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說文》曰:聰,察也。“聰明”,耳靈為聰,眼清為明,本意為耳聰目明。但聰明不是智慧,依賴或濫用小“聰明”往往會丟失智慧。

聰明是天生的,是身體的能力,記憶力特別好,反應特別快,但如果一個人過度倚重或依賴這種單體優勢,會產生兩個後果,一是自以為是,二是有恃無恐。

有些人認為自己很聰明,自以為是,盲目自大。他們憑藉感官的優勢,可以表現出超出常人的特點,幫助其完成學習任務,如記憶力強,回答問題時反應快。

有些學生因為“聰明”,可以較好地掌握部分知識,但他們並不一定能很好地運用知識,並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因為應用與聰明無關,與智慧相關。學習活動是一個漫長的、充滿未知的變化過程,不僅需要記憶,學習者還要做到知行合一,需要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學習活動也會受環境的影響,絕非僅僅依靠“耳聰目明”就可以完成的。

有些學生的確很聰明,但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情商較低。他們在與人交往時,自視高人一等,言語失度,常常會造成他人的反感,人際關係不佳,老師和同學都唯恐避之不及,不願與之交往,不願幫助他們。

有些學生自以為很聰明,學習時對具體細節記憶力很強,但不會總結學習內容的整體特徵、發展趨勢和學習規律,學習上毫無章法,學習成績慘不忍睹,在北京的一些民辦校中有很多這樣的學生。

這些學生自認為很“聰明”,可以肆意妄為,以自我為中心,無視學習規律,結果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結局大都是可悲的。某高中生的確很聰明,記憶力超強,在回答歷史問題時經常可以答出很早講過的內容,其他同學望塵莫及。但該生自以為很聰明,上課時非常隨意,想聽就聽,不想聽就做別的事情;在教師講到學習方法時,常常表現出不屑一顧,自以為是,但該生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沒有計劃和總結,學習的隨意性極強;常常執著於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教師的指導陽奉陰違,師生關係不佳。老師曾明確告訴他:“既然不聽老師的話,就沒必要找老師了。”該生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行為隨意,語言張狂,狂妄自大,常常被孤立。該生表面上看比較“聰明”,但情商較低,缺少智慧,不會學習,成績不佳,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李嘯川是一個聰明但經常逃課的學生。他在《高考總結》中寫道:“上課聽講最最最重要,最最最重要!!我以一個算是前輩的身份提醒你們,作業?課外班?等等,這些在課堂面前都是渣渣。我從高一就沒怎麼寫過作業,除非那科老師特別厲害。還有,我從高一就基本沒報過課外班。

逃課也要聰明的逃,知道什麼課能逃,什麼(課)不能逃。老藺的課看似可以隨便逃,但是本身就沒作業的歷史更注重課堂,所以就我而言,我基本沒逃過歷史課。”該生高考考入一本大學,因此可見,逃課都要有講究的學生才是真正聰明、有智慧的學生。

真正聰明的學生,不僅耳聰目明,記憶力強,而且有智慧,會學習。他們有計劃和總結,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高。他們情商高,師生關係、同學關係、親子關係都非常融洽,樂於助人,能夠得到各方面的幫助;他們有堅韌的意志力和執行力,能堅持不懈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真正聰明的學生都是高智商和高情商,學習成績突出,深受教師和同學喜愛的優秀學生,如張潤澤、夏雨晗等。

馬欣然(北京市文科第12名)說過:“我不是特別聰明的學生,我植根於育新的沃土六年。不用懷疑育新的實力,相信育新,相信老師。”能夠真正認識自我,高情商的學生才是真正“聰明”的學生,才可能有所成就。

注:以上學生事例均出自育新學校,該校是北京市四類高中校。張潤澤、夏雨晗、馬欣然均考入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