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你“黑化”的锅,我不背

原生家庭:你“黑化”的锅,我不背

相信看到此文的你对“原生家庭”这四个字并不陌生。近年间,关于原生家庭的报道、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每当发生了未成年人犯罪、自杀等事件,媒体、网络就会出现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大多是将罪行和恶果归咎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不仅如此,翻看文章下面的评论,太多人都在回忆自己童年与父母不开心的经历,仿佛瞬间顿悟自己的缺点都是怎么来的。


» 原生家庭怎么了

原生家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一个人在还没结婚组建新家庭的时候,与父母兄弟姐妹等组成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

在几乎所有的刑侦剧里,连环变态杀人犯都有童年阴影,剧中的心理学专家在给出犯罪嫌疑人画像的第一条就是:有一个压抑、扭曲、自闭的童年,当然这样的童年是由原生家庭造就的。

原生家庭彻底成了一个罪犯,受到全世界的指责和抨击。

原生家庭:你“黑化”的锅,我不背

高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有一个无差别杀人犯李晓明,他的家人因舆论压力逃离家乡艰难生活,他的母亲含泪说出了一句极为心酸的话:“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李晓明不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他还有一个妹妹李大芝,如果要怨原生家庭,那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李大芝为什么没有变成一个反社会反人性的罪犯?

犯罪的发生真的要原生家庭背锅吗?原生家庭:你“黑化”的锅,我不背!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自身。


» 性格观念完全不同的姐妹俩

好友小涵有个大七岁的姐姐,自小一起长大。一般家庭里都是姐姐照顾妹妹,生活中对妹妹给予帮助,而这对姐妹却恰好相反。

小涵单身,姐姐已婚并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小涵毕业后就和姐姐一起开店做生意,近十年时间一直与姐姐生活在一起。

刚认识时,我以为姐妹俩经营一家店,生活应该还不错,而实际上她俩不仅没有存款,卡债还有一大堆,而这些债务其实是小涵那不靠谱的姐夫欠下的!

原生家庭:你“黑化”的锅,我不背

小涵不舍得姐姐独自承受,十年来一直财务不分家,帮姐姐一起还债。在生活中小涵包揽了大部分家务,做饭打扫,接送外甥上下学……

妹妹独立坚强能吃苦,性格果断,对婚姻绝不凑合,遇事有主见;姐姐却心软耳朵软,处处依赖妹妹,糟糕的婚姻自己处理不好,还拖累了家人……

同样环境中长大的姐妹俩,性格、观念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原生家庭,小到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话,大到地域风俗、社会环境,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而每个人对于这些因素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渐渐造就了一个人独有的性格、三观、思维逻辑、处事方式。


» 关于童年记忆

不要把自己现在的不足都归咎于童年。

人的记忆都会随时间推移而模糊,你真的确定对童年的记忆是完整客观的吗?

不是的。

原生家庭:你“黑化”的锅,我不背

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原生家庭确实很糟,但凡事无绝对。

在结局最后一幕,明玉靠在老宅的大门前,心里对母亲已经释怀,这时出现在她眼前的画面,是她五六岁大的样子、站在院子里哭,母亲从屋里走出来,一边安慰她不要哭,一边抱起她轻拍着她的后背。

当母亲转身往屋里走,靠在母亲肩头的小明玉朝着大门外笑了,仿佛在对长大的明玉说,你还记得妈妈也曾这样慈爱吗?

因为对母亲的怨恨,苏明玉的童年记忆里充斥了母亲对她的不好,处处偏袒两个哥哥,私自帮她安排学校,为了给哥哥买房子卖掉她的房间……而一些母女间的美好却被记忆封存了。

所幸,明玉是一个坚强努力的孩子,和家里决裂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就做兼职养活自己,完成了学业。后来又做销售,多年来一点点打拼,最终有了不错的事业和优渥的生活条件。

而且明玉并没有因为童年的经历仇视整个家庭,虽然表面态度生硬,背地里却默默地帮助家人,而且不舍得老宅易手他人,悄悄将老宅买下。

若是换作另外一个人,成长过程或许就是完全不同的,荒废学业、破罐子破摔、仇恨家人、报复社会,都有可能。

所以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自身。


» 请掌握自己的人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理论,叫“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也就是说,有些要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拒绝,而生活的90%却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不论父母如何、童年如何,你选择怎样对待才是最重要的。

抱怨和逃避都不能解决问题,直面你的人生吧,那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原生家庭:你“黑化”的锅,我不背

作者简介:凉月天,新闻专业,现在医疗行业。已过而立之年,依然想保持少女心,最怕的两件事是生孩子和猫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