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張儀和蘇秦本是同窗好友,傳說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貴族的後代,與蘇秦一起拜師於鬼谷子先生門下。蘇秦創合縱之法,遊說六國合縱抗秦之後,張儀則施以連橫之術,遊說六國親秦,拆散合縱。與張儀一同演繹戰國末期,群雄“混亂”的場面。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張儀出道較蘇秦稍晚,與蘇秦相比,張儀的命運比蘇秦好很多,他剛出道的時候,沒有像蘇秦那樣到處“碰釘子”,仕途也比較順利。傳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去見蘇秦,要求與之共事。蘇秦對張儀說:“你我才能相當,現在我掛六國相印,你來投靠,必然不會受到重用,再說,我二人若是幫助六國滅秦,必將因為功勞太大而遭人嫉妒。現在,你應當去投靠秦國,與我的‘合縱’之計相抗衡,只有這樣,才不會埋沒你的才華。”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於是,張儀去投奔秦國,秦國也正在因為六國的合縱而頭痛,張儀對秦王說,他有辦法拆開六國的合縱之計,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

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並開始實行“連橫”的戰略。他與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國任相,設法使魏國首先背離合縱之約,與秦國結好。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到魏國之後,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親兄弟,也會爭奪財產,更何況六國各有“計謀”,合縱同盟不可能長久。魏國處於各國包圍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依靠秦國,才能保證安全。但是魏王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於是張儀暗中密告秦王發兵攻魏。就在張儀軟硬兼施、打拉結合的策略下,魏王終於背棄合縱之約,轉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到秦國之後,又主動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國,以拆散齊、楚聯盟。晉見楚王時,他說道,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實力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後,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餘里歸還楚國。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顧眾大臣的反對,授張儀相印,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供誰知張儀回秦之後, 佯裝摔傷了腳,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後,竟以為是因為自已與齊國絕交不夠徹底,於是又派人到齊國去大罵齊王,齊王大怒,遂決定與秦結盟。

這時, 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之後大怒,起兵十萬攻秦,卻被齊、秦聯軍擊敗,損失八萬人馬。同時,楚國還被秦國奪走了丹陽、漢中之地。楚王不甘心失敗,重新調集全國的兵力攻打秦國,結果再次慘敗,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覆,只要得到張儀並親自誅之,願將黔中之地奉送。

張儀不顧個人安危,隻身赴楚,買通寵臣靳尚和楚王的夫人鄭袖,使楚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隨後,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於是,就這樣,齊、楚兩國也背離了“合縱”之盟,與秦國結好。

張儀回秦之後,馬上又出使其餘幾國,使他們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張儀憑藉著高超的智謀和論辯之術,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級,在他死後,雖然六國背離連橫,恢復合縱,但是這種聯盟始終無法持久。張儀把“忤合”之術用到為秦國的利益服務中來,使得蘇秦用畢生心血建立的合縱統一戰線分崩離析,可以說,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做為中國人,學一點歷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孩子,現在各地的考試中,歷史的比例在加大。像深圳的中考歷史分數比重就要加大。

另外有一個特點,語文好的孩子,歷史並不一定好,但歷史好的孩子,往往語文不會差。因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給孩子看看歷史書。

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其實最近幾年,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界,都越來越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了,高考歷史佔分越來越大,《國家寶藏》等節目大受好評都是例證。著名教育學家希利爾曾經說過:歷史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底蘊與基石。

另外有一個特點,語文好的孩子,歷史並不一定好,但歷史好的孩子,往往語文不會差。因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給孩子看看歷史書。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從小被歷史喂大的孩子,見識更廣,眼界更寬,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斷能力也更強。

在日常的談吐舉止中,也會高出同齡孩子一截,往往能夠展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氣質。

可是提起學習歷史知識,很多孩子都表現出不感興趣,認為學習歷史就是“死記硬背”。

探究其原因,發現“教科書上的歷史”不是鮮活有料的歷史。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學校歷史書的作用,但說起趣味性,學校歷史書是沒法跟課外歷史書相比的。

那麼是否可以走一條既不缺乏趣味又準確無誤的路,讓孩子們通向歷史呢?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答案就在《一口氣讀懂中國史》,這套書用孩子喜歡的故事,講述簡單有趣的中國歷史!當孩子認真讀完之後就能向你口述歷史故事了!

這套書一共10本,從春秋戰國講到了清朝介紹了歷史上10個至關重要的朝代。可以說人生中該掌握的歷史都包含了。

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出一個時代,連橫之父張儀就是這麼牛

比如說《春秋戰國》,春秋無義戰,建立王霸之業,幾乎是貫穿整個春秋戰國的主題曲。整個社會處於混戰,卻也激發了思想文明的大爆發。能更清楚地瞭解文化的重要發展階段。

《秦漢》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時期,瞭解這段歷史,會忍不住折服於秦始皇、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欽佩項羽、韓信、周亞夫這樣的英雄豪傑!從中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啟發

《清朝》清朝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銜接現代文明的交界時期,這段歷史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轉型非常重要。通過閱讀本書,可以領略在馬背上打天下、挺進中原坐穩皇帝寶座的大清皇帝們的風采,又能看到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不斷髮生變化的中華文明,更能感受在西方的艦船大炮進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如何走向末日。這段歷史也給我們中華兒女血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個人的存在。……

不光是這些,冷門知識也特別多,比如:李白為什麼叫李白?岳飛為什麼要寫《滿江紅》蒙古鐵騎何以天下無敵?等等……充分拓展開外知識點。

幫孩子順暢地閱讀歷史的“十萬個是什麼”讓家長擺脫熊孩子粘人的“十萬個為什麼”。

這套書原價268元,頭條團購138,一共10本包郵到家,合下來一本不到15塊錢,不及一頓簡餐錢就可以瞭解這段歷史!非常划算! 這套書自己閱讀送人都很合適,閱讀起來也很過癮。可以作為孩子瞭解歷史的拓展閱讀,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枕邊之書。

可以點下面的橫條看一看參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