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朴正熙


01、危机

1973年,已经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韩国,开始调整发展方向,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跨越。

当年1月,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表了重工业宣言,成立重化工业促进委员会,确定把钢铁、造船、冶金、石化、汽车制造、电子等行业作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阶段,是工业化进程中最难的一步,它对资本、技术、资源、市场的要求,远不是轻工业所能比拟的。如果重工业这块硬骨头啃下去了,前面的路海阔天空,啃不下去,注定是三流国家。

正当韩国雄心勃勃开始向重工业化跨越时,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以色列装甲部队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不共戴天,以色列背后站着西方世界,这一次,阿拉伯国家决定以石油为武器,教训西方国家。

从10月16日开始,阿拉伯产油国不断对石油提价、减产、禁运。当年年底,原本3美元一桶的石油涨到了11.65美元,翻了好几番。

这次石油危机,直接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作为美国庇护下的国家,韩国也深受石油危机的打击,据统计,1973年韩国进口石油的支出约为3亿美元,1974年这一数字猛增到11亿美元。韩国不产石油,煤炭储量也极少,能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旦石油禁运或涨价,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能源短缺,物价波动,外汇枯竭,赤字扩大,国家几近破产。


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石油危机的影响


为了渡过危机,韩国开展了节能运动,号召每个家庭每月只用27天电器和汽车,节约10%的能源。各行业缩短营业时间,限制车辆运行、限制霓虹灯使用,限制其他无关紧要的耗能行为······

节约只能缓解问题,不能根治问题。

不解决石油供应或者外汇收入问题(外汇收入可以购买石油),不仅重工业化没法实现,国家能不能正常运转都是未知数。

发达国家血厚,抵抗能力强,解决办法也多。韩国不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刚起步,抗击打能力也不行,只能自己找出路。

经过一番探索和分析,韩国找到了一个很独特的办法——基建和劳务输出。

去中东搞基建,挣外汇,弥补进口石油的巨额赤字,把买石油花去的美元赚回来,即“石油美元倒流方案”。


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石油危机爆发后的行为艺术:马拉汽车


02、出路

当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重创西方世界时,中东产油国却因石油涨价大赚特赚,全球资金滚滚涌入,使不少石油国家从赤贫变成了巨富。比如沙特阿拉伯197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4亿美元,石油危机爆发后,财政收入猛超1000亿美元。

有了钱,就想改善生活,把骆驼换成汽车,把帐篷换成别墅,把破旧的农村搞成现代化的城市——基建空白,这是多大的市场啊。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发展程度较低,人口又少,劳动力素质和数量都不行,所以这些国家没法依靠本国力量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这些国家,1970年对外国劳动力的依赖率接近70%,沙特阿拉伯超过50%。

人少,钱多,速来!


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中东国家所缺的,正是韩国所擅长的——韩国建筑业发达,拥有很多国际化高水准的建筑企业,越南战争后,这些建筑企业正发愁找活干。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另一段往事了。

韩国的建筑业起步于朝鲜战争时期,当时美军在前线打仗,韩国人就在后方帮美军修军事设施,慢慢历练。战争结束后,美军长驻了下来,但是韩国的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美军的需要,于是美军出钱找韩国建筑公司修建了大量港口、机场、道路、兵营以及防御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韩国建筑企业快速成长,它们普及了英语、掌握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还引进了重型机械和设备。为转战海外奠定了基础。

越南战争爆发后,朴正熙出兵支持美国,投桃报李,美国则将在越南的建筑工程都交给了韩国建筑企业。于是,韩国建筑企业开始远征海外。以越南为起点,韩国建筑企业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开拓市场,对海外建筑业务越玩越溜。


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韩国军队在越南


1973年,也就是石油危机爆发的这一年,美军从越南撤军,韩国建筑业失去了美军这个大客户,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

当时,一个派驻沙特阿拉伯的美国人,向韩国三焕公司写信,说沙特阿拉伯有大批工程项目等待被承包。这个美国人曾是美军工兵顾问,当年在越南与三焕公司合作过,觉得这个公司靠谱,所以提供了这个信息。

三焕公司立即赶赴沙特考察,并在年底拿下了第一个工程项目——2459万美元,修一条高速公路。因为宗教活动的原因,这条高速公路工期特别赶,其他国家的企业都不敢接,三焕接了。

韩国建筑工人之前接触的大多是军事工程,工人队伍也实行军事化管理,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特别能吃苦耐劳。工期紧张算什么,24小时开工连轴转,晚上挑灯夜战,整个工地始终有条不紊,热火朝天,把沙特国王都给震惊了。

高速公路最后如期完工,但是花了近3000万美元,三焕赔了。

虽然亏钱了,但赚了口碑:韩国建筑公司吃苦耐劳,活干得好,报价还低。

自三焕之后,韩国建筑企业纷纷涌入沙特,并以沙特为桥头堡,转战科威特、阿联酋伊朗、伊拉克、卡塔尔、约旦,甚至北非的利比亚。


曾经的基建狂魔:70年代韩国建筑大军中东淘金记

未来与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