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匹非凡的昭陵六骏,助战李世民平定天下

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特勒骠

匹匹非凡的昭陵六骏,助战李世民平定天下

东面第一骏名叫——“特勒骠”,此马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故称"骠",而"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所以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特勒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

“特勒骠”这种马是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即汉代著名的“汗血马”,也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寻觅的神奇骏马之一。它载着李世民驰骋汾晋,为收复大唐王业发祥地——太原和河东失地,立下了战功。因此, 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它:“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

匹匹非凡的昭陵六骏,助战李世民平定天下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

据文献记载,武牢关大战,李世民最先骑上“青骓”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似离弦之箭,直入窦建德军长达20里的军阵,左驰右掣,打跨了窦建德和十几万大军,并在牛口渚(今河南省汜水县西北12.5公里处)俘获了窦建德。一场大战下来,骏马“青骓”身上中了五箭(前边一箭,后面四箭),都是从迎面射来的,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武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什伐赤

匹匹非凡的昭陵六骏,助战李世民平定天下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 “什伐赤”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占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据文献记载,李世民在洛阳城外、武牢关前和王世充、窦建德战斗中,“什伐赤”身中五箭,而且都在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来的。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日:“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也着实流露出他的兴奋之情。

飒露紫

匹匹非凡的昭陵六骏,助战李世民平定天下

西面第一骏名叫——“飒露紫”,“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据记载,公元620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为了探清对方实力,他自己跨上“飒露紫”,只带了数十名骑兵,猛冲敌阵,杀开一条血路,一直冲到敌阵背后。因为来势太猛,王世充军被冲得晕头转向,,一片慌乱,几乎无人敢挡其锋。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人紧随其后。而王世充部队也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回到营地,丘行恭为 “飒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后,“飒露紫”就倒下去了。

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石刻 “飒露紫”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情形,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后坐,四肢略显无力,剧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颤栗,旁伴身材魁梧的丘行恭,右手拔箭,左手抚摸着御马,疼爱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救护之情,真乃人马难分,情感深挚。 李世民为其题赞文日:“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

匹匹非凡的昭陵六骏,助战李世民平定天下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是代州刺史许洛仁在武牢关前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一般认为,马身若有旋毛则是贱丑的,但此马矫健善走,蹄大快程,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马名,以表彰唐太宗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识骏马的眼光。此马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在战役中此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战死在两军阵前。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白蹄乌

匹匹非凡的昭陵六骏,助战李世民平定天下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