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还是应该整天用“听话”,“乖”来要求孩子吗?

糖堂学糖


我曾经便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乖”

但在成年后,我多次问自己“乖,真的是我自己想要的吗?”

对于:父母是不是应该整天用“乖”来要求孩子,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父母为什么要求孩子“乖”

大家可以尝试想一想,自己曾经跟孩子说“乖一点”的场景。

出游的时候孩子放飞自我,到处乱跑,需要照顾弟弟又管不住姐姐时“姐姐,要乖一点”

孩子吵吵闹闹想要一个东西时“你长大了,要懂事”

孩子磨磨蹭蹭不愿做某件事时“就不能听话一些吗?”

……

大多数时候,我们希望孩子“乖”其实是希望孩子如我们所期望一样。但是我们所期望的是什么呢?

是我们认为的“为孩子好”?

是我们的担心?

还是我们内心的失控感和控制欲?

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一个1岁半的孩子想自己吃饭把饭菜弄到满桌子都是,摔了碗掉了勺,很多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就会阻止孩子继续自己吃饭“不要弄得到处都是,妈妈喂你”

那这位妈妈阻止的原因在哪里呢?如果是因为担心孩子吃不饱,也许我们可以想想别的办法,补充回来,如果是担心太乱,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下担心,让孩子自己做做探索?



二、“乖”孩子的结果

有一个故事说到两兄弟,哥哥非常乖巧懂事,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但是弟弟特别任性,如果是他想要的玩具,想方设法都会要得到。

最终这两兄弟的结果是哥哥发展平平,不太差也不是特别拔尖,而弟弟……

弟弟在高中的时候就跟父母说不想继续在高中读书,想要出国学习设计,最后成为了顶级的设计师。

很多父母定义里的“乖孩子”就是“听话懂事的”而这种“听话”的孩子往往很难有自己的主见,长大后往往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或者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摸索。



三、打造“合伙”亲子关系

那么,难道我们要培养一个跟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吗?其实不然,在家庭中,相比较于培养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可能更应该去关注营造怎么样的家庭氛围,打造怎么样的家庭关系。

在亲子关系打造上,我的个人建议是尊重彼此的独立性,相互关爱,相互合作。

父母需要做不往往不是教孩子什么,孩子天生聪明,他们本就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父母需要做的不过是在他们需要时及时给予协助,建议。

看到这点,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便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自己的独立性。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去尝试摸索,相信他们可以做选择。同时,父母也更能与孩子进行合作,相互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Sunny说亲子教育


T:作为父母还是应该整天用“听话”,“乖”来要求孩子吗?

作为一个2岁多孩子的妈妈,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很多人都说2岁的孩子非常可怕,可怕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突然会无缘无故打人、扔东西、你说东他往西、会顶嘴还有不不不……

其实从女儿出生起,我就经常听到别人抱怨孩子有多难教,孩子太不听话了,一点都不乖,可是带女儿到现在,我并没有觉得有多不乖,反而觉得她的有些异常行为比较独特。

事例一

A妈说:我这个儿子真的是快把我气死了,我去洗衣服,我让他去看电视,结果非要跟着我一起去洗,一起洗也就算了,让他不要玩洗衣粉,不要把自己衣服鞋子弄湿,结果理都不理你,我洗完衣服不仅还要洗地还要洗他,尽给我添麻烦,一点都不听话。

在A妈观念里,孩子只有绝对听自己话,叫他往东就往东,叫他往西就往西才算乖,可要是我2岁的孩子也这么乖,我反而会觉得很恐怖,为什么?因为2岁的孩子处于手的敏感期,是大小肌肉发育敏感期,这也就是他们闲不住,总爱动手和扔东西的原因。

我的孩子也很爱“管闲事”,洗衣服做饭洗碗什么事都跟着,还会非常热心的“帮忙”,赶都赶不走,那怎么办呢,让她帮呗。

比如洗衣服时,我会把大桶的洗衣粉收起来,只留一点需要在她视线内,告诉她这么多洗衣服是要洗这些衣服的,应该怎么使用,然后给她穿上防水罩衣,根据季节穿上雨靴或者拖鞋,让她尽情的帮我。

于是洗衣过程就是除非她要求我帮忙,否则都是我洗我的,她洗她的,有意思的是我洗完一件,将衣服扔到另一桶时,她也会说自己洗完了要换一件洗,那我就接手了她原来那件再给她另外一件,过程很和谐,虽然她一点忙没帮上还让我多了更多的事,但我丝毫不觉得她不乖不听话,反而她这愿意帮忙的劲我很欣赏。

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此刻她洗不干净衣服,没帮上任何忙,不代表以后也不会洗,反而只要多看多动手,她的主动性还在,那么她终究会能成为我们的好帮手,所以哪有什么孩子不听话,只是大人不会利用罢了。

事例二

B妈说:我女儿就是个犟脾气,最爱做的事就是跟我对着干,我说穿这件衣服,她就非要穿那件,我说先刷牙,她非要先洗脸,没有一件不是对着干的,不是不听话,简直就是欠揍了。

在B妈的眼里,自己就是权威,自己就是对的,孩子就应该无条件听从自己的,于是孩子的不听话就是叛逆,就是对父母的挑战。

其实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开始知道”我是我,你是你,还知道我的就是我的,我的事情我自己可以做主。“于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跟父母理念不同。

在大人眼里,这么点大的孩子能知道什么,会做什么?衣服穿不好,袜子穿的慢,干活干部利索,简直一无是处。

在孩子自己意识里呢,自己可牛了,会穿衣(虽然穿不好),会自己吃饭(虽然经常撒一半),会干活(虽然活干了比没干还糟糕),我这么厉害,哪还需要别人插手,通通走开我自己来,于是就跟父母起冲突了,父母认为孩子太犟了。

有一段时间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早上要自己穿衣,出门要自己穿鞋,我关门还不肯,非要我把门开了让她再关一次才能停止哭闹,于是平时我5分钟就能完成的事她非要磨半小时才能出门,换做B妈,估计早把孩子吊打了,那么怎么做才比较好呢?

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折腾,每做一件事前先征求孩子意见,在不触犯安全和底线的原则内,全权放手,比如早起半小时让她自己穿衣穿鞋,出门时先问她:今天你关门还是妈妈来关?

很多妈妈都很奇怪,说我女儿怎么这么听话,平时一点都不怎么闹?

其实哪有孩子不哭闹,只是我会充分尊重她的发展特性,理解她“不听话”行为,就算我说东她往西,但只要在安全和底线原则内,我都会对她“不乖”的行为进行合作。

还有一点就是在每次哭闹时我不会吼她或威胁她别哭了,烦死了/吵死了/有完没完,而是会鼓励她讲出原因然后去改正,于是她用哭闹表达不满的次数越来越少,用语言表达的次数越来愈多,她听话的前提是因为我很“听”她的话,所以即使她“不听话”,我也认为她很“乖”。

我是小皮育儿经,多平台邀约合作原创作者,爱学习爱分享,关注我,了解更多孕产育儿知识。

小皮育儿经


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词:“整天”、“听话、乖”、“要求”,反映了当代不少家庭教育的盲点,接下来我们通过这三个关键词的剖析,来探寻父母对孩子相对正确的教养方式。

01

“整天”

父母为什么需要“整天”去强调或要求孩子某件事情?说明父母所使用的方法,效果不持久,没有治根,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口服心不服,因此孩子没过多久“老毛病”又犯了,所以才需要父母用“整天”来不断跟进。

优点:反复强调,容易造成家长自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的假象。

缺点:容易激发孩子反感、叛逆的情绪:“每天唠叨,烦死了!”

02

“听话、乖”

这句话一般用在哪些场合?

1、对孩子提出要求:“听话,赶紧睡觉去!”、“乖,赶紧去写作业!”

2、对孩子进行表扬:“你真听话,这件事完成得真棒!”“你真乖,是妈妈的好孩子!”

3、对孩子进行批评:“你怎么那么不听话?真的被你气死了!”“你这么不乖,我不要你了!”

优点:直接省事的表达出父母的情绪和态度,有效的对孩子施加了压力,迫使孩子在短时间做出改变。


缺点:

1、以“听话啦……”“乖啦……”的方式要求孩子做某件事,实际上是父母主动降低了自己的自尊和父母的威严,以讨好孩子的形式来与孩子沟通,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有点“贱”因为你在用发低姿态的方式来求他,因此,这种沟通方式要不得。


2、“听话、乖”这是对人的评价,容易导致孩子将所做的事情,与自己的为人紧密联系起来,这件事做好了,父母表扬了,就认为自己很棒,无所不能,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心态;相反,如果某件事搞砸了,比别父母或老师批评了,就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情绪容易大起大落,无法形成稳定的自尊和自信,甚至容易发展成自卑内向的扭曲心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这种“对人不对事”的沟通方式也是要不得的。

03

“要求”

“要求”这个词,一般用在军队或者公司上级对下级不可妥协的期望——你必须这么做,这是我的要求!,用在孩子身上真的合适吗?

可以说合适。原因在于,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相关注意事项,让孩子少走弯路,避免出错——这是我的经验,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听我的准没错!

也可以说非常不合适。原因如下:

1、不平等的沟通,势必导致孩子希望用反叛的方式来争夺更多的权利:“你看吧,你指挥不了我”。

2、孩子的兴趣以及内在动力被无情剥夺。孩子本来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结果父母一要求,孩子把学习当成了应付父母的工具,或者为了讨好父母的手段之一,不利于孩子长远的知识积累和改变。

04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呢?

1、不要整天唠叨,应该在固定的时间(每周\\天一次),讨论相应的内容。可以是以家庭会议的形式展开,也可以是在每天傍晚陪孩子散步的过程中讨论,总之,当沟通变成家庭中的固定环节,改变就自然而然发生,既不能滥用,也不能缺位。

2、父母要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件事,妈妈不认同,但是妈妈能够理解你的感受”、“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很难过,但是妈妈依旧爱你!”,让孩子知道,他只是这件事情没做好,而不是他这个人有问题。

3、用双赢沟通,代替单向的要求。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妈妈希望孩子早点写完作业,早点休息,应该和孩子平等沟通商量——如何在保证完成作业以及不影响休息的前提下,看电视,以此促成双赢局面。

4、用激发兴趣以及强化动力的方式替代要求。孩子之所以选择坚持做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件事能够带给他持续的快乐,相反,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做某件事情,则因为那件事会带给孩子不好的感受,因此,父母想要改变孩子,应该以激活孩子内心的兴趣和动力为切入点,让孩子由内而外快乐的改变,具体怎么做你?有四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试卷上做对的题目)

步骤二:放大以及强化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对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大加赞赏和鼓励)

步骤三:通过孩子的这个某一个闪光点,慢慢的扩展到其他方面(例如:从玩游戏拓展到背记与游戏闯关相关的英语单词)

步骤四:持续跟进强化孩子的改变(例如:帮孩子树立榜样、梦想,以及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廖老思父母加油栈


“听话”、“乖”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孩子的要求,之前或许会比较好,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未必就合适了。

AI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单一、重复性的工作会被机器或AI设备所取代,所以想要在未来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独特的视野和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往往都不是单纯的乖宝宝所能做到的。

现在,在很多家庭(尤其是一些孩子比较小的家庭)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话语就是“不许……,不许……”,诸如“不要跑得太快,小心碰到桌角”或者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类的话语。从保护的角度而言,没有任何错误,但是长此以往,当我们已经习惯将自己的观点灌输到孩子的日常,或者用我们自身的观点来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主意识在慢慢地丧失……

正如有一个说法叫做“妈妈觉得我很冷~~~”就是对这种观念的充分阐释。


诚然,我们不是鼓励“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必要阶段接收一些挫折。但我们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尝试”的机会,多一些“犯错”的机会,让他们尝试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完全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做。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成长,促使他们将来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自己更多的能力,拥有更多的自我判断和行动能力,从而在将来的人生中能够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

拥有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的能力、用于尝试的勇气、还有对自己的充分信任,就是赢得未来,赢得人生的关键。同样,这也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的样子啊。

“听话”、“乖”只是一方面的要求,但并不是我们希冀的未来。


全脑开发程老师



看到一句话,很让我自己感动:真正的爱,始于孩子不乖的那一刻。


想起来我家儿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的一本绘本叫做《大卫,不可以》。大卫踩着凳子去够妈妈不让吃的糖,洗澡把水弄一地,还光着屁股跑出去。。。最不乖的大卫赢得了儿子的心,那段时间他也不停地数着有几种不乖的孩子都做什么不乖的事,那成了他最开心的游戏。而我,就陪着他把书讲了一遍又一遍。孩子记住了大卫不乖的样子,哈哈大笑。而我,记住了最后一幅图,屡屡犯错了大卫在妈妈怀里,妈妈说“大卫乖,我爱你”。


这本书绝对不是给不乖的孩子唱颂歌,但是,孩子要长得像个孩子,怎么可能一直都是大人所要求的“乖”呢?健康的孩子就是活泼好动,充满能量,充满童趣的啊!总是用“听话”“乖”来要求孩子的家长,其实是自私的,这个要求摒弃了孩子的天性,满足的是自己的清闲省事的要求。


事实上,每个孩子的精神内核,足以让孩子成长为有秩序,会沉静,懂分寸的乖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得到了足够的爱和自由。但是那种乖,是自发的,不是迎合的,是来源于内在力量,而不是以外部评价为导向的。这种状态,在我们不要求孩子“听话”和“乖”的时候,反而容易出得来。一味地强压批评,不尊重孩子的天性,不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刻意要求强加给孩子的负担有多大,叛逆的反弹就会有多大。


好的成长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有内在力量,有思想,有主见,不胆怯,不盲从他人,不屈从权威。听话要听对的话,做事要做对的事。阳光磊落,积极向上,坦坦荡荡。


而好的父母,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爱孩子本来的样子。不以“听话”和“乖”限制打压孩子,多鼓励肯定孩子的天性中积极的方面,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他自己。


与己共勉。


梦田的稻草人


孩子是被父母带到世上,依靠父母养大,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早期社会化,也就是协助孩子掌握语言、学习必要的本领,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内化,与周边人建立感情,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以便让孩子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但是,孩子毕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偏好,因此家长不应该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或者附属品来对待,要求孩子“听话”和“乖”,完全顺从长辈的意思。

不应该用“听话”和“乖”来要求孩子,最好心底尊重孩子。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的潜能或许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因孩子把他自己应有的责任承担过去了,家长也会越来越省心。

不要求孩子真的很“乖”和“听话”,口头上说说的两个词可以吗?

孩子很小的时候,显得特别可爱,大人常常会情不自禁的说:“宝宝好乖哦!”或者希望小小孩接受自己意见时会劝说:“宝贝听话。”当孩子还不懂得“乖”和“听话”的字面意思时,这样说说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如果家长说这些话时用一种温柔可亲的语调,还会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感。

但是,当孩子明显有自己的想法时,就尽量不要再对他说“听话”、“乖”之类的词语了。

我家孩子刚过好三岁,一天我要独自外出,在与孩子分别时,我随口说了一句:“妈妈要出去一下,你和奶奶在家,要听奶奶的话哦!”“为什么要听奶奶的话?”孩子问我。 我愣了一下,心想:“对啊,为什么要听呢?”

要不是孩子发问,我以前从来没去想这个问题。因为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教育我的,而且我见到很多爸爸妈妈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孩子的话,让我回忆起我小时候一直被教育“听话”和“乖”,突然一天我发现曾经我听他们话、顺他们意的人竟然需要我的保护,一直跟在背后的我必须走到前面时,很不适应,内心十分痛苦,自我调整较长时间才接受现实。幸好,一切过去了。我不想我这种情况让我孩子再上演一遍,希望他不要戴上“听话“、”乖“的魔咒,而束缚了自己可能的发展。

面对三岁儿子的发问,我是这样告诉孩子的:“本来应该是谁有道理就听谁的,但是你现在太小,会弄不清究竟谁有理。奶奶年老了,我们要尊重她,不要去惹奶奶生气好吗?”儿子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跟孩子说过“听话”和“乖”这两个词语,当我们意见相左时,我们就开展一场辩论,来看谁能用道理说服对方。这样虽然有时让人感到有些累,但道理越辩越明,也促进了我和孩子的相互了解,每争辩一次,我们关系又更融洽一些。

用“听话”和“乖”来要求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来讲是很省心,假如孩子做什么都似乎在执行父母的意愿,一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独当一面,长大了可能就不会让父母放心了。

为了孩子顺利长成他应该的样子,父母还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吧,不要用“听话”和“乖”来要求孩子了。因为您要求的“听话”和“乖”,可能是要把孩子局限在您的价值标准里。


育儿智汇


很多父母都会炫耀自己的孩子很听话很乖,大人说的话从不顶嘴,也从不惹事儿,而且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的很好。

这种听话的孩子养起来比较省心,家长不用天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但是这种孩子以后长大了真的好吗?

说一对姐妹吧,她们的妈妈有点儿强势。姐姐就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性格温顺,学习又好,从上学到工作,一直都是按照家人的意愿,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经济专业,报考的师范大学,因为家人说,小女孩当老师好。虽然不是师范专业,毕业之后依然遵从家人意愿考了教师资格证当了老师。然后就是结婚生子,每每家人在一起,都会夸她听话,选择了最轻松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这么夸她,因为家里还有好几个不想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在外奔波的女汉子们,她妹妹就是其中之一。

妹妹从小就比较外向,成绩也不错,但是因为所谓的不听话被贴上了怪的标签,985 211的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北京工作,家里几度劝她回来,无果。没心没肺的生活,也挺好。

听话与不听话,哪一种人生好,他们自己心里都有数,现在我成为了一个母亲,作为家长,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对我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即便出去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受很多委屈。家长与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凡事都能一起商量,权衡利弊,选出对她最好的发展机会,而不是依照家长的意念去生活,太听话只有两种结果,就这么愉快的没脑子下去,啃老,或是……一直带着遗憾生活下去。


莞尔手工坊


中国人总是喜欢把“听话”和“乖”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一旦孩子与家长的意愿发生冲突,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总是用“高压”政策来压制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失去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人格,长大后就无法理性地思考。尤其对男孩子来说,往往会更喜欢争强好胜,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一味地“听话”,过多地打击他们的主观积极性,会让他们倍感压力山大,最终促使他们放弃了追求更高成就的欲望,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曾经有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给一群中国和法国的小学生分别出了这么一道测试题:在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请问:这艘船的船长年龄是多大?

测试结果是:

有90%以上的法国小学生对这道题目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题目有问题,无法回答。

而中国小学生里只有10%的同学提出异议,其它的90%同学则给出86-34=52的答案 。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中国的小学生之所以会这样答题,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平时教他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有可能得分,否则不答就不得分,就算是乱猜乱做也要给一个答案。因为他们的老师从来没有教过他们:题目也可能是错的。

从这个事例里可以看出,孩子的怀疑精神是多么可贵。

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听话”和“乖”绝不应该成为培养孩子的标准。反之,培养孩子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非常重要。


趣学联盟


作为母亲,这个问题也是答主在养育淘宝和妹妹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思考几个问题。

1、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求孩子“听话”、“乖””?

我们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就是让孩子听我们大人的话,我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完全按照我们的要求说话做事,而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或者说不让他们有和我们想法、要求不同的。这样我们就觉得孩子很“乖”、“棒”。这样,孩子就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们就可以省好多心、好多事,不会再因为他们的淘气、调皮、捣乱、耍赖而劳心费神了。

有这种想主要原因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惰性和霸权主义使然。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我们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去经历、去面对、去感受人生。如果我们不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不让他们表达,剥夺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孩子就是我们的奴役而已,让他一直活在被控制、被指使的生活中,他能建立起自己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吗?当我们离开他时,他能独自面对人生吗?

2、问问自己“到底爱不爱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会说爱自己的孩子,并且用各种行动去证明,比如给孩子买最好的玩具、最好衣服、最好的食物、给孩子尽可能的提供最好的物质、教育等,但很多时候我们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要听话,你要乖”。

如果爱孩子,尊重TA是最起码的前提。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意志去行,按照我们的要求是做,而不考虑TA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剥夺式”的爱其实是一种自私和贪婪。

3、问问自己“我是正确的吗”?

我们要求孩子们“听话”、“乖”,那么我们所说的都对吗?孩子听我们的话不会被误导吗?每个人都不会是完全的,每一个父母也都不会是完全正确的,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我们不是天生就知道怎么做父母,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成为更加合格、完美的父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还是个“小孩儿”,我们的个性、三观还存在缺陷、还不健全,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是不是就被误导了?

我们只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但是我们无权掌控孩子的人生,TA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让孩子自己勇敢的去尝试、去探索、去感知、去选择、去表达,在对错、曲折中建立起自己的观念、意识,描绘自己的人生。

无论我们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都无法保护TA一辈子,我们只是和TA相遇陪他们走一段路而已。在这短暂陪伴的日子里,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走,及时错了也不是什么坏事,所有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让他们成为有想法、有主见、坚强、勇敢、自信、独立的完整型人格的人,这是我们给予他们真正的爱,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一种修行,爱TA,请给TA尊重、自由、空间。

TA是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是我们的朋友、老师、战友、同伴,甚至哥们(儿)、姐妹。

没有不听话、不乖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请“高大”的父母们少说几个“听话”、“乖”,多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声音。

二胎妈妈,注册营养师,欢迎关注“淘宝的能耐爸妈”,一起交流学习,育儿育己~


淘宝的能耐爸妈


首先,我从不用'你很乖,你很听话'这样的语言来评价我的孩子,因为我从不需要她这样做,当她做某件事情或不做某件事情完全取决于她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和自己的看法。所以当你要求孩子乖和听话时,你不如从小灌输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孩子为什么会很乖?

相对于熊孩子,乖孩子肯定更讨人喜欢,因为他们礼貌、温和、会察言观色。但是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只会心疼。这样的乖孩子是建立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上的,因为他知道这样做,父母才会喜欢他,而不听父母的话,父母就会生气。而不是无论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无条件的爱他包容他接纳他。就象一本经典的儿童绘本《我爱你》里妈妈和孩子的对话一样,…'如果我把你的东西弄坏,你还会爱我吗?''我会生气,但是我还是爱你'…。有一些父母,一旦孩子不听自己的,就大声的喝叱或唠叨,长时间下去,孩子的这种顺从和压抑必然会在青春期显现出来。

第二,允许和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和不同。

网上曾经流行一句话,'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很冷'。虽然只是一个段子笑话,却不同程度映射了父母和孩子的代沟,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每年冬天,我妈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我女儿穿秋裤,甚至为此大动肝火。我笑着解释,首先,她的感官系统没有失灵,不加衣服,说明她没有感觉到冷;其次,她不是一株植物,如果她觉得冷,她完全有能力自己加衣服。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你只是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并陪他走一程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所以,如果他和你不同,那么,请尊重这种不同。再说,有那个父母就敢说自己的坚持就一定是对的,我在写给女儿十岁生日寄语里说,'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面对着你摸索前行,不断修正自己。但源于对你的爱,让我有信心努力作一个好妈妈'。

第三,在孩子自主权内给出合理化建议。

在一个有风的雨天,女儿要穿她最喜欢的蕾丝裙,劝说无果,我在她包里塞件外套就出门了,果然被冻得瑟瑟发抖,我得意地望着她说:“今天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并拿出外套给她穿上。孩子做了错误的决定,一定要让他承受这个决定的后果。如果他听你的话,不是因为怕你生气,而是觉得你是对的。所以,在孩子的自主权内给出合理化建议,在他需要你时,给他支撑,在他羽翼丰满时,适时离开。

我是鸿翼君,三个女儿的妈妈,如果你对双胞胎孩子需要分享心得,欢迎关注,不吝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