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導語: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的千古名句。我們看出一代詩人對於山河動盪,國之將亡所發出的無奈感慨,自己則如大雨中的浮萍,狂風中的柳絮,起起伏伏,不知飄向何處。這又何嘗不是當時宋朝百姓的真實寫照呢?當談到宋朝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積貧積弱,屢敗屢戰。國家偏安一隅,割地賠款,百姓因為沉重的賦稅徭役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最令大家惋惜的是妥協並沒有換來永久的太平,最終被外族滅國,漢民族在這一時期遭受到了重大的打擊,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嚴重地損害。一談起就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宋朝真的這麼無能嗎?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並沒有。相反宋朝是一個文明極度昌盛的朝代,有著其他朝代難以企及的文明高度。宋詞是宋朝的代表之一,詞文化在這一時期興盛起來,多少千古名篇流傳至今,成為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思想上程朱理學發展起來,人們有了新的精神寄託和生命信仰。經濟上南方工商業也繁榮起來,出現了很多的經濟大都市,海上貿易業也開始興盛起來,由此刺激交子的產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那個時候國家的財政實力也是遠遠地超過前代。科技上活字印刷術的產生,以及指南針的改進應用在航海領域,冶煉採用煤做燃料這都是領先世界的科技。可是其他領域的發展繁榮並沒有改變軍事上的落後弱小,以至於我們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那麼宋朝的軍事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呢?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一、重文輕武,武將凋敝。

重文輕武,文官壓制武官是宋朝的一大政治特點。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被下屬黃袍加身才登上皇位。平定天下後,與宰相趙普探討治國理政的道理時,吸取唐朝節度使叛亂導致國家滅亡的教訓,認為國家禍亂,戰爭不斷的根源在於武將權力過大,專權割據,要想永保江山穩固必須削弱武將的權力,所以才有後來的杯酒釋兵權。儘管這舉措在國家內部的穩定上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使得很多有能力有才幹的軍事人才被埋沒。後來宋太宗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可是苦於當時名將太少,無人能堪此重任,不得不放棄這一想法。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也導致文官不斷地打壓武官。自古文官與武官的爭鬥就沒有休止過,從三國時期東吳對於曹操大軍壓境是降是戰,內部就分為兩列,文官主和,武將主戰。因為他們政見的不同所採取的策略當然也就不同。而宋朝統治者更加傾向於文官的政見,使得文官的權力很大,這也就使得主和派總是佔據主導,而武官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我們即便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宋真宗還是向遼國求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所以我們即便發現了火藥的好處,也因為被文官忽視,而沒有真正地發揮其強大作用。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二、文人相輕,黨爭嚴重。

文官在國家統治中佔據主導並沒有使得國家內部就一定統一。文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文人相輕,誰也看不起誰,他們不同於武官誰武藝高強,誰帶兵能力超群就認可誰。所以宋朝的黨爭現象極為嚴重,內部四分五裂,各個派系相互排擠,而統治者卻不加以干預,反而認為這是平衡之道。由此使得當面對敵人時宋庭不是同仇敵愾,不是萬眾一心,而是想著如何使自身一黨實力更為強大,更被統治者所重視。稍縱即逝的軍機就在這一次次的爭鬥中丟失,讓敵軍乘虛而入。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有能力的文官也會受到其他文官的排擠打壓。王安石變法不得不說推動了宋朝的進步,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能夠很好的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狀況,如果繼續施行下去非常有可能改變屢戰屢敗的現狀。但是其他文官卻怎麼做呢?採取旁觀者的姿態還算是有良心的,是著眼於全局的。可是有一些人恐怕王安石受寵,自己一方的實力會被削弱,不斷地在皇帝面前進言王安石變法的種種不是,子虛烏有,刻意抹黑使得轟轟烈烈的變法以失敗告終。一代名相立志富國強兵,為國為民,也終究沒有抵過文人的悠悠眾口。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三、兵將分離,指揮混亂。

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使得宋朝軍隊的戰鬥力時時得不到提升。趙匡胤為了防止武將叛亂,可是費盡了心思,兵將分離制度就是他的傑作。調兵權和統兵權相分離,將軍時時換防,不清楚自己手下是什麼樣的軍隊,士兵們更是不清楚將軍所善用的戰鬥策略,戰鬥方式等。到了真正戰鬥時,默契度非常的差,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為古時候如果哪支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不一定是將軍或士兵們有多麼厲害,而一定是兩者融合得非常默契。將軍知道手下的人誰適合衝鋒,誰適合側防,誰適合殿後。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並且地方軍事長官的軍權會受到文人的制約,臨時指揮權也會被剝奪。“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這就使得本應該統一的指揮權變得四分五裂,當幾個人採取不同的策略時弊端就會顯現,指揮嚴重混亂,士兵根本不清楚該聽誰指揮。而且很多地方的軍事長官竟然是文人擔任,他們對於軍事自然沒有多麼透徹,瞎指揮亂指揮也是常事,而武官也因為受到文官的制約,束手束腳,不敢有大動作,並且不敢忤逆文官,擔心文官參他一本,小命不保。而這也造成了冗官冗費的現象,儘管國家有很多的稅收,但是這些錢都用在了這臃腫的官僚體系當中,使得撥給軍事上的錢越來越少,裝備得不到及時的革新補充,還怎麼提高軍隊戰鬥力?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四、皇帝無能,一再退讓。

皇帝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對於國家的興盛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得漢朝擊潰匈奴,開創大一統盛世。唐太宗勤於政事,愛民如子,開創貞觀之治。明朝作為一個非常有骨氣的朝代,從皇帝就開始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所以崇禎皇帝朱由檢寧可吊死在歪脖樹上,也不投降,也不稱臣。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而宋朝呢?皇帝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昏庸無能,一再退讓。徽欽二帝被敵人俘虜受盡侮辱,靖康之恥本應牢記於心,成為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而統治者卻只想著如何坐穩皇帝的寶座,當岳飛想要接回徽欽二帝時,甚至還想方設法的阻攔,最終給其蓋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將其處死。宋高宗趙構被金人趕到海上兩個多月,想到的不是如何打敗敵軍而是如何求和,如何活命,這就是無能的宋帝。當權者的搖尾乞憐,不思進取又怎會使得國家興盛發展,屢戰屢勝呢?

宋朝國力居世界前列,為何慘遭外族入侵,屢戰屢敗


宋朝本是一個國力強盛的朝代,但是因為軍事上的疲弱,屢戰屢敗,慘遭滅國。難道我們不應該從中吸取一些教訓嗎?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只有不斷的變革,富國強兵才能夠永遠的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