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孝”開始蔓延,比“啃老族”更招人恨,攤上的父母很戳心

退休後,幫兒女帶孩子,順便享受天倫之樂是不少人眼中的美好生活。可現實往往不如想象的美好。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除了需要父母幫忙照看孩子,洗衣做飯這樣的家務活也都一通扔給老人。父母由於心疼孩子,為了讓孩子安心工作,經常忙得腳不沾地,也從不抱怨。

我們都知道,成年後子女就不該再向父母索要經濟支持,要不然就成啃老一族了。可要求他們幫忙帶孩子,侵佔父母比金錢還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這樣“新型不孝”的行為,又怎麼解釋呢?

“新型不孝”開始蔓延,比“啃老族”更招人恨,攤上的父母很戳心

“新型不孝”開始蔓延,比“啃老族”更招人恨,攤上的父母很戳心

鄰居孫大媽有三個子女,三個孩子都很有出息,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都靠自身努力,在大城市裡立了足,女兒在北京,兩個兒子分別在南京和深圳。

身邊的人,都誇她好福氣:“兒女個個爭氣有本事,就等著後半輩子享清福吧。”

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孫大媽都只是一笑而過,心裡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剛退休,孫大媽就被接到了北京幫女兒帶孩子,連帶著給做飯收拾屋子,女婿很尊敬她,錢也沒少給,除了家用還說讓她看見什麼喜歡的東西想買就買。

就這樣過了頭三年,外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大兒子又打電話來說,“媽,我老婆得去上班了,你能不能先幫我們看一陣兒孩子。”

從女兒家離開,孫大媽又到了南京,老姐妹知道了,都羨慕的說:“孩子有出息就是好,北京呆膩了,又跑到南京玩去了!”

“新型不孝”開始蔓延,比“啃老族”更招人恨,攤上的父母很戳心

可她們不知情的是,孫大媽來北京三年,著名的景點一次都沒去過,女兒工作日她得看孩子,女兒好不容易放假了,看她那麼累,孫大媽也不好提起,說是在北京三年,可她最熟悉的只有小區附近的菜市場和超市。

這樣的生活被複制到南京,又兩年過去了,眼瞅著孫子要上幼兒園了,孫大媽想著自己終於可以歇歇了。小兒子的一通電話,打破了她的幻想。

“新型不孝”開始蔓延,比“啃老族”更招人恨,攤上的父母很戳心

小兒媳婦坐月子,想讓去幫忙,可大兒子堅持要自己孩子上了幼兒園,才可以“放”母親走。兩個兒子在電話裡吵得十分激烈,孫大媽看這樣子,又氣又心酸,不由得向子女控訴

“我退休五年,沒過一天清閒日子!為了給你們看孩子,我離開老家,身邊沒有朋友,沒有自己的生活,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花在了你們的小家,但想著我累一點你們就輕鬆一點,這些我都堅持下來了,可你們卻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你們的這些行為,比啃老還過分

“新型不孝”開始蔓延,比“啃老族”更招人恨,攤上的父母很戳心

啃老族演化為新型不孝,年輕人vs父母:到底誰錯了?

現在很多老人會面臨想孫大媽這樣的情況,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孩子們也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本以為能和老夥計喝喝茶、下下棋,和老姐妹跳跳舞、聊聊天,卻不想還有孫子外孫需要幫忙帶。

  • 不給帶,怕孩子太累,孫子受委屈;
  • 幫忙帶,就沒有自己的生活,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三五年,熬著熬著自己就老了。

實際上,很多年輕人,不是不知道體諒父母,卻也實在沒辦法,壓力太大不掙錢不行,夫妻雙方留一個在家看孩子就少一份收入,保姆的費用不菲,也知道父母歲數大了,正是該享受生活的時候,可在心裡將兩邊擺上天平,左右搖擺後,大都無奈選擇“先委屈父母”。

“新型不孝”開始蔓延,比“啃老族”更招人恨,攤上的父母很戳心

“帶孩子”這件事,父母和年輕人應該怎麼平衡?

父母

在有餘力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幫年輕人帶孩子,畢竟他們在外工作確實不易;但如果時間和精力確實有限,帶孩子十分費力,就向子女解釋清楚,相信他們也會理解父母的苦衷。

年輕人

對於幫忙帶孩子的老人,要心存感激,在生活中,不要對老人的一些生活習慣“指手畫腳”,老人有一些錯誤和過失的時候,要寬容一點,畢竟他們是為了幫你;對於沒有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也不要心存埋怨,他們已經為我們辛苦一輩子了,退休後,也該讓他們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新型不孝?你覺得和啃老族相比哪一個更無奈呢?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