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少年的你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電影講的是:弱小少年,被社會逼入絕境,一步步走向鋒利,還社會以狠狠一擊。

施暴者名字叫魏萊,受害者名字是陳念。魏萊的諧音是“未來”,陳念隱喻“陳舊觀念”。

魏萊故意將陳念推下樓梯,用手機拍下裸照視頻,並唆使目擊同學否認其罪惡行徑。事後,魏萊因害怕東窗事發,想用金錢買下陳唸的尊嚴,她沒有感到一絲悔意和內疚,沒有認識到自己是在犯罪,甚至想一筆勾銷,還對陳念說:

你別跟我報同一所學校(北大)……

她們很傻,你很聰明,我們可以做朋友。

陳念終於被逼得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將魏萊推下樓梯,致使她意外撞死。陳念無意間殺死魏萊,是在隱喻:

陳舊的觀念無意間殺死了未來。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諷刺的是,魏萊是部分中國家長教育下的“未來”:成績優異品行低劣,小小年紀就懂得用金錢收買一切。而魏萊之所以這樣,其根源在於,有一個長年不在家的富有父親,和一個只愛自己孩子成績,不管別人家孩子死活的母親。

更讓人捶胸頓足的,是目睹陳念受欺凌卻袖手旁觀的、配合魏萊隱瞞真相的學生,他們都是校園霸凌的幫兇,他們也是這個社會培育出來的幫兇。法律面對群體暴力和青少年時幾乎失靈。

而陳念,有一個欠債不回家的母親,她的未來只能寄希望於群體扔過來的陳舊觀念——成績決定命運,她並不知道讓小北背上過失殺人的罪名意味著要坐牢二十幾年。

導演借電影抨擊了三個陳舊觀念:

其一,要成績不要品行,分數和清華北大代表一切;

其二,金錢至上,可以購買一切;

其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好一個冷漠的旁觀者,別讓血濺到身上,所以任憑罪惡橫行,讓血濺到心裡。

少年用自己的鋒利,剖開了群體的愚昧和冷漠,法律在正義面前碎成了渣滓。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對錢的新認知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大部分人最大的煩惱都源自錢,因為中國教育缺失了理財這門課。經驗和閱讀讓我對錢產生了一些新的認知。

重塑金錢觀:

有過缺錢和不缺錢這兩種體驗,才能知道錢為何物。

既不必把它神化,也不必將它醜化。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人要掌握正確的理財邏輯,才有可能達到馬斯洛言及的自我實現。簡言之,經濟自由能最大限度助人實現精神自由。

理財那些事:

負債讓人很被動。拆東牆補西牆,牆還是有個大窟窿;想建摩天大樓,發現還欠了別人好幾卡車的磚頭。動了棺材本,一個突如其來的風險,就能讓人掉進無底洞,萬劫不復。

在買房這件事上,是貸款也要買,因為潛意識裡的傳統觀念,房屋所有權能給國人帶來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房貸算是負債嗎?對中產以下的人來講,房產更像是投資給潛意識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值與否是排在次位的。

量入為出很重要。當錢變成一串數字,支出和收入的感性體驗會被弱化。定期盤點收支,能讓你清楚地知道,錢從哪裡來用在哪裡,才會有意識地去“理”財。

控制消費,增加投資,資產才能增長。一般來講,收入的50%做投資是最大限度。

訂立想要實現的目標,將投資具體量化,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做儲蓄、做理財,才能實現資產增值。

收入可以一部分存銀行,一部分作為投資(低風險和高風險),剩下的作為消費支出。分配比例應按照訂立的目標和實際情況來分配,不斷調整達到合理狀態。

用銀行卡配合支付寶和微信,把消費和投資徹底分開。投資資產輕易不要動,消費時才能規避衝動決策。

賺錢越少越要去打理,你覺得它少,才能有意識去賺,才能有意識去管理。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攢了些碎句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離開床,油門頃刻踩到底;躺上床,油門馬上松到頭;這樣開車久了,遲早要報廢。

●由於心臟不好,人都接受不了一秒上天入地,後來習慣了,心臟就變Q彈了。

●在不久的將來,我的腰會變成一塊豐碑,也有可能變成活化石,想想就激動。

●當你被磨得沒脾氣之後,你就知道有脾氣也沒用。世間的事永遠欠磨,急那一時半會也磨不出豆漿。

●想做什麼,別人不清楚,你也不清楚,只是你們自以為清楚,只有“什麼”生出來以後,你們才清楚。

●真身:喂,分身,你在哪呢?趕緊出來救救我吧。

分身:等會兒,著什麼急,我吃辣片呢。

真身:什麼時候吃完?我這邊十萬火急。

分身:我還有一車。

真身:……

●越是顛覆性的創造,需要沉澱的時間越久,渡過漫長的生長期,才有高產的成熟期。我們都希望縮短生長期,快速進入高產,於是有了大棚,有了養雞場,有了豬圈,於是有了批量化生產。優勢是可快速複製,劣勢是獨特性和差異化變少。我們又希望嚐嚐不打藥的蔬菜,農村的土雞,不吃飼料的豬。這個世界充滿了無法解決的悖論。

●有接地氣的,也有接天氣的,天地共同存在,維持著世界的平衡。

●習慣有很可怕的兩面,優秀是一種慣性,怠惰也是一種慣性。

●人經常會犯兩個錯誤:過度思考和逃避思考。過度思考會讓人陷入邏輯怪圈,俗稱撞南牆;逃避思考會讓人無意義忙碌,俗稱鬼打牆。為了避開撞南牆和鬼打牆,行動和思考都要適度。不可能一次做到適度,因為人會被過往的習慣支配,所以要在思考的時候抽離,去做些事看看效果,然後停下來反思,週而復始才能越來越通透。

●想要單一確切因果的人,只是看得還不夠通透。人向來善於歸因,卻不願意接受已知和未知的複雜成因,因為不可控讓人沒有安全感。就算編也要編一個理由出來,它是一種安慰劑。

●壓歲錢在催生不勞而獲,正確做法是從小學會賺錢。

胡謅白扯第14話:社畜終於開口說話了

-END-


給祖國的文學奇葩澆點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