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發布重磅戰略!教育、財政、幹部選拔向鄉村傾斜!

滁州发布重磅战略!教育、财政、干部选拔向乡村倾斜!

中共滁州市委 滁州市人民政府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滁州发布重磅战略!教育、财政、干部选拔向乡村倾斜!

1、實施農業生產能力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劃定和建設57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101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鞏固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施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治理農田280萬畝。實施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提升行動,到2020年,創建5個以上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力爭創建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平安農機示範市,建成一批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推進“機器換人”

2.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工程。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行動。到2020年,力爭打造30億元以上企業1家、10億元以上企業10家。開展加工園區建設行動,推進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做大做強,每個縣(市)建成1個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實施“中國好糧油”創建行動,做大做強糧食產業經濟,創建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示範市、縣。實施農業對外開放促進行動,大力推動農業走出去、引進來。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5:1,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千億。

3.實施特色產業建設工程。大力推廣“稻蝦(漁)共作”模式

,力爭2020年發展到50萬畝,創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加快發展滁菊(茶)產業,力爭種植規模突破10萬畝,建成滁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菊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業化水平。壯大芡實產業,創建行業標準,打造全國芡實交易中心。支持優質稻米、“明綠”、鳳陽黑豆、“定遠黑豬”“皖東牛”“天長三黃雞”等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把“小品種”做成“大產業”。實施興林富民工程,加大林業結構調整,推進“三樹一苗”產業建設,打造國家級麻櫟產業示範區。

4.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開展汙染治理行動,推進“一河一策”綜合治理。科學劃定河湖庫禁養、限養、養殖區域。加強溼地保護與修復,到2020年,總面積達到137.8萬畝。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認真實施林長制,完善公益林、天然林保護制度,探索建立生態產品購買、森林碳匯等市場化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森林長廊建設。

5.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全力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到2020年,全面完成自然村常住農戶衛生廁所改造

,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以上,鄉鎮政府駐地和美麗鄉村中心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保護保留提升鄉村風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安全住房保障機制。創建一批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重點打造大柳草場、南譙皇甫山、全椒龍山、明光老嘉山、定遠金山、來安舜耕山等農村景區,構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遊產業鏈。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徽風皖韻美麗鄉村。

6.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德耀皖東·好人滁州”活動。

7.傳承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體系,推進市級傳習基地和縣級非遺展館建設。圍繞傳統特點、文化特色,建設一批特色文化小鎮、特色文化鄉村,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促進農村“一約四會”建設,遏制人情攀比、奢侈浪費、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良風俗。

8.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繼續辦好中國農民歌會。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農村文化民生工程。提升廣播影視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市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開展農家書屋示範縣、示範鄉鎮、閱讀服務點創建。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文化業態,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監管。

9.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索完善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制度。加大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培養儲備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後備力量。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三資”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10.建設平安鄉村。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持續深化“3+2”“一村一警”包村聯繫制度。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

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

11.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切實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推進農村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支持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加強職業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農村新增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推進中小學智慧學校建設。推動優質學校輻射農村薄弱學校常態化。

12.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創新,實施農村道路鞏固提升行動,以示範縣為載體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實施通村組硬化路建設。加快江巷水庫、滁河堤防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沙河水庫和黃慄樹水庫增蓄,新建山許水庫。

13.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做好農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鞏固城鄉居民醫保全國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將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創新多元化照料服務模式,到2020年實現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

14.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全面建成縣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管理應用平臺。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抵押物處置及抵押貸款風險緩釋補償機制,引導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

15.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國家級整市試點,紮實開展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等工作。到2020年,基本完成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建成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市、縣、鄉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積極引導進城定居、具有穩定職業、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自願有償退出上述權益。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工程,推進小田改大田,鼓勵農戶通過互換並地、股份合作等方式,積極破解承包地細碎化問題。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水利設施產權等領域改革。

16.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落實省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三變”改革,到2020年實現鄉鎮全覆蓋。創新和完善財政資金變股金的操作辦法,通過“資金改股金、撥款改股權、無償改有償”等方式,推動財政支農資金變股金。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機制。到2020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

17.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健全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制度。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落實以縣級人民政府為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責任制,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18.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探索建立鄉村醫生“縣管鄉用”機制。支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等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育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人才。

19.激發科技人才創造活力。全面建立職業院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對長期在鄉村一線工作且作出重要貢獻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可破格晉升職稱等級。

20.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制度,財政支出更多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完成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協調。優化財政供給結構,推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增加市縣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空間,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建立市縣兩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逐年擴大規模,通過貸款貼息、擔保費用補貼等多種有效形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2018年底前,實現“勸耕貸”農業縣全覆蓋。

21.強化鄉村振興責任落實。各部門要強化責任落實,強化資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給,做好協同配合,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建立述職制度,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建立科學的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將

市直有關單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建立市縣鄉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的部門和幹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的,予以問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