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适时“无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大家好,先来给大家介绍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能有人很熟悉,它就是被编入高一语文课本的《种树郭橐驼传》。

懂得适时“无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所作,讲了一个极具哲理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

故事说有一个驼背的老人很擅长种树,无论是种的树还是移植过来的都长得高大茂密,其他人想学习他种树的方法,但却都学不来。

后来有人问他种得好的原因,他说:

我国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

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

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

,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

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看完郭橐驼的解释,安安静静的思考几分钟,是不是悟出了一点东西?

文章的最后说,把这个方法应用在“官治民”上,也可以得到借鉴,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它对为官的借鉴意义。

其实教育者在孩子的成长之中所做的“画蛇添足

”的事情并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在孩子的教育中几点没必要做的事情。


01过早的智商开发

今天看到一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这句话是这样的:世界上99%的人都认为自己至少比50%的人聪明。

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来说的话叫做“细思恐极”。

因为我们其实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聪明还是笨。

但就是在这种现状下,还是有很多连自己都不自知的人会去评判别人:这个都不会,你简直笨死了。

说出这话的,往往就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

如果问家长老师们什么叫做“笨”,肯定会有人回答说,木讷、反应慢、没有悟性、记忆力差等等,更有甚者,直接说“成绩差就是笨!你看别人不怎么学就考那么高分!那就是脑子好!”

真的是这样么?

不擅长学习并不叫笨,用学习来划分智商这个行为本身就很流氓,所谓的笨,只不过是该教的东西没有教而已。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会很早就开始背诵各种数学法则,加减法,小九九,贴在墙上背,来客人了要给客人背一遍,然后和人炫耀说:你看我家孩子多聪明。

总是自我感觉在帮助孩子的成长,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正在残害他刚刚萌发的感知力。

懂得适时“无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对于儿童来说,能够通过他自身感知的东西,就不要让他死记硬背,更不要以他记住了多少东西而沾沾自喜,很多家长都认为,上学最重要的就是记忆力,只要背下来了,他就没有不会做的,其实不然。

记忆和思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

就算是学了文科的孩子,他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的理解所学到的东西,只有完全思考清楚了其中的原理,才能遇题拆题,将脑中的知识整理成答案,所以说,背下整本书的,未必能考高分,因为他只记住了,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写。

这就是第一个大误区,总是以为记忆是最重要的,其实孩子的理解能力才是他学习的主力所在。

那么孩子在发展理解力最好的年龄里家长在让他们干什么呢?

在让他们背诵。

靠死记硬背的智力开发,不如不开发。


02总是在教孩子怎么看起来聪明。

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学生会的朋友过来找我帮忙,说学生会要选拔新人,得出几道题,用来考察新生的临场反应力,这个题目该出什么好。

最后我让他这么办,限时两分钟,说出十种树的名字和十种花的名字。

他想了半天,说:这个太难了吧……哪来那么多树啊……

然后我告诉他答案:

树是苹果树、梨树、李子树、桃树、山楂树……(水果+树)

花就是苹果花、梨花、李子花、桃花、山楂花……(水果+花)

据说学生会面试里没有人答出了这个问题。

难道说新生都很笨么?不是,他们只是没想到而已。想到想不到,只是一念之差,难道能说学生会的新生学到了这个小把戏就是聪明人了么?

并不是的,抖机灵并不是真的机灵。

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妈妈为了能出去炫耀自己的孩子,就在家里给孩子买了无数本的脑筋急转弯,就为了能在别人来做客的时候夸自己的孩子一句:

哎呀这孩子可真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

这种做法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的同时,也干扰着孩子自己的学习心态,这个孩子从小就被夸着聪明长大,认为自己就算不用努力也会比别人强,但是事实证明,他除了会讲笑话和脑筋急转弯之外,一点优势都没有。

教他那些会让他产生错觉的小把戏,不如和他讨论一些稍含深度的问题。

真正的聪明,是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一件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哗众取宠般的卖弄。

假聪明不如不聪明,就算这是对他自信的培养,也是过犹不及。

懂得适时“无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03我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要给他补脑啊!

曾经不止一次的听说有家长带着孩子去做智力测验,我是不知道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证明孩子不是弱智?看看他是不是天才?如果是呢?这些做了测试的家长们又会怎么办?

在学校里,心理课堂上测智商已经被禁止很久了,就算是大学,也不会轻易给学生做这种测试,因为智商测验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智力点,可能他的逻辑思维不强,但是空间架构力超群;可能他的推理力不强,但是表达能力出众;可能他的智商得分很低,但是他的情商很高,这些孩子只是在某一方面的不擅长,却得了个“智商低”的称号。

曾经有小学老师在班级里测智商,结果测试结果成绩低的几个孩子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有一些第二天就开始拒绝上学了,这不能不说是对孩子的一次毒害,但是偏偏成为很多家长和老师炫耀自己热衷教育事业的砝码。

哎你给你家孩子测智商了么?你得测测啊,你得接轨这些教育理念啊……

往孩子身上贴标签,是最不可取的行为,无论是好的坏的都一样。

那些得到了高智商标签的孩子难免会有些自负,我聪明,我怕谁?那些被冠以智商低之名的孩子又为自己的学习找到了借口,我学不好,都是因为智商低,我就这样了。

如此画蛇添足的行为,对孩子的教育弊大于利。

这些教育做法,在家长和老师身上都和常见,但是对孩子却带不来好的影响,就像郭橐驼种树一样,总是去过度的关心,天性就一点点远去了,好的孩子在于培养,而不是打造,对于教育来说,给他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适当的自由生长,说不定比费尽心机的去指挥干预要有效的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