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朴正熙


01、危機

1973年,已經完成兩個五年計劃的韓國,開始調整發展方向,從輕工業向重工業跨越。

當年1月,韓國總統朴正熙發表了重工業宣言,成立重化工業促進委員會,確定把鋼鐵、造船、冶金、石化、汽車製造、電子等行業作為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發展重點。

從輕工業到重工業的階段,是工業化進程中最難的一步,它對資本、技術、資源、市場的要求,遠不是輕工業所能比擬的。如果重工業這塊硬骨頭啃下去了,前面的路海闊天空,啃不下去,註定是三流國家。

正當韓國雄心勃勃開始向重工業化跨越時,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了。


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以色列裝甲部隊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不共戴天,以色列背後站著西方世界,這一次,阿拉伯國家決定以石油為武器,教訓西方國家。

從10月16日開始,阿拉伯產油國不斷對石油提價、減產、禁運。當年年底,原本3美元一桶的石油漲到了11.65美元,翻了好幾番。

這次石油危機,直接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生產力增長都明顯放慢。

作為美國庇護下的國家,韓國也深受石油危機的打擊,據統計,1973年韓國進口石油的支出約為3億美元,1974年這一數字猛增到11億美元。韓國不產石油,煤炭儲量也極少,能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旦石油禁運或漲價,後果肯定是災難性的:能源短缺,物價波動,外匯枯竭,赤字擴大,國家幾近破產。


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石油危機的影響


為了渡過危機,韓國開展了節能運動,號召每個家庭每月只用27天電器和汽車,節約10%的能源。各行業縮短營業時間,限制車輛運行、限制霓虹燈使用,限制其他無關緊要的耗能行為······

節約只能緩解問題,不能根治問題。

不解決石油供應或者外匯收入問題(外匯收入可以購買石油),不僅重工業化沒法實現,國家能不能正常運轉都是未知數。

發達國家血厚,抵抗能力強,解決辦法也多。韓國不是發達國家,工業化剛起步,抗擊打能力也不行,只能自己找出路。

經過一番探索和分析,韓國找到了一個很獨特的辦法——基建和勞務輸出。

去中東搞基建,掙外匯,彌補進口石油的鉅額赤字,把買石油花去的美元賺回來,即“石油美元倒流方案”。


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石油危機爆發後的行為藝術:馬拉汽車


02、出路

當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重創西方世界時,中東產油國卻因石油漲價大賺特賺,全球資金滾滾湧入,使不少石油國家從赤貧變成了鉅富。比如沙特阿拉伯1971年的財政收入只有14億美元,石油危機爆發後,財政收入猛超1000億美元。

有了錢,就想改善生活,把駱駝換成汽車,把帳篷換成別墅,把破舊的農村搞成現代化的城市——基建空白,這是多大的市場啊。

另一方面,由於這些國家發展程度較低,人口又少,勞動力素質和數量都不行,所以這些國家沒法依靠本國力量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這些國家,1970年對外國勞動力的依賴率接近70%,沙特阿拉伯超過50%。

人少,錢多,速來!


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中東國家所缺的,正是韓國所擅長的——韓國建築業發達,擁有很多國際化高水準的建築企業,越南戰爭後,這些建築企業正發愁找活幹。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另一段往事了。

韓國的建築業起步於朝鮮戰爭時期,當時美軍在前線打仗,韓國人就在後方幫美軍修軍事設施,慢慢歷練。戰爭結束後,美軍長駐了下來,但是韓國的基礎設施滿足不了美軍的需要,於是美軍出錢找韓國建築公司修建了大量港口、機場、道路、兵營以及防禦工程。

在這個過程中,韓國建築企業快速成長,它們普及了英語、掌握了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管理知識,還引進了重型機械和設備。為轉戰海外奠定了基礎。

越南戰爭爆發後,朴正熙出兵支持美國,投桃報李,美國則將在越南的建築工程都交給了韓國建築企業。於是,韓國建築企業開始遠征海外。以越南為起點,韓國建築企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開拓市場,對海外建築業務越玩越溜。


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韓國軍隊在越南


1973年,也就是石油危機爆發的這一年,美軍從越南撤軍,韓國建築業失去了美軍這個大客戶,日子開始變得不好過。

當時,一個派駐沙特阿拉伯的美國人,向韓國三煥公司寫信,說沙特阿拉伯有大批工程項目等待被承包。這個美國人曾是美軍工兵顧問,當年在越南與三煥公司合作過,覺得這個公司靠譜,所以提供了這個信息。

三煥公司立即趕赴沙特考察,並在年底拿下了第一個工程項目——2459萬美元,修一條高速公路。因為宗教活動的原因,這條高速公路工期特別趕,其他國家的企業都不敢接,三煥接了。

韓國建築工人之前接觸的大多是軍事工程,工人隊伍也實行軍事化管理,具有很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特別能吃苦耐勞。工期緊張算什麼,24小時開工連軸轉,晚上挑燈夜戰,整個工地始終有條不紊,熱火朝天,把沙特國王都給震驚了。

高速公路最後如期完工,但是花了近3000萬美元,三煥賠了。

雖然虧錢了,但賺了口碑:韓國建築公司吃苦耐勞,活幹得好,報價還低。

自三煥之後,韓國建築企業紛紛湧入沙特,並以沙特為橋頭堡,轉戰科威特、阿聯酋伊朗、伊拉克、卡塔爾、約旦,甚至北非的利比亞。


曾經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韓國建築大軍中東淘金記

未來與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