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有“路子” 致富有“方子” 歙县产业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歙县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之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车间、特色种植养殖等多种形式,让贫困户人人都能找到脱贫的“路子”,户户都有致富的“方子”,实现脱贫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山核桃是歙县金川乡长源村的特色农业产业。2016年,长源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投入10万元购置石硫合剂药品,对全村山核桃林地进行统防统治。每年邀请技术专家开展管护培训,提升村民管护技能。同时,长源村成立了歙县岭上立山合作社,优先收购贫困户山核桃;当地10个山核桃经营大户以高于市场价大批量收购村民山核桃;市直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人脉资源优势,积极为长源村推销成品山核桃。仅2019年,长源村山核桃人均收入接近4000元。可以说,长源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正是得益于“造血式”扶贫引来的源头活水。

  石门乡则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全力保障贫困户脱贫成色。近几年,石门乡鼓励指导贫困户实施低产茶园改造1000余亩,并将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元素融入到茶园管护中,通过对土壤有机肥改良、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等方式提升茶叶品质。石门乡拥有2万亩竹林,是“安徽竹乡”,过去,村民主要通过砍竹子、卖竹子,挖鲜笋、卖鲜笋等方式补贴家用。近几年,该乡大力发展竹产业,引进石门徽菜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以高出市场价收购贫困户鲜笋或笋干。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竹席加工业,平时一元钱一根的毛竹制成竹席后每张价格在40元到50元之间,毛竹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2019年,石门乡又引进黄山春光旅游有限公司,石门竹酒也开始走向了市场,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分享到更多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歙县桂林镇充分发挥经营主体龙头带动作用,在各村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当前正值春茶上市时节,为做好贫困户春茶产销对接工作,桂林镇及时与经营主体沟通,全镇6家茶叶收购经营主体,发挥经营主体10%溢价带动作用,确保贫困户增收。2013年成立的歙县超凡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高标准蔬菜大棚500余亩,合作社通过集中分散农户,从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种苗提供、溢价收购等多方面带动贫困户增收。累计带动200多户村民参与大棚蔬菜种植,实现3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

  今年以来,歙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村里有当家产业、农户有增收项目,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今年到目前,歙县已优化到户产业9932个,扩大种养规模6056个,优化改良品种3876个,为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