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子否认丈夫家暴16年背后,是那空虚的“贞节牌坊”

事情是这样的:被丈夫殴打后,四川广元的杨女士躺在病床上想了5天,下定决心发微博公开一段长达59秒的被丈夫殴打的视频。随后,在她发布的第二条微博中,有一句“16年来多次承受家暴的痛苦”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并被广泛传播为“四川女子遭家暴16年”。4月5日经过多方调查及杨女士本人确认,真正的家暴发生在2019年以后,至今共有3次,其中两次是在办公室殴打,一次发生在家中。杨女士称,在2019年以前也有过争吵打闹,“不过那都是夫妻间的正常打闹”。但在看了这个家暴视频后我实在是惊叹,为什么家暴都已经这么严重了为什么还在隐忍?


四川女子否认丈夫家暴16年背后,是那空虚的“贞节牌坊”

后来进一步了解,发现两人2017年6月双方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可离婚后又仍旧生活在一起;2018年2月,两人办理复婚登记;2019年5月,她又提起离婚诉讼后撤诉;2020年1月,她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2月底,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为什么在第一次离婚后仍然要同居?为什么又要频繁地离婚复婚?被家暴后为什么还要再次屈服?


  据人民日报统计,全国2.7亿家庭中,有30%的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的殴打,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的原因40%以上。有报告称,每个被家暴的妇女平均在35次之后才会向别人求助。人们总是将家暴问题看成一个道德的舆论的问题,在听闻社会上的家暴新闻时要么是同情受害者,要么是批驳施暴者,但事实上在一次次的家暴后,女方对待的态度以及整个社会加迫的传统舆论压力,都一次次地促使了第二次家暴的产生……


四川女子否认丈夫家暴16年背后,是那空虚的“贞节牌坊”

在人们的观点中,离过婚的女性是“脏”的,被抛弃的、拖泥带水的、不值得爱的,甚至还有的对离婚女士以鄙夷的态度。甚至很多的父母都在劝自己的孩子,忍一忍,离了婚怎么办啊。很多女性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离了婚,他们就会被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孩子也会被指指点点,会被嘲笑,甚至都不能去寻找自己真正幸福的生活。可是,正像大多数人抨击国外的“离婚频率高”,但没有看到国外的家暴比我国要少那样,即使在当代开明的社会很多人都不想离婚,拼命地想要维系那早已腐朽的婚姻,宁愿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其次,很多人都以“为了孩子”,作为自己放弃权利的理由。她们想的是离婚了家庭也就散了,孩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再不济也要给他们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以免孩子遭人诟病。但是她们不知道,长期生活在家暴家庭中的孩子受到的影响才是最大的,甚至会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18年,国内拍了一部关于家暴的电影《记忆大师》,讲述的就是孩子长期生活在施暴家庭中,最终导致性格扭曲,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施暴者。为了孩子,更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果敢、理智、有尊严的母亲,寻求正规的法律途径,来为自己正名。


四川女子否认丈夫家暴16年背后,是那空虚的“贞节牌坊”

还有的是怀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施暴者通常在施暴前后会有巨大的反差。家暴结束后,他们也许会道歉、会认错、会忏悔,甚至还会伤害自己来获得妻子的原谅。受害者听到这些话不自觉的就会想起那些开心的事情,于是就忘记了自己受的伤。她们幻想着施暴可以结束。她们忽略了暴力“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一个事实。她们不知道这是施暴者为下一次家暴的铺垫,她们仍然相信总会好起来,一切都还有希望。不能说她们是活在温室里的花,但可以说她们已经扎根在封建女性的“逆来顺受”思想中了。没有勇气打开通往自由的那扇门,永远都以隐忍来维持别人眼中“贤妻良母”的标签。


  的确不能否认施暴者的冷酷,磨灭人性,但一切都还来得及,在家暴萌芽的瞬间将其掐灭。这需要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伸出客观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受害人自身骨子里对幸福自由的追求。


四川女子否认丈夫家暴16年背后,是那空虚的“贞节牌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