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巡展之十三

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巡展之十三

【市林草局】

2019年全市新植補植果園14.6萬畝,其中新植蘋果9.45萬畝,新植核桃0.89萬畝,其它1.13萬畝。果園補植4萬畝,新植矮化密植園4.15萬畝,新增市級蘋果標準化示範園30個。舉辦各類培訓班926期,培訓果農11萬人(次)。果品總產量達到210萬噸,產值達到93億元。全市實施林業貼息貸款項目45個,落實林業貼息貸款7.3835億元,撬動企業自有資金3.72億元,享受國家財政貼息資金1.25億萬元,貼息貸款規模、貼息總量再創歷史新高,有力助推了林果產業發展。

——提質增效夯基礎。全市果品產業開發按照“穩規模、提質量、強品牌、增效益”的產業發展思路,轉型升級,彎道超車,大力發展現代果業。今年全市掛果園面積達到142萬畝,實現果品總產量210萬噸,產值93億元。新植果樹經濟林14.6萬畝,建成矮化密植蘋果園4.15萬畝。全面開展以抗旱保墒追肥、整形修剪、疏花保果、病蟲害防治為重點的果園管理,完成提質增效工程160萬畝。

——產業升級助脫貧。圍繞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果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加快果產業轉型升級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紮實開展了平涼市第五屆賽果賽園賽技術工作,落實果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專項資金1000萬元。根據完善落實市上“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要求,認真開展駐村幫扶,組織9名幫扶幹部到靜寧縣紅寺鄉胡溝村開展入戶走訪5次,分戶制定幫扶計劃,集中開展果園管理指導培訓9場次,累計培訓果農1200多人(次)以上。

——示範帶動促發展。貫徹落實省市“三品一標”工作要求,綠色蘋果基地創建、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原產地標識認證等綠色產品認證成果豐碩。全市共創建果品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和全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示範區148萬畝,目前兩個示範區創建工作已通過省級評審,認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30萬畝,認證有機果品1個,綠色果品30個。

——狠抓標準促管理。組織果樹專家開展了全市夏季果園管理巡迴檢查指導、冬季果園管理培訓等大型活動,有力推動了全市果園標準化管理、加快提質增效步伐和果產業轉型升級。今年,組織縣(市、區)全面開展抗旱保墒追肥、整形修剪、疏花保果、病蟲害防治等標準化果園管理,完成拉枝整形159.53萬畝,果園施肥151.42萬畝,覆膜122.42萬畝,老果園改優4.87萬畝,套袋111.6萬畝,育苗0.583萬畝。

——強化安全保運行。一年來,全市果品生產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在2019年北京世園會優質果品大賽中,根據組委會要求,經指定第三方權威機構嚴格檢測後,我市靜寧縣林果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選送的紅富士蘋果、莊浪縣萬泉星綠源果蔬有限公司選送的俄矮2號蘋果均榮獲金獎,並且是甘肅唯一奪得優質果品大賽金獎的果品,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果品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大力宣傳抓培訓。積極開展以提質增效為主的技術培訓,並結合“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活動和精準扶貧等活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廣泛開展技術幫帶和生產實訓,指導果農生產綠色和有機果品,避免果品出現安全隱患。採取舉辦培訓班、發放資料、現場指導等方式,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增加培訓果品安全相關內容,有效提高全市果農管理果園的水平。全年共舉辦以果品安全生產管理技術培訓398期(次),培訓果農4.2萬人次,貧困村種植大戶培育92個,贈發《平涼蘋果 靜寧蘋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及其它技術資料5萬餘份。

——聚力打造強品牌。組織參加甘肅農產品北京展銷推介會、第十二屆中國·陝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平涼蘋果走進深圳暨第六屆平涼蘋果博覽會、第十七屆中國農產品博覽交易會等國內知名展會,成功推介了“平涼金果”“靜寧蘋果”,邀請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公益扶貧欄目組來靜寧宣傳拍攝,拍攝製作了平涼果產業宣傳片、平涼首部果產業微電影《大把式》。通過各類宣傳推介,“平涼金果”“靜寧蘋果”榮獲2018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10強,“靜寧蘋果”“莊浪蘋果”榮獲中國最受歡迎蘋果區域公用品牌10強,進一步提升了我市蘋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凝心聚力謀發展。聘請專業規劃團隊為我市制定《平涼市現代蘋果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編制印發《平涼蘋果靜寧蘋果生產技術規程》,組建了平涼蘋果產業聯盟,成立了平涼蘋果國際拍賣中心,邀請國家蘋果產業體系崗位專家4人來我市舉辦高規格《全市果業技術人員高級師資培訓班》,柔性引進9名高級果業技術人才。

【市衛健委】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先後印發了《平涼市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實施方案》《平涼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實施方案的通知》,市衛健委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民營醫療機構准入門檻,簡化辦事流程,對一些管理規範、社會信譽度好的民營醫院納入了醫保定點醫院,為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目前,全市民營醫療機構有近800家,其中醫院36家,民營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積極促進了我市醫療衛生資源合理配置、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問題。

——進一步放寬准入

1.清理規範醫療機構設立審批。按照“非禁即入”原則,除開設床位的醫療機構須提供環保部門環境影響評價意見、公安消防部門提供消防驗收合格意見外,無其它前置審批事項。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執業許可均納入市政府政務大廳集中受理,並將審批時限由30日縮短為20日,嚴格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行審批條件,未限制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經營性質。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100-499張床位的綜合醫院、100-199張專科醫院的審批,99張床位以下及不設床位的醫療機構由縣區衛生健康部門審批。大力推進“中華崆峒養生地”和“國家隴東南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建設,打造“國醫養生”名片,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類專科醫院和專門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加快社會辦中醫類機構發展。2010年以來,全市新增醫療機構67家,其中非公立醫療機構65家,包括診所50家、門診部2家、民營醫院13家。新增醫療機構中,非公立醫療機構佔到96.6%。目前,我市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2336張,非公立醫院床位1507張,佔比達到12.2%。

2.合理規劃區域醫療資源。制定出臺了《平涼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將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納入規劃並佔有較大的比重,定期在門戶網站公佈醫療機構及床位、大型醫療設備配置情況。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均按照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在非公立醫療機構准入方面,只要符合機構標準要求的,均按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取消了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和地點限制,做到了與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社會辦醫的環境更加寬鬆。

3.減少運行審批限制。大型醫療設備配置准入由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審批,市衛生健康委按照要求,凡符合規劃條件和准入資質的,及時轉報社會辦醫療機構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申請,不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4.控制公立醫院規模。我市醫療資源總量不足,每千人口擁有床位、醫師、護士比例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在考慮新增公立醫院人員、床位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社會辦醫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公立醫院主體作用和社會辦醫補充作用,相輔相成。

——促進資源流動和共享

5.促進大型設備共建共享。目前我市還沒有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區域性檢驗檢查中心,大型公立醫院的檢驗檢查中心面向所有醫療機構開放,民營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開展合作,簽訂委託檢驗檢查和消毒供應協議,實現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等結果互認和醫療機構消毒供應中心(室)等資源共享。

6.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制定出臺了《平涼市醫師多點執業實施意見》,加快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鼓勵和規範醫師在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之間流動,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山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醫務人員在學術地位、職稱晉升、職業技能鑑定、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不因多點執業受影響。

7.加強醫療業務合作。目前,我市大多數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建立了協作關係,定期不定期邀請公立醫院專家到民營醫院開展業務指導、講課、教學查房等,並鼓勵公立醫療機構為社會辦醫療機構採取進修、短期培訓、帶教等形式培養醫務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同時,鼓勵離退休醫務人員開辦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離退休醫務人員申辦個體診所或到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工作,衛生行政部門均按照規定辦理了執業註冊手續。

——優化發展環境

8.將社會辦醫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原市衛生計生委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民營醫院新農合定點准入的通知》,明確了非公立醫療機構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准入條件、申報資料、考核監管措施,積極支持並按照有關程序將符合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的定點服務機構範圍,嚴格審批,並向社會公開。目前,全市36所民營醫院中已有33家分別被縣區城鄉居民醫保經辦機構納入定點醫療機構,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政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使用統一的醫療收費票據和營利性醫療機構使用符合規定的發票,均作為醫保基金支付憑證。

9.提升臨床水平和學術地位。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引進開展體外碎石、眼科準分子激光治療技術等新技術、新項目,提供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等特色醫療保健服務。大力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積極引進中高端人才,組織開展多方面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社會辦醫在職稱評定、科研課題招標和成果評價等方面已與公立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每年均有一批民營醫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評聘高一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申報認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醫師定期考核機構、醫學高(中)等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等。平涼和平醫院為市衛生健康委確定的醫師定期考核機構,同時為甘肅醫學院附屬醫院及臨床教學醫院。大力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各醫學類行業協會、學術組織、職稱評定和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在符合標準的條件下,不斷提高其人員所佔比例,進一步保障社會辦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享有擔任與其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相適應的職務機會。在歷年召開的行業協會學術會議,我們均積極邀請民營醫療機構參加,大大調動了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行業管理和推動業務發展的積極性。年內,平涼和平醫院、平涼天泰醫院和平涼皇甫謐思平醫院順利通過了二級綜合醫院等級評審。積極開展醫療亂象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範了民營醫院診療活動,對不符合設置要求的1家醫院降級,暫緩1家醫療機構校驗。

10.規範收費政策。市衛生健康委嚴格按照國家、省、市行政事業收費相關政策,取消了社會辦醫療機構的設置評審費、執業登記費,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醫療機構減半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在接受政府管理的各類收費項目方面,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收費政策和標準。

END

編 輯:靳浩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0933-8214473

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巡展之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