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記憶只有3天?許可馨給留學生抹黑,“德育教育”不能缺

學生的教育,到底什麼最重要?

一直以來,留學生在很多人心中都是個高大上的詞彙。多少家庭以此為傲,多少人羨慕、稱讚。然而疫情之下,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個別留學生的惡劣做法將整個留學生群體都被抹黑了不少,特別是最近,“許可馨事件”再次將留學生群體推向了風口浪尖。

許可馨是誰?如果你還不知道,請自行搜索。這個出國留學、忘記祖宗,辱罵自己國家和人民,甚至藐視其他留學生同胞的“弱女子”,以一己之力迅速躥“紅”,甚至熱度居高不下,徹底地“火”了。

不過這個“火”是引火燒身的“火”,玩火自焚的“火”。從她的不當言論發佈以來,網上罵聲一片,不僅僅波及到了留學生群體,甚至連她的母校中國藥科大學、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也紛紛發表聲明,蘇州市紀委監委也通過官方媒體賬號針對許可馨事件進行了回應。

互聯網的記憶只有3天?許可馨給留學生抹黑,“德育教育”不能缺

一番不當言論,激起了千重浪,讓人可恨、可氣,甚至可笑。據目前公佈的信息,許可馨是中國藥科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曾在2016年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國藥科大學賽區初賽三等獎,2018年6月,被中國藥科大學教務處公示擬推薦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實習生項目,本科畢業後,自費出國留學。

這樣的履歷,如果沒有這一次的事件,或許不會讓大家認識她,但認識她的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孩,竟然發表如此不當且無知的言論,實在是不得不讓人反思,什麼樣的學生才是真正優秀的,教育的重心又該放在哪裡?

不可否認,我國很多各領域的頂尖人才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但是他們最終還是回到了國內,在各自的領域默默付出,為國家和人民做著貢獻,讓人由衷地敬佩。但如許可馨一般,愚蠢無知、崇洋媚外、甚至思想極端、價值觀扭曲的留學生也不是個案。

2017年,楊舒平作為中國留學生代表在夏季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讓無數中國網友反感,並引發了熱議。

這個從小在空氣質量極佳的城市昆明長大的楊舒平,在演講中聲稱自己在國內每次出門都要戴口罩,不然可能會生病,而當呼吸到美國的第一口空氣後,感到清新甜美,顯得格外的奢侈,這讓她感受到了自由。

互聯網的記憶只有3天?許可馨給留學生抹黑,“德育教育”不能缺

我不知道昆明和美國究竟哪裡的空氣指數更好,畢竟沒有實際的數據作比對,但我真的想問一問,如果在昆明都要怕生病而戴口罩,那這個楊舒平是怎麼 活這麼大的,這種“外國的月亮更圓”的跪舔,讓昆明發布都不得不在官微上隔空喊話,表示不背這個鍋,而昆明當年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是100%。

事實上,楊舒平的“跪舔”並沒有給她帶來優厚的工作待遇,相反四處碰壁。外國人也不全是傻子,一個靠侮辱自己國家來取悅他人的人,又怎麼能夠讓人看得起?一個諂媚的、謊話連篇的人,又怎麼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同?

馬里蘭大學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大學,能夠作為中國畢業生的代表,想必這個楊舒平的成績應該也是非常不錯的。然而這並不能代表其真正的優秀,和許可馨一樣,她們只是中國留學生龐大群體中的個例,但這樣的個例又有多少?

在教育始終以成績、學歷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時候,這種教育也就充滿了功利。我們總說“品學兼優”,這是品德和成績的雙重肯定,可實際上,品德是無法量化的,

很多情況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管品德是否高尚,都會被稱為品學兼優;而人品再高尚,其他方面再優秀,如果學習成績不是那麼好,就很難得到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對於教育本身來說,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互聯網的記憶只有3天?許可馨給留學生抹黑,“德育教育”不能缺

德育教育雖然一直在提倡,可事實上又有多少人在意?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學校教育的側重,社會教育的薰陶,當人們

習慣用錢來解決問題,習慣用成績來判斷學生好壞,習慣炫耀財富和人脈,又有多少人能堅守初心?德育教育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應該是所有家長、老師和全社會在對孩子教育過程中的核心。

我們常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字始終排在首位,有德無才或許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有才無德卻可能成為更大的禍害。

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留學生這個詞很高大上,也很羨慕和崇拜這個群體,因為我知道,他們會帶著一腔熱忱和激情,用學到的知識為社會、國家甚至整個人類做出貢獻,借用漫威電影裡的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而對於許可馨、楊舒平之流……對不起,我只是一隻“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