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對於賽車手而言,頭盔的作用如同給他們第二次生命,這樣說可不是誇大,事實確是如此。在激烈的競賽中,任何意外都可能發生,如撞車、翻車等,險情發生之時頭盔可以為賽手提供關鍵的保護。

早期

最初,賽車並沒有專門頭盔。車手們發現當時飛行員的皮革頭盔及風鏡很贊,紛紛將其用作頭部裝備。然而,它們絲毫起不到保護頭部的作用,車手頭部受傷的事件層出不窮。部分車手改用消防用金屬頭盔,保護效果明顯上升,但依舊不夠。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車手對頭盔安全性的關注與日遞增,這推動了賽車頭盔的研發進度。20世紀30年代,摩托車車手們開始使用專為賽事打造的單殼結構頭盔。

中期

到50年代,為賽車設計的金屬質地單殼頭盔出現了。F1比賽開始強制要求車手們佩戴頭盔參賽。1954年,Bell頭盔公司率先發布世界上首款量產版頭盔。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新型頭盔還是沒能阻擋慘劇的發生。1960年,英國車手阿蘭·斯特西在比賽中被飛鳥擊中面部,不幸身亡。由此,護目鏡成了賽車頭盔必須配有的裝備。

與此同時,賽車頭盔設計地也愈發堅硬。1967年,名為Nomex的防火纖維被用作頭盔內裡材料,賽車頭盔從此擁有了防火性能。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1968年,Bell公司研發出首款全封閉頭盔。一年後,F1賽場開始出現全封閉式頭盔。全封閉頭盔逐漸成為賽車場上的主流頭盔。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1972年的一場賽車事故,推動了護目鏡的進化。車手赫爾穆特·馬爾科被車輪帶起的石子擊穿護目鏡,致使一眼失明,黯然隱退。之後,護目鏡的材料升級為更堅硬的聚碳酸酯。

後期

隨著科技的進步,賽車激烈程度不斷上升,相應地,賽車風險同樣加大。賽車頭盔的研發與設計也在不斷進步與完善。90年代,舒馬赫戴上了由Bell公司製造的世界上首款空氣動力學頭盔。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1994年,一代車神塞納的死亡震驚了世界。他在聖馬力諾大獎賽伊莫拉賽道第七圈彎道上,以時速300公里撞上圍牆,破損的車部件刺入頭盔,導致他頭部受創、頸椎斷裂、頸部動脈大出血,不治而亡。他的離世引發了賽車安全性的重大變革。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2003年,頭盔Hans系統在F1強制推行,它可以很好地保護車手的後腦和頸部。2004年,國際汽聯FIA公佈了最新的賽車頭盔最高等級安全認證標準——FIA 8858。目前,頭盔最高安全認證標準已再次更新為FIA 8860。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2009年,發生在車手費利佩·馬薩身上的事故,再次使人們的神經繃緊。一枚脫落的賽車彈簧,砸破了他的頭盔,使其左眼受傷,所幸無礙。國際汽聯高度重視此問題,規定在護目鏡上方增設一個Zylon保護條,這使頭盔及護目鏡的強度大大提高。

現今

賽車頭盔的變革歷程,就是一部血淚史

​賽車頭盔經過一次次的進化與完善,如今其安全性已達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其由輕量高強度的碳纖維、防火的芳綸以及防穿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熱壓制成,重量僅約1公斤,而強度甚至能夠經受住坦克的碾壓,還能承受高溫炙烤以及隔絕賽車噪音,可以為車手提供全面而可靠的保障。

縱觀賽車頭盔的發展歷程,就是在一個個慘痛教訓中成長起來的,活脫脫是一部血淚史。當然,與生命安全相比,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