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的“疫情困局”

【地方財政的“疫情困局”】“轉不動了。”

一位縣級財政人士在3月19日對記者感嘆道:“1-2月一共收了3個多億的稅,形成地方財力不超過2個億,但是一個月的支出就3個多億,2個月需要近7個億。”

龐大的收支缺口如何彌補?“平臺借了一部分,上級市裡財政支援了一部分。上級市是借錢,不是免費撥款,現在先掛賬,年底再結算。”

3月18日晚,一位地級市的財政人員告訴記者,當地現在“三保”尚且能保住,市裡現在對於縣區能給的政策都會給,我覺得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過手的資金,不再“雁過拔毛”了。

上述地級市的財政人員表示,現在省裡已經開始未雨綢繆,要求各個縣區開始制定“三保”應急方案,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必須保證“三保”優先,方案主要有三點:一是動態監控庫款變化。二是庫款餘額低於警戒線時除“三保支出”外,其他支出一律暫緩。三是經努力仍無法解決收入問題的及時申請上級救助。庫款餘額警戒線每個地方標準不一樣,有的以月度平均支出的20%為警戒線。也就是說,一般會參照上年支出情況,算一個月度平均數。保證每天的庫款餘額不低於月度平均數的20%。一旦低於20%,其他支出停止,只支出“三保”類項目。

疫情之下,財政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之大的收入短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