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傳下真口訣,只教心念與耳聞

修行之路,艱難曲折,只有百折不撓的心志之士,才能一以貫之。否則只能是中道崩解,半途而廢,依然輪轉,不得證成大道,入寂滅無為之地。

修行之法門如雲如雨,諸修行法門,各有其殊勝之處,但要說最適合人們根性之方法者,莫若耳根圓通法門。

耳根圓通法門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成就法門,於楞嚴會上,觀世音菩薩親自以身說法,親口報告自己的修行心得。經文殊師利菩薩親自點評,選為二十五個修行法門的魁首,可見其法門的卓異與不凡之處。

祖師傳下真口訣,只教心念與耳聞

觀世音菩薩

雖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作為修行法門的入手之處,但耳根圓通法門與其自有不同,是因為我們人的五官中,以耳根最靈最慧。別的五官都有間斷,有間斷即有生滅,有生滅就不究竟,就如夢如幻。

如眼睛閉上即看不到外境,鼻舌身接觸不到外物,即不能發揮作用。只有耳根十方上下左右,只要有動靜,就能聽到,即使你睡著了,耳根卻沒有睡著,動靜大一點,就把人驚醒了。你說人即然睡著了,為什麼外面的聲音大點,睡覺的人聽到就醒了,到底睡著了沒有?

這就是耳根的殊勝之處,它沒有間斷,沒有間斷就沒有生滅,即它一直都在,本來就在。修行就是要從不生滅處開始修行,這才是真修行,換句話說就是從有生有滅之處開始修行的,都是假修行。故五祖弘忍大師才對慧能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不識本心即是沒有找到不生滅之處,修得再多,也不過是生滅之法,故而無益。

祖師傳下真口訣,只教心念與耳聞

耳根圓通法門,正是最好的不生滅之法的最佳下手法,也是明心見性的最簡單、最快捷、最方便的下手之處。元音老人就主張現代要大力提倡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並沒有那麼難,其實是簡單的。

只是眾生不是用心太過,就是自我設限,認為明心見性實在是高大上,只能仰望,不敢攀登,誤了多少修行之士。實際上明心見性只是真正修行的起點,沒明心見性前都是盲修瞎練,明見本性後正是起修之時,前面還有很多的路程要走。剛剛明心見性後,並不能了生死,也沒有所謂神通智慧,元音老人稱之為素法身,即已經見到了法身,聖胎已產生,而法身還很幼小,還不能發揮作用,需慢慢培養長大,才能正式起作用。

祖師傳下真口訣,只教心念與耳聞

楞嚴會上,在觀世音菩薩宣講耳根圓通法門之前,佛也親自教授了用耳根法門來明心見性。佛命令其公子羅睺羅敲響了一口大鐘,問阿難聽到沒有,阿難說聽到了,過了一會鐘聲沒了,又問阿難聽到沒有,阿難說聽不到了。佛又命羅睺羅再敲鐘,再問阿難有聲音嗎?阿難回答有聲音,等了一會再問,有聲音嗎?阿難回答沒有了。

佛就問阿難怎麼就是聽到?又怎麼沒聽到?阿難回答,當鐘聲響起的時候,我們大家就都聽到了,一會鐘聲落下去了,就聽不到了。佛就斥責阿難言語混亂,毫無標準。佛開始是問聽到了沒有?後來是問有聲言沒有?阿難把二者混淆在一起,顛倒錯亂。

聽的功能,也叫聞性,這個聞性和聲音無關,有沒有聲音都聞性不失,聞性無生無滅,有聲音聞性自然聽到,沒聲音聞性還是聽到,聽到個沒聲音,否則你怎麼知道有聲音與無聲音?正是聞性不失,一直在,才聽到有聲與無聲。而佛問有聲音與否?阿難回答是對的,聲音是有生滅的,鐘響就有聲,不響就沒聲。眾生分不清聞性與聲音的關係,所以佛說阿難言語顛倒。

祖師傳下真口訣,只教心念與耳聞

知道聞性無生滅,不論有聲無聲,始終返觀這個聞性,有聲音聞性怎麼聽到的,無聲音聞性又怎麼聽到的,認準這個無生滅的聞性,這就是自性,就是開悟,就這麼簡單。關鍵是認定不疑惑,不懷疑,肯承當,以此起修,是種下不生滅之因,必收不生滅之果。

聞性是無生滅的,否則,為什麼一有聲音就能聽到?而不是說有聲音了,等我準備下再聽,不用的,聞性不斷,只要有聲音就聽到,無聲音也是聽到,聽到了沒聲音。我們只是去追逐聲音,這個歌好聽,那個歌也不錯,而不知是無生滅的聞性在背後支援者你聽這聽那。這就是隻住外跑而不會返觀自性。

祖師傳下真口訣,只教心念與耳聞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就講了這個法門一步步、有次弟的修法,從聞聲入門,次弟深入,證得解脫,講的層次分明。其修法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這個法門口訣即是心念耳聞,無論是念佛還是念咒,嘴唇微動,然後用聞性去聽所念的佛號或咒語,要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不忘失也不分到,聽清楚即可,專注於佛號或咒語,有妄想也不理,只專注於聽所念的佛號,按耳根圓通法門步步深入,步入觀世音菩薩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