觀點 | 高尚全:華為成功的十條經驗

華為大幅度投資研發,推動技術進步,增強競爭力。2018年華為科研投入共1015億,佔銷售(總額)15%。華為員工當中,45%搞研發,搞技術創新。

第五,憂患意識。

自我批判是華為不倒的重要原因。1998年任正非就說,華為是否會垮掉,這完全取決於自己,取決於我們管理的進步。管理是不是進步的核心問題在於,一是能否讓我們的幹部接受,二是能否自我批判。

第六,重視科研研究和基礎教育是振興華為的根本。

華為長期重視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認為沒有基礎研究,產業就會架空。一個產業的誕生和振興,需要無數科學家坐十年冷板凳的科研精神。基礎研究的根本在於基礎教育,需要形成一片人才的黑土地,所以華為是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第七,任正非以身作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任正非是華為的創始人,投資21000元起家,但是本人的股份只佔1.4%,98.6%與員工分享。

第八,將合規落實到所有業務活動和員工管理當中。

華為從2007年建立了貿易合規體系,組建了由集團首席合規官員負責的全球合規責任體系,法律、道德與全球合規是華為在全球生存、服務、貢獻的重要基礎,並將合規落實到所有的業務活動和員工管理當中。

第九,公司治理從人治走向法治。

華為開始時候實行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任正非說,權力集中,風險太大,人在機構在,人不在,機構就亡了。華為在治理上努力探索法制化的道路,適當地分散權力,以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建立了董事長和CEO的值班制度,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從優秀人士當中選拔出接班人。

第十,廣東和深圳為華為創造了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營商環境。

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也就沒有華為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