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梅散文|杨传胜:每天能呼吸能吃饭能睡着,多好啊


郭志梅散文|杨传胜:每天能呼吸能吃饭能睡着,多好啊

杨传胜和老伴


面对面,抽的是幸福


每年,只要我回成都探亲,肯定会去看望非亲非故的杨传胜叔叔老俩口,有一个礼物雷打不动:两盒香烟,最早是西安的金丝猴,后来是西安的好猫。

父亲在世时,每次我回去,父亲肯定会亲自送给杨叔一两盒烟:“姑娘回来了!”

两位老战友,面对面抽着女儿从西安带回的香烟,他们抽的不是烟,是幸福氛围的分享。

今天 ,杨叔一人抽着我从西安带回去的好猫,感慨万千。

最打动我的是杨叔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我和你婶,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下楼锻炼,每天认真吃饭,只要我们喘着气,国家就给我们每人发放二三千元的养老金,在成都够用了,多好的日子。我的同龄人或者小几岁的,有些已经去世了,像我这样80多岁的老人,厂里不多了。我们一定天天开开心心地生活,不去想生气的事,生气会得病,得病死得早。你爸去世太早了,才67周岁啊。

10年前我第一次听到杨叔的话时,心里还在想,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那一口白米饭吗?没有别的精神追求了?

这两年,随着年龄增长,周围有些人过早离去,渐渐觉得这话很有哲理:开心才可能少生不生病,才可能活得健康,活着就要开心,这才是享受生活呢。不操心工作,为生活而拼命,只是为了开心而生活,真的很好。

岗楼里,冲入天星河


郭志梅散文|杨传胜:每天能呼吸能吃饭能睡着,多好啊

24岁的英俊小伙杨家玉


三线军工厂,当年为了安全,在半坡上圈了一人多高的围墙。杨叔的大儿子杨家玉,时年二十七八,在天兴仪表厂作保卫工作。

1984年夏天,那几天天星沟大雨,黑云密布,下午,在恐怖的暴雨中,位于一线天山坡上的围墙和岗楼被冲倒,滚到了山下的天星河,同班的张国志在山脚下河里当场找到,而杨家玉却一直找不到。半个月后才在几十里外的南川县城郊河边发现。

杨叔的孙女儿黎黎不足两岁,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度过了那段痛失长子的黑暗岁月。

后来大工厂从大山沟里搬离到成都大平原,除了国际形势变化,山沟里的地质灾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如果近万人的职工家属继续驻扎在金佛山下几公里长的天星沟半山坡上,随着生态的恶化,真不知还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两位热血男儿的捐躯,成为天兴人永远铭记的奉献故事。


郭志梅散文|杨传胜:每天能呼吸能吃饭能睡着,多好啊

当年天兴厂的保卫人员


指挥台,挥手向沟外


郭志梅散文|杨传胜:每天能呼吸能吃饭能睡着,多好啊

当年车队的旧址,后来成为游客休闲的小广场

三线建设者杨传胜,50年代从老家江苏徐州到西安844厂干保卫工作,60年代中期,与战友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了重庆南川代号为5004军工厂,在厂里唯一的交通部门作负责人。

当年,班车还没有开通,去南川需要一个多小时,去万盛要近二个多小时,去重庆市中心需要7个小时左右车程。

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魅力南川》惊喜得知从重庆去南川从高速路走只要50分钟!简直像在坐飞机。我大学毕业后之所以敢于一人离家到外省工作,绝对是与这时候常常独自外出有关。我仰望着车队的二层独楼,那个车队领导的办公室,仿佛还能听见杨叔叔爬在栏杆上向我喊话:小梅儿,你今天坐30号车去万盛!

车队队长杨传胜在二楼过道上,每天早晨指挥厂里所有汽车外出运输的画面,好像军长指挥部队出征一样。只见一辆辆卡车徐徐开出停车房,加速、再加速,直到日落西山,拉回职工的生活用品和车间所需物资。

周日,蹭辆货车去南川城或万盛区,有时是我一个人,有时是和小同学。

那时的南川和万盛,只有长长一条繁华街道。

每一次,我先从这头逛到那头,边逛边在小摊点买一点零食;再到新华书店,给弟弟购小人书;再到商场购花布,回去给自己用蝴蝶缝纫机做衣服;再到新华书店给弟弟购小人书。最后到照相馆,留个影,那时的背景不是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延安的宝塔山;中午吃一碗重庆小面,再加一份豆花。下午三四点,到约好的马路边,看到满载而归的货车,我一脚迈上司机室副座,兴高采烈地回天星沟了。

少年时的独自外出天星沟,有点像今天一个人出省,开阔了眼界,锻炼了独立闯世界的能力。


郭志梅散文|杨传胜:每天能呼吸能吃饭能睡着,多好啊

三个好战友,从左至右:周仕玉、郭先柄、杨传胜

父亲郭先柄和杨队长是好战友,解放后参加工作起,就在一起做保卫工作。

我知道 他们当年是三个好战友。三个好战友相约,所生的女儿名字都叫梅。郭家的叫腊梅,杨家的叫冬梅,周家的叫秀梅。

相互都起了外号,杨传胜叫“大老杨”,因为他个子高,1米80,声音宏亮;

郭先柄叫“郭大胡子”,父亲年轻时胡子又黑又多,忙起来时常忘记打理。

杨叔,今年87周岁,杨婶85周岁了,他们四世同堂,老俩口天天乐呵呵,幸福感十足。成都平原的生活比小山沟的好多了,这叫知足常乐哟。

有一种说法,三线人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杨传胜叔叔的经历正好说明这一点。他却从不抱怨。

这也许正是他身体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吧。

每次在成都看到杨叔的笑脸,听到杨叔的苏川普通话,仿佛我的父亲和我们全家还生活在金佛山下的天星沟。

(郭志梅原创,首发于2020年4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