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在大街上,在超市裡,在各種公共場合,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們就會看到許多人在玩手機。有的在刷劇,有的在玩抖音,有的在看各種視頻等。現在是互聯網信息海嘯時代,幾乎人人一部手機。手機的功能已涵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親密小夥伴。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手機在給人們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佔用了人們的很多時間和精力,讓你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而時間卻不知不覺地溜走了,你的注意力和精力在一點點地被掏空。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記得有人說過: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美好事物上,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在一個論壇評論區裡,我看到有一個年輕人抱怨說:“人每天吃飯睡覺,重複同樣的事情有什麼意思?”

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我們的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長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就像浮萍一樣沒有根基的支撐,遊離在水面上,在水中飄來蕩去,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和方向。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這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它讓我眼前一亮,頓時有了一種開悟的感覺,心中的疑惑一點一點被解開,好似在無邊的黑暗裡獨自行走的旅人,看到了一炬明亮的燈火,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存在是“為了什麼”,也就知道“如何”繼續活下去。

|01

我們的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

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大陸籠罩在德國納粹軍的陰影之下。

希特勒佔領奧地利以後,在醫院擔任醫師工作的弗蘭克爾接到美國領事館發出的簽證邀請,這是個脫離陷阱的好時機,他也有機會在美國繼續完成意義療法的專著,但是另一方面,他擔心自己的父母。

正當猶豫不決時,弗蘭科爾注意到桌子上的一塊大理石,上面寫著《十誡》中的一條:“榮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將得到延續。”

就是那一瞬間,他決定留下來陪伴父母,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年煉獄般的集中營生活。

在集中營裡,弗蘭克爾以他冷靜客觀的筆調,寫下他對囚徒在集中營裡的心理歷程的觀察和思考。他沒有大肆渲染集中營裡的恐怖遭遇,而是立足於事實,秉承心理學家的專業態度,超越了殘酷的處境,思考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說,如果生命有意義,那麼人們遭受苦難變得更加有意義。

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弗蘭克爾就是通過具體的事例向我們傳達出這樣一種觀點——我們的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惡劣的情況下。

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在歐洲針對大眾調查結果顯示89%的被訪者承認人需要“某種東西”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承認自己的生活中確需有某種東西,在美國的大學生中的調查結果卻是16%的學生回答說是“賺很多錢”,78%的學生回答其首要目標是“找到生活的目標和意義”。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控制生命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控制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事情時我們的情緒、想法和行動。這屬於你自己的選擇權利,也是你看待問題或機遇的態度。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維克多·弗蘭克爾

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給出了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

|02

我們通過這三種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

生命的意義包含三個方法,你一定要有目標、有期望,在面對極端困境的時候,你依然有選擇的權利。弗蘭克爾心中的核心理念就是: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鉅的使命。

弗蘭克爾是一名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希特勒大屠殺的猶太人倖存者,二戰時曾在集中營度過了三年時間。除妹妹外,弗蘭克爾的親人均在納粹的迫害下喪生。他在1945 年被美國軍隊解救,後來一生都在專注於意義療法的研究和完善。

生命的意義並非一成不變的,它是一直流動著的。按照意義治療學,弗蘭克爾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做有意義的事。

不要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是去採取正確的行動,我們的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收所有的挑戰,去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事業。這是一個人所應該努力追尋的自我價值所在。

寫完上面這句話,我眼前立即浮現出一個人的面孔,他就是屢撲屢起、老當益壯的褚時健老人。閱讀他的傳記故事,他跌宕起伏、百折不撓的一生,讓我深受感動,數次落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今年3月5日,原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和玉溪紅塔菸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褚橙創始人褚時健去世,享年91歲。

褚時健,被譽為“菸草大王”。在上世紀末臨近退休前,因為被控貪汙罪和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而鋃鐺入獄。後來在歷經3年監獄生涯後,他又在農產品領域重振旗鼓,並再次獲得巨大成功。他的傳奇故事,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讚揚。

褚老,已成為一代又一代創業者的一生偶像,馬雲、王石等眾多商業大佬均稱以褚老為榜樣,甘做褚老學生。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褚時健


《褚時健傳》序言中,褚時健這樣評價自己:“回想這麼多年,我做得最問心無愧的就是:我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幾十歲在家鄉時幫著母親謀生,從那時起,我就沒有閒下來過,更沒有混日子,幾十年來,我扛過搶,打過仗,也曾在政府機關任職,後來則是長期做經營企業的事情;曾經有過人人都羨慕的輝煌,也曾跌落到人生的最低谷。

不管什麼階段,我都全新全意地做事。一個人不虛度時光,要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人生才又價值。”

無論是在玉溪捲菸廠時期,還是在此後他種植橙子的過程中,褚時健表現得最突出的企業家精神,就是對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這種經營理念一直貫穿他的整個企業管理生涯。

褚時健一生在努力追求的目標,就是將一個普通產品在質量上做到精益求精,無懈可擊。這也是現在我們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核心要義。

褚老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一生都在努力追尋生命的意義”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向前。

弗蘭克爾強調: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褚時健夫婦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即關愛他人,肩負起人生每個階段、每個角色應當在不同階段應承擔的責任。

我們需要自己決定生命的意義。對許多人來說,愛就是答案,愛帶給他們幸福美滿。然而,真正有愛心的人不會功利地施愛,他們不是為了得到愛,而是作為一個成熟健全的人,自然而然地去愛。

當我們學會控制貪婪和自私一類的衝動後,愛就能自由生長,我們就能體驗到給予愛帶來的滿足和幸福。父母們都知道,僅僅看著子女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喜悅感。他們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大量的辛勞、悲傷以及困難,可是,和我們看到孩子眼中的快樂、聽到他們的歡笑聲時所感受到的幸福相比,這一切都不算什麼。給予別人幸福是一項偉大的禮物,再多的財富、再大的名聲都比不上這種滿足感。

任何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目的和意義。我們的成功極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努力和專注。愛需要的投入與專注和生活中其他宏偉目標一樣多,如果我們真心想得到愛,並且願意把愛看得比其他目標更加重要,我們就能擁有它。

列夫·托爾斯泰說:“不懂得生命意義的人不可能有愛。”

在世界上,愛情、親情、友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無論哪一種愛,都需要人們用心呵護。愛的力量是相互的,要獲得他人的喜愛,首先必須要真誠地喜歡他人,這種喜歡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若要別人愛你,你當先愛別人。

愛情不是一個共同體,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需要雙方共同來經營,如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在這過程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用心關注身邊的親人,如早上起床,對身邊的人道一聲早安,如果有空,為親人做一頓早餐,陪伴著親人一起吃一頓愉快而豐盛的早餐。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孝敬、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心做好一件事來孝敬父母,比如,你努力進取,認真學習或者工作,不再抱怨生活,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等。

“愛是無私的,只要在付出,愛就已經有了意義。”這是特雷莎修女一生的詮釋。

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只有在深愛另一個人時,你才能完全瞭解另一個人的本質。通過愛,你才能看到所愛的人的本質特性,甚至能夠看到他潛在的東西即他應當實現而尚未實現的東西是什麼。

只有通過愛,才能使你所愛的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通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所能和應為,他就會實現自己的潛能。

奧恩託說:“愛,不管多麼遙遠,它總在那裡,就像星光那樣永遠的遙遠,又是那麼的近。”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3)在遇到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態度

苦難讓生命散發出芬芳。

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去努力,不放棄。

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其意義。

弗蘭克爾說:“在苦難中,一個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無私,也可能為了自我保護在激烈的鬥爭中喪失了人的尊嚴而無異於低等動物。”

弗蘭克爾最具持久力的觀點是: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直接的情緒與行動。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這就是說,你在工作與生活遇到各種挑戰與機遇時你如何去面對的問題。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了你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積極進取的態度能使人戰勝苦難和挫折,奮發向上;消極頹廢的態度則會導致一蹶不振、抑鬱或患上其他疾病。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講述了保爾·柯察金既是一名革命鬥士,又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他也做過傻事、錯事,觸犯過軍紀,在生活中、愛情上也有過失望和悔恨,在生命陷入絕望的時候,他也曾一度動搖、絕望。但最終他憑藉著自己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在艱難困苦中戰勝了敵人和自己,成長為一名鋼鐵戰士。

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保爾·柯察金


保爾既是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個超越時空侷限的人性英雄,人類精神世界中的永恆強者。

保爾·柯察金是革命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他在革命過程中和生活中遇到各種挑戰時採取了積極面對和樂觀的態度,最終成長為一名鋼鐵戰士,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史鐵生就是這樣一個努力去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標杆人物。他出生於北京,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後來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

他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國殘聯副主席。他一生命運多災多難,他曾幽默地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2010年12月31日因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

他在艱難困苦中選擇了堅持寫作,常年筆耕不輟,根據自己的不幸經歷寫下了許多隨筆散文,他行文流暢、充滿著真情實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奮發向上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們奮發向上,對於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史鐵生


在他的《我與地壇》一書中,史鐵生一再強調:“人為什麼要活著,就在於過程!對,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

史鐵生21歲就癱瘓了,坐在輪椅上,他彷徨、失措、無助,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陪伴著他。他說,地壇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他輪子的印記,而母親的腳印不會比這少。後來他終於找到一種命運的出口,那就是開始閱讀寫作。從此他開始有了堅定的信仰,便有了活下去的決心。他接受自己身體的殘缺,接受苦難,與他們和平相處。

他的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的敬重,對命運的坦然,對於信仰的堅守。他一生中有一半時間都是在生病,但他沒有自暴自棄,沒有向命運屈服,以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接納自己的人生,在寫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讓我們見識了一個高貴而又偉大的靈魂。

們通過史鐵生老師的例子,旨在向大家說明這樣一種情況,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以選擇採取不讓厄運摧垮自己的方法

實驗性的證據表明,普通人也持有同樣的看法。奧地利民意調查機構最近報告說,絕大多數被訪者認為,最受尊敬的人既非藝術家也非科學家、政治家或體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運的人。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史鐵生


|03

意義療法的精髓: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才能生存。

尼采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才能生存。”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人們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是多麼重要: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實踐表達了他的真實想法,“無論是身處維多利亞的海灘,還是身處人性地段的納粹集中營,我們都不可能長成一樣麻木的臉,因為我們是足夠特別和擁有尊嚴的人,而且在極端環境下,我們還可能形成最大程度的不同,激發潛在的內心意義。”苦難挺過去了,能夠在心裡找到一個安放苦難的地方,未嘗不是一種客觀的體驗。並且,這個安放地方,才是實實在在比苦難更有意義的存在。

全書分為兩部分,其一講述了作者在二戰時期被關押在集中營的慘痛經歷。他講集中營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的心理學領域的知識想結合,完善了意義療法。通過部分現象看到囚徒們不同的心理表現。

其二講述了作者對意義療法的研究,詳盡介紹了什麼是意義療法,以及人們應該怎樣用意義療法來生活。

意義療法是讓你自己感受到什麼是存在的意義。它不同於其他普通心理分析,對過去對回憶的解析,它是著重於眼下和未來,讓你找到做事的意義。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在文中作者還提到存在之虛無,是現在大部分人的狀態,無聊、空虛、寂寞孤單、無所事事,那麼這些人就多看看這本書吧,它會趕走你的無聊感。

你可以通過意義療法,改變消極心態,為枯燥乏味的生活找到興趣與意義,讓你與世界頂級心理學大師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在我們的生命中,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在責任中我們會找到生活的意義所在。不要過那種無聊空虛的人生,我們肩負著責任,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必須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擔負起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弗蘭克爾指出,人們即使在最艱難、最惡劣的環境下,依然擁有一種自由,那就是選擇對待事物態度的自由,抱有積極的態度有助於找到生命的意義。

正是他具有的這種樂觀的態度和深刻的思考,使他在煉獄般的集中營裡,不放棄求生的希望,他重獲自由以後,積極著述立說,幫助更多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作者在後記中說,“不是在告訴人們該怎麼做,而是說你必須這樣做的原因。”

我被作者的樂觀豁達的精神所折服,他是一位內心強大之人,不是我等平凡之人所能望其項背的。我曾經在腦海裡有一個閃念,假設自己跟隨作者體驗了一下集中營的生活,那種感受,是隨時就可以丟掉性命的可怕與痛苦,是煉獄般的存在。

而作者大部分的描寫,其中還不乏幽默樂觀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我打心眼裡佩服作者頑強的意志力和樂觀主義精神。

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他用生命寫就的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具有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04

總結全文

這是一本弗蘭克爾的自傳與心理學結合起來的心靈讀本。他通過自己特殊的人生經歷,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在遭遇重大特殊磨難的時候,人們對人生際遇的態度與感悟,以專業的視角探索了這一宏大的命題,給後人以指導意義,值得大家認真地讀一讀。

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中,回憶了他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通過自己的切身經歷和觀察,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他認為,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要找到生命的意義可以通過三個途徑:一是工作,二是通過愛,三是克服苦難。

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一個人,不論處在多麼不堪的環境和厄運時,不論經受什麼樣的磨難,都可以選擇以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方式來面對,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即使身處煉獄般的苦難中,你也仍然可以保持勇敢無畏、自尊自愛和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力,終有撥雲見日的那一天。

這本書,是你認識你自己、幫助自己的方法論。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生命的意義遠遠不止眼前的淺嘗輒止,還有來自靈魂的愛與奮鬥。

生命的意義延伸開來可以有很多種。只要你活著,撫養、教育孩子是一種意義,孝順父母也是一種意義,和一個人相親相愛並且你很愛自己也是一種意義,只要你在這個過程中由衷地感覺到幸福快樂,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與超越》中寫道:人的一生很短暫,生命很脆弱。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克服困難,完善自己,決不能放棄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我們要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與諸君共勉。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無聊迷茫?這本書會讓你重燃生活的信心與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