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选址:“地理”与政治的纠葛

《宋陵选址:“地理”与政治的纠葛》讲座纪要

2018年4月10日19点,作为历史文化学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潘晟教授应邀做客我院,在文华楼1106教室做了题为《宋陵选址:“地理”与政治的纠葛》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黄义军教授主持,校内外5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潘晟教授硕士期间于武汉大学师从鲁西奇先生,又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地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唐晓峰先生。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历史系交流学习。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著有专著:《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商务印书馆,2014)、《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高校古委会厅转项目1项。其主要学术兴趣是以地学史(地理学史、地图学史)为基础的知识史和知识社会史,探索知识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业余主要从事明清以来民间社会经济文书等基层社会史料的搜集与整理,致力于探索当代语境下从研究历史走向书写历史的道路。

针对本次讲座的基础概念“地理”,潘教授开篇即澄清了它的内涵:不同于一般理解上的地理,而是指地理术数。地理术数,汉代称形法,属于相术,为自然之数,与明清以来俗称的“风水”并不完全相同。目前国外学者较多集中于伎术层面,而对其知识演变的过程则关注不足。潘教授简述了各代术数之学的概况,并指出可公开谈论帝陵选址问题的宋代对于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北宋山陵择地与太祖、太宗两系的皇位竞争。潘教授从宣祖永安陵改卜安陵的选址入手,指出改卜与五音姓利之间存在的矛盾,并由此发现宋陵的选址并非完全忠实于“五音”之说与“昭穆顺序”,若皇权需要,则必以皇权为指归。其次,他考察了《续资治通鉴长编》与《宋史》中对于太祖自择葬地故事的不同记载,认为其中有所隐讳,并通过将太宗颁布诏令禁止术数与太祖后裔的多次反弹串联在一起,推定太祖系与太宗系之间存在着隐秘的竞争。他在分析了太祖陵与太宗陵的位置之后,发现太宗陵而非太祖陵乃是北宋皇陵的中心,与文献结合可以推测两系间的斗争并非虚言,称其为“烛影斧声的地理版本”。

宋陵选址:“地理”与政治的纠葛


宋陵选址:“地理”与政治的纠葛


宋陵选址:“地理”与政治的纠葛


宋陵选址:“地理”与政治的纠葛


第二部分,山陵位置及镇土之数。潘教授从真宗山陵和神、哲、徽三朝山陵中镇土与求嗣功能的考察,揭示地理术数在解决皇嗣问题中的政治作用。

第三部分,北宋陵园择地中的其他相关问题。本节中,潘教授通过考察宣祖安陵坠坏与真宗章穆皇后陵的隧垫与改葬,简要讨论了皇后及其他宗室葬礼及北宋皇室的术数选择的问题。他指出,“地理”的另一个作用即是为皇室遮丑。

第四部分,南宋帝陵安排。通过对南宋帝陵类型的确认、选址之礼、五音官术与南方术数之争、天命与地运等问题的考察,发现某类术数的被采用,是由时代的政治意图决定的。

综合以上,潘教授得出结论:“‘地理’在北宋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无论是用以解决国家礼仪问题,还是牵涉皇室与朝廷之政治,它既是求得神秘力量的法术,也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权术。山陵选址在实质上,是权术与法术的一体化 。”

潘教授还提醒同学们,历史研究是复原性的工作,研究某一时代的历史首先要搞清楚当时的知识结构,了解时人的想法、观念,不能以今天的观念来评价古人。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发言,表达了他们对本次讲座的感想,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潘教授一一给予细致的答复。潘教授强调了实地考察在本项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醒同学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抛开成见地使用史料,同时要注意分辨图像中的理想化表达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黄义军教授发表了简明扼要的评议。黄老师指出,本次讲座内容新颖,有着不同于一般的研究视野,并对潘教授深入古人之观念的主张与知识从属于权力的观点表达了共鸣感。同时,还就术数流派之间如何竞争,如何被皇权选定等问题与潘教授交换了意见。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地理研究传统,曾参与《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修工作。弘扬学术传统,不断发掘新史料,研究新课题,任重而道远。潘晟教授的讲座使我们认识了以术数为内涵的“地理”这一类史料与其他文献结合,可以拓展历史地理的研究思路,师生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