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2019-07-08 12:16

轉貼出處:http://www.sohu.com/a/325493575_740320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自2019年4月18日-6月23日舉辦了作為“亞洲文明聯展(文物展)”重要分展之一的“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展,受到社會各界及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和好評。

展覽期間,清華藝博不僅舉辦了多場內容豐富的展覽系列講座和展覽導賞活動,還於6月15日在博物館四層報告廳舉辦了“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 學術研討會。十位來自考古、歷史、藝術史、地質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各自的專業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研討會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松教授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張文玲研究員主持,“器服物佩好無疆”展覽總策劃、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致開幕詞,200餘位觀眾現場聆聽。

為了深入展覽研究,以及更好的向社會傳播本次研討會的學術成果,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官方微信將陸續整理部分專家學者發言內容與觀眾分享。

◆ 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 物

大家下午好。2017年3月起,阿富汗國家寶藏展開始在中國巡展,現在已經在中國北京故宮、敦煌、成都、鄭州、深圳、長沙巡展了兩年多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這次展覽以及圖錄現在算是集大成階段的體現,將以前所有的研究都呈現在大家面前了。

這次我把大家不太注意的,展覽裡最早的一部分闡釋一下。

法羅爾丘地發現的文物時代相當於我們的龍山時代到夏代,展覽裡有五個地點的文物,包括漢武帝時期張騫訪問過的大夏首都藍氏城,就是現在的巴爾赫出土的一件科林斯柱頭。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法羅爾丘地在阿富汗的這個地方。從地理和文化交流的位置看,阿富汗是歐亞之心,是文明十字路口。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法羅爾丘地的這些金器大家在展廳裡都能看到,這裡就瀏覽一下。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公牛紋碗殘件 法羅爾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高14.9cm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公豬紋碗殘件6片法羅爾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最大碎片高11.6cm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幾何紋金盃法羅爾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高8.40cm 直徑9.94cm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件牛紋銀器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大家可以去看。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像剛才唐自華老師和賈研老師講的,東西方很早就各自在建設了。人們都要尋找新的、好的、能用的資源,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人就開始找了,一旦進入文明時代,國家的力量就不得了,它會大規模、持續組織人去找,就像你們現在每天使用淘寶、京東一樣,古代也是一樣,派人去搜,到處去找資源。網絡很早就有了,比如說冶煉青銅最重要的錫,然後就是青金石,賈老師講過了,我們略過。兩河流域、埃及和印度河流域的早期交易是通過陸地,從公元前2500年前開闢了海路。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阿富汗有很多資源,有錫、黃金、紅玉髓,最著名的就是青金石,它的質量最好,儲藏量最大,別的地方沒有它的優勢。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是兩河流域烏爾王墓的墓葬復原,為什麼說法羅爾和它有關係呢?就是金器上的大鬍子牛的形象和烏爾樂器上牛的形象是一樣的。兩河流域的牛的大鬍子一般是用青金石做的,青金石現在是比較容易得到的,如果大家去新疆買,我當時買是270塊錢一公斤,特別好的會貴一點兒,其實現在青金石沒那麼貴,但古代是很貴的。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裡的項鍊等文物上出現黃金和紅玉髓、青金石三個搭配,這三個搭配是很厲害的,顯示了文明的交流,而且還影響到中國的文化。黃金可以來自很多地方,阿姆河也產黃金,紅玉髓只來自印度河文明。這是青金石、紅玉髓、黃金搭配在一塊的項鍊、項飾、胸飾等,三個顏色互配還是很漂亮的,是在烏爾王陵發現的。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是土庫曼斯坦發現的,就是阿姆河文明。兩個幾乎是一樣的。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紅玉髓在新疆也有發現,覃春雷發現中國新疆發現了最早期的蝕花紅玉髓,和青金石雕刻的蒼蠅在一起,特別珍貴。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還有一個是海貝,環紋海貝主要是印度洋的,一直傳到中國,先秦時期特別流行,這是吐魯番的洋海墓地發現的,墓主頭帶上縫了海貝作為裝飾。中國的錢貝就是這樣來的,因為它非常少,別的地方找不著,可以作為珍貴的等價物。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個是顯示中亞和小亞、兩河流域的密切文化關係,實際上這幾大文明是一個整體,我們老說四大文明,其實三大文明是在一起,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它早就因為珍稀資源的原因捆綁在一塊了,只有中國文明在東邊,慢慢和他們有了聯繫。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是一人雙獸的主題。這個是希臘米諾斯壁畫裡都有的勇敢者的遊戲,就是迎頭從一頭牛的身上躍過。這種一人雙獸主題和跳躍公牛的遊戲從小亞到西亞,直至中亞都流行。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我們現在說說土庫曼斯坦古諾爾遺址和墓葬的發現。我們經常說四大文明,但是忽略了,其實還有個第五大文明,特別是按照現在的文明標準,這個就是文明,它的確沒有文字,但是其他的都有了。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是中亞的文明發展,現在看土庫曼斯坦是比較完整的,序列比較完整,從舊石器到新石器的哲通文化、安諾文化,再到青銅時代的納馬茲加文化都有。所以最早的文明也就出現在這塊,納馬茲加IV-V期,出現城市的文明,然後馬爾吉亞那、巴克特里亞,一般就把後面這兩個圈起來就叫做阿姆河文明瞭。法羅爾丘地就屬於這個文明。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古諾爾在土庫曼斯坦,現在已經在沙漠裡了。它有城市,還有墓地,這都是原來不知道的,都是因為俄羅斯希臘裔的考古學家薩瑞阿尼迪才發現的。考古太壯觀了,把城復原了一下,這是三圈城,外面一圈,中間一圈,最裡面的在裡面。這位考古學家挖了那麼多墓,各種各樣的墓,從窮人的墓到富人的墓都有。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是權杖頭。這和兩河流域的東西還是挺像的,這也證明它們是一個整體,這裡面就有紅玉髓。你們現在的項鍊有這麼漂亮嗎?還有印章和石雕小人偶。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有城市、有青銅器,就差一個文字,所以你說是不是文明?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我們再看看巴克特利亞的發現。法羅爾丘地就是這裡發現的。這件銀器上面看見有人在這兒種地,二牛抬槓的方式在耕地,還有播種的,加工糧食的。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有綠泥岩雕刻的人偶,還有雙頭鷹的神人、有翼獸和野豬在一起的管銎斧。

我的想法是,中亞跟西邊的文明是捆綁在一塊的,那麼跟中國有什麼關係呢?這裡我羅列了不同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現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最新成果都在這兒了。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個圖就是剛才唐老師提到的那位美國學者文章裡的,原來我們比較重視從歐亞草原來的影響,比較忽略通過天山廊道的影響,因為它證據比較少。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現在有一些線索,首先是伊朗吉羅夫特流行的這種綠泥岩雕刻的石權或者是研磨器傳播到中亞和新疆西部。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這張圖片右邊新疆發現的這個小石人,是不是跟那邊有點像?考古就是你看見不同東西差不多像,你就可以做初步的判斷了。因為早期沒有文獻,史前沒文獻,主要是看像百分之幾。這個應當像百分之八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權杖頭是比較確鑿的,北京大學李水城老師一直做研究,這個是比較明確的傳到中國了,埃及有,兩河流域有,中亞也有,這是新疆的小河墓地發現的。這個是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發現的。不過中原的首領還是喜歡使用傳統的鉞,這個石鉞是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墓葬中發現的,這個青銅鉞是婦好使用的。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還有就是劍,這是烏爾王陵出土的,這是中亞的,這是陝西北部朱開溝發現的。還有東西方的管銎鉞也是非常相似。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我說的一人雙獸主題也是這樣的,最早是土耳其加泰土丘發現的分娩女神和雙獅以及伊朗西部發現的一人雙獸印章,時代都在7、8千年以前。還有對馬紋。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三角體的動物和人物形象。還有動物或者人物首的貢針和簪子。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輪輻式馬拉戰車大家是公認的西來技術,最早是在哈薩克斯坦北邊草原上辛塔什塔文化出現的,然後慢慢傳到中原商朝。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阿姆河文明裡也有馬,也有車,這種輪牙可能通過草原這樣一個媒介傳播到中國。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到了春秋時期就比較密切了,中國文化開始大量的朝北邊和西邊影響。不過,冶銅術和冶鐵術可能是很早就從西邊傳入中國了。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總結一下,中亞是文明的邊緣,它在幾個大的文明間隙中,但是從整個歐亞大陸來看,它是世界的中心。我們忽略了一個文明就是阿姆河文明,它可以算作是第五大文明。絲綢之路是鏈接中心與邊緣的網絡。法羅爾丘地發現的器物就體現了這一點。最早的青金石貿易已經是六千年前了,這個世界全球化、一體化開始出現,到今天更不得了了。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郭物:從法羅爾寶藏看阿姆河文明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古老的幾大文明體系、文化體系不斷碰撞,真正彙集的就是以阿富汗、中國新疆等為代表的中亞地帶,在這兒把所有的因素融合以後再傳播到舊大陸的各個角落,各個世界文明中心基本上跟草原關係比較緊張,但是相隔較遠的東西方一直都是和平交流的關係,所以“一帶一路”是我們要重新溝通世界、造福世界的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和願景。大家努力吧,謝謝!

(相關研究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編:《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上海書畫出版社,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