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过世,媳妇拒绝私自转移财产的“好意”,还要给公婆多分


男方过世,媳妇拒绝私自转移财产的“好意”,还要给公婆多分

【1】满足的一家人

老杨家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小时候家里穷,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非常理解爸妈的辛苦。老杨那个时候在一家单位上班,母亲没工作,就摆个摊做点小生意。小时候,哥哥经常带着妹妹去捡牙膏皮卖钱,一分钱一个。后来大点儿之后就帮助母亲看摊。

可能也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挣钱的欲望。小时候的想法很单纯:就是看着爸妈辛苦,能多挣点儿钱,让爸妈轻松一些。

老杨和爱人对孩子们从来没有放松过要求。孩子们想做点课外的事儿,前提是学习必须要好。好在这俩孩子挺争气。学业一点没耽误,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俩孩子从小养成的上进的性格,在工作中很优秀。儿子工作没几年,就成了单位拔尖的人才。后来出来自己单干了,开了一家公司,生意做的挺红火。兄妹俩商量好,哥哥多挣钱,妹妹适当轻松一点,多为爸妈操操心。

一家人从穷日子过过来,到后来家庭挺富裕,老杨两口子特别高兴。孩子们事业有成,对爸妈都那么孝敬,打心眼里由衷的欣慰。

后来儿子给老杨两口子买了一套好房子,为让爸妈的日子过的舒坦一些。一家人和谐,温暖,幸福。

男方过世,媳妇拒绝私自转移财产的“好意”,还要给公婆多分

老大结婚比较晚。女儿都有了孩子了,老大才结婚,典型的“被事业耽误”了。在老杨两口的“催促”下,老大也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看着家庭变得越来越完整,一家人都特别满足。

【2】因为小舅子,儿子内心有些矛盾

老大跟爱人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认识的。

认识之后,互相有了好感。交往过程中,给老大最大的感觉是,女友对他的工作比较支持。平时忙于事业,其实经常“腻”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谈恋爱这种事儿,先期靠的都是感觉。

交往两年多之后,老大“感觉”挺好,于是俩人步入了婚姻。

老大的经济条件很不错,加上为人处世比较妥当,在这方面给了爱人很强的“安全感”。爱人有个弟弟,在爱人的“推荐”下,后来也到老大的公司工作。

老大对事很公平。即便是小舅子,在单位出了问题一样不留情面。做企业都是这样,一旦照顾少数人的情面,就给多数人做出了错误的示范。老大一直遵守这个规则:对事不对人。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好,公司好才能大家好,绝不能因为个别人坏了整个事业。

也是因为跟公司“老大”有这层关系,小舅子表现不好、挨训的时候,觉得挂不住面子,就总求助姐姐。

爱人对老大的处理方式是赞同的。丈夫已经帮了很大忙,给弟弟安排工作了,是弟弟自己事情没做好,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早就辞退了,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才算容忍,丈夫已经做的很好了。所以,每次弟弟来抱怨的时候,都是帮着自己的丈夫说话,弟弟对此颇有微词,总觉得自己的亲姐姐向着“外人”说话。

男方过世,媳妇拒绝私自转移财产的“好意”,还要给公婆多分

老大有时候也很矛盾:要不是看着这层关系,早把小舅子辞退了,就是因为碍着爱人的面子。所以,老大经常反思自己:心还是软。家庭内部关系,有什么忙该帮的都可以帮,但是工作上的事情不能含糊。

老大只跟自己妹妹提过这个事儿。兄妹俩从小就无话不谈。

说起这个事儿,妹妹有点不高兴:

“哥,咱们都一样,要换了我在你单位工作有问题,你就该辞了。

老板是干什么的?老板就是带头的,老板做好做坏,下面人都看着,这才能起到带头作用。

你跟我嫂子,外事儿上,能帮忙的就帮。家里事可以互相商量,但是别把两类事儿混到一块说。这样处理会很麻烦。”

兄妹俩看问题的角度是一样的。

老大很清楚妹妹说的道理,只是身在其中,中间又夹着爱人。还是缓缓再说,找个机会跟爱人和小舅子说清楚。

【3】小舅子“撺掇”爱人把钱转走

一天晚上,妹妹突然接到嫂子一个电话:

“小妹,你赶紧过来一趟,你哥难受!”

妹妹一听,让嫂子赶紧叫了急救,二话没说就赶到医院。

老大突发心脏病,进了急救。经过抢救,还是没有救过来,老大意外过世了。

妹妹跟大哥感情特别深。听到噩耗,小妹实在接受不了。四十来岁的人,说没就没了……

这事儿一开始没敢告诉老杨两口子,实在没法瞒了,这才告诉老人。老杨和老伴儿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崩溃了。谁曾料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家里。

随后只能处理后事。小舅子在这事儿上表现的还算积极,自己的老板,也是自己的姐夫。事后,小舅子也在“安抚”自己的姐姐:

“姐,你也别太难受了,事情都这样了,我姐夫走的太突然。”

老大媳妇对丈夫依赖很强,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自己可依靠的人。

小舅子继续说道:

“姐,别怪我多嘴。有些事儿我不得不为你考虑。

我姐夫这些年应该挣了不少钱。这些钱,你打算怎么分?你看,你这年纪也不算大,也得为自己今后打算打算。”

老大媳妇还没有完全从丈夫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这些事之前都没顾上考虑。听完弟弟的话,突然觉得弟弟说的也有道理,于是问道:

“弟,你说这事儿,我还没顾上考虑。你有什么想法?”

小舅子说道:

“姐,别嫌我自私,我是为你考虑。我姐夫留下来的财产,应该是两家子分。你分一部分,我姐夫他们家分一部分。

我是想着,你们这房子没法动了。家里要是有存款,可以先转出来一部分,这样分的时候,我姐夫家的不就少了么?”

听到弟弟的话,老大媳妇从内心里有些鄙视。自己今后怎么办是今后的事儿,不能牵扯到让公婆家吃亏,本来他们失去儿子就已经很痛苦了,更何况还是“偷偷摸摸”做一些不地道的事儿。

儿媳问了弟弟一句:

“照着你的意思,应该怎么办?”

弟弟一听姐姐的话,似乎有戏。赶紧说道:

“姐,你回头把存款大头转出来,转给咱爸妈也行,转给我也行,转给你信得过的人,只要别在你名下就行了。反正你们有多少钱,我姐夫家应该也没数。”

男方过世,媳妇拒绝私自转移财产的“好意”,还要给公婆多分

谁知老大媳妇冷冷回了一番话,让她弟弟当场愣住。他从来没想过姐姐这样对他说话:

“你值得我信任么?你觉得这样,对得起你姐夫,对得起你姐夫的爸妈么?

这事儿要是发生在你身上,你媳妇偷偷把钱转走了,你怎么想?对得起咱爸妈么?

你凭良心说,你姐夫对你怎么样?你之前说我嫁出去向着你姐夫说话,成了外人,我觉得,你才是外人。

你提这事儿,唯一有点好的地方,是提醒我办理这件事儿了。”

【4】既要公平的处理,更要亲情的维系

老大媳妇没有找公婆,联系了丈夫的妹妹。

姑嫂二人平时说话很多,相互之间都特别有好感,关系很好。所以丈夫有事的第一时间,都是先打给小姑子。

老大媳妇先说话了:

“小妹,有个事儿,想跟你商量一下。本来应该跟咱爸妈说,我考虑给他们少找点事儿,咱们姐妹俩说说,爸妈也会听你的。

你哥走了,说实话,确实留下不少钱。

我想把这些钱分一分,你放心,我没别的意思,更不是为我今后打算。我觉得,不管对你哥,你爸妈,还有咱们俩,都是一家人。

我们家的钱,绝大部分都是你哥挣的。我也了解了一些法,这几天我拉了一下单子,这个是我们所有的财产数。

你哥走的太突然,没留下什么话,我算了一下,我想着,按照继承法,大概是这么个分法,你先看一下。”

听完这番话,小妹知道了嫂子的意思。她也知道虽然嫂子挣钱比哥哥差不少,但是为人、对大哥的照顾、对自己爸妈的尊重,包括对自己,做的都很好。对家庭的“贡献”,不是只看给家里挣了多少钱。

看了看嫂子的意见,小妹没什么意见,她也知道自己爸妈也不会有什么争议想法。

听完小妹的意思,老大媳妇接着说道:

“妹妹,还有一件事儿。

刚才我说的那些,都是按照法律来的,这是公平的。

你哥走的太早太突然,让咱们太难受了,尤其是爸妈。

爸妈对我很好,你哥要是在的话,一定会照顾爸妈。咱不能因为你哥走了,这层关系就断了。

该我得的里面,这一部分我给爸妈,也算是代表你哥给爸妈做点事儿吧。”

小妹听完嫂子的话,特别感动。姑嫂俩人的手仅仅握在一起……

【5】结语

曾经有位朋友的话,我特别认同:分家产,分的到底是什么?其实不是“钱”,而是“人”、是“情”。

男方过世,媳妇拒绝私自转移财产的“好意”,还要给公婆多分

情分到了,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

情分没到,最简单的,起码有法律保障,谁也别争别抢,按照法律规定的来。

情分差点,就特别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即便没理,也得折腾折腾。

好多朋友总在问我:我们家分财产有纠纷,我们家老大和老二为分财产打起来了,我们家把财产都给儿子却让做女儿的来养……怎么处理?

无论什么纠纷,都不能完全避免。道理很简单:纠纷是人发起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子女。

上面这个事情中,大儿媳处理事情的方式,我认为是兼顾了“法”与“情”:法律是底线,人情是关键。

再说说小舅子的做法。他的思维和想法,面上是为了自己的亲姐姐考虑,实际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才是需要深层次探讨的问题。

通过这个事情,有几个观点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1.转移财产,是非法的,更甚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真要深究,任何转移财产的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

一旦发现,后果就是:人品坏了,家庭关系没了,而且很有可能还会承担法律责任。这对于任何一方来讲,除了“侥幸”之外,恶果比收益大的多,性价比太低了。

这种事情,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案例都有涉及。

所以,合法的处理,遵守规则,这是最低的底线。

2.遗产是怎么分配的?

老大走的突然,没留下什么话,也没留下什么遗嘱,所以,只能按照法定继承来分配遗产。

老大家的积蓄,一半儿归属于儿媳,另一半属于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在配偶、子女和父母三类人群中分配。上面这个事情中,就是在儿媳、孩子、老杨和爱人四人之间平分。所以,儿媳自己有5/8,孩子、老杨和老伴儿各自1/8。

儿媳做出的行为,相当于放弃了一部分,给到自己的公婆。所以,在遗产的份额分配上,有一个比较好的规定:放弃。这让分配方式灵活许多。

所以,遗产继承最好的方式,其实是继承人之间的协商,这体现的是“人情味”。实在协商不成,才借助于法律手段。

3.能提早做出安排,是对于后续财产纠纷的有效规避手段。

像老大这种“英年早逝”的情况,现实中发生很多,毕竟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还是挺快的,对身体健康的挑战很大。

没有多少人会嫌钱多。所以,但凡有点家底的人,一旦面临去世的情况,都会产生一笔价值不菲的遗产需要继承。

只是做一个假设:如果老大媳妇听从了弟弟的话、真偷偷转移一些财产呢?如果两方家人都想多占呢?如果儿媳妇与公婆关系紧张呢?这些都已经不受老大左右,而且必然会引起争议纠纷。

涉及到家庭财产分配的事情,最好的手段不是生前就给出去——这对自己是很大的风险,尤其是针对老年人——而是身后再进行分配。“遗嘱”这个工具,恰恰发挥的就是这个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规避未来潜在的纠纷风险。

提前预防,才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手段。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