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啃老"是一個70年代就出現的概念,這類人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支撐自己的開銷,成年後依然依靠父母的支持來維持生計。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我們也知道,父母不可能陪伴我們一生。首批"啃老族"的父母到如今大部分已經因為各種意外或自然原因不在世,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又是什麼樣。

阿強就是一個典型的70後啃老族。年輕時候的他曾想要投機取巧學別人從商,因為是家裡的獨生子女,父母當然全力支持,給力他第一筆啟動資金。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但是,阿強因為沒有做生意的經濟頭腦和思維能力,也沒有遇上好的機會和人脈,自己又懶惰不思進取的他最終從商失敗。不光是把父母的錢全部賠光,甚至還另外搭進去一大筆錢。

受到挫折的阿強從此一蹶不振,天天躺在家裡不願意到社會上去打拼。父母眼看自己的孩子這麼消沉,也不忍心多打擊他,只能任由其在家"啃老"。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前兩年,父母因為身體原因相繼過世。沒有了家庭支撐的阿強如今怎麼樣了?據他身邊的鄰居爆料,由於阿強人到中年卻沒有一技之長和沒有吃苦耐勞的能力,無法再繼續啃老的阿強只能靠撿垃圾維持生計。

這樣的結局是很現實和殘酷的。雖然"啃老一時爽",但是人總是要面對現實的,沒有了父母的支持,啃老族們的狀況讓人擔憂。

那麼,啃老族會面臨什麼問題?

  • 受到社會各界的排斥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一個該做到獨立的成年人卻沒有做到經濟獨立是一件讓人覺得可恥的事情,在大眾眼裡,啃老族們是一類沒有擔當、沒有責任感、不思進取的人群。這樣的人不僅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更不可能得到公司的認可。即使將來想要出去工作,也很少有好的企業願意接納。

  • 得不到長久的依靠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除了父母可能因為年紀漸長而供養不起啃老一族,對於普通家庭而言,父母的薄弱工資也很難長期維持孩子的一生開銷。因此,啃老一族很可能面臨的就是隨時有可能被切斷的經濟來源。

其實,孩子的啃老行為父母脫離不了關係。啃老的成年人的父母往往也是心甘情願給孩子"啃"的。這樣的過分縱容,看似是為了養育孩子,事實上卻害了他們一生。真正好的家教應該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家長要如何避免孩子長大後啃老?

首先,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啃老族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父母從小的溺愛可能就是禍根。家長為孩子從小包辦好一切,是一種畸形的愛

讓孩子學會做一些對家庭有利的事物,而不僅僅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家長更應該鼓勵孩子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比如每週做飯、為家庭採購。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讓孩子從小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需要為家庭帶來收益而不是一昧獲取。

其次,向孩子收租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子女大學畢業後原本應該出去工作掙錢自己生活,如果確實因為畢業生能力有限,家長可以向孩子適當收取房租。收租的目的不是為了錢,而是讓孩子產生一種為自己行為買單的意識,不要把靠家裡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

最後,為孩子找到另一個可以安頓的地方

首批70後“啃老族”的父母大多不在,不能啃老的他們,現狀如何

家長也不必完全和孩子從精神和物質上完全隔離,父母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脈給孩子找到一份臨時可供生活的工作,讓他們至少有能力支付自己的房租。無論如何,家長需要讓子女知道自己需要離開家生活,去鍛鍊必備的技能。

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就在於幫助孩子獲得生活技能並鼓勵子女出去多多闖事業。文憑已經不再是一份十足的保障,到了社會上真正需要的是人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