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很難想象,我們能和自己去世已久的親人“重逢”。

最近,一家韓國電視臺藉助VR技術做到了這一點,並拍成了紀錄片。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主人公張智成是一位痛失愛女的母親,3年前的一天,她7歲的女兒娜妍突然開始發燒,原先一家人都以為是普通的感冒症狀。

然而過了一個星期,娜妍還沒有退燒,去大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娜妍原來患上了血癌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症狀發作後僅僅一個月,娜妍就去世了。

夏末開始住院的娜妍,直到秋天也沒能出院,就這樣永遠離開了心愛的家人。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娜妍離世後,張智星會因為看到天空明亮晴朗,想起娜妍;又會因為看到天變陰沉,而想起娜妍。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可能因為對女兒的內疚,在張智星的夢裡,她從來沒看到女兒真正開心的笑過。

“多麼渴望能在夢中見你一次。”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得知此事後,韓國一家VR製作公司利用8個月的時間,分析了娜妍生前的照片、影片、表情、動作、聲音,製作了VR中的娜妍和媽媽重逢。

而這個故事,也被韓國MBC電視臺製作拍攝成一部紀錄片——《遇見你》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01

和天國的女兒告別

“媽媽”

“在哪裡”

戴上VR頭盔的張智星,再一次看到離世的女兒娜妍,當場泣不成聲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她撫摸著虛擬的娜妍,訴說自己對她的思念:

“娜妍你還好嗎?”

“媽媽每天都好想你。”

“媽媽好想抱一抱娜妍。”

看得見但摸不著女兒的張智星哽咽:“只想摸摸你,哪怕只有一次。”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看到這一幕,現場的工作人員都忍不住哭了起來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在這個虛擬的場景中,小娜妍把張智星帶到了她現在的“家”

在這裡,張智星終於兌現了承諾,給娜妍補了一場7歲的生日會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這次的生日會,除了有蛋糕,旁邊還擺著娜妍出院最想吃的蜜糕

而這個,是娜妍爸爸為女兒準備的禮物。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聽到張智星唱著生日歌:“祝我心愛的娜妍,祝你生日快樂。”

娜妍爸爸也止不住落淚。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在這次生日會上,小娜妍許了四個願望:

“讓我爸爸不要抽菸了;哥哥與姐姐不要吵架;邵靜(妹妹)不要生病;還有,讓我媽媽不要再哭了。”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過完生日,小娜妍摘了一把土豆花送給張智星,跟她說:“媽媽看到了吧,我現在不生病了,媽媽現在不要哭了。”

張智星答應了女兒:“媽媽不會哭了,不想你了,但會很愛你、更愛你。”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小娜妍還給張智星寫了一封信,每念出一句,張智星也跟著回應。

“媽媽我們一直在一起對吧”

“嗯”

“我們下次再見面的時候一起玩吧”

“好的”

“我會一直一直記住媽媽的”

“謝謝你”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完成最後的告別,娜妍也化成美麗的蝴蝶飛走了。

而張智星也釋然說了一句:“一路走好。”

結束這段“見面”後,張智星表示:“看著微笑著叫我的娜妍,雖然是短暫的時間,但是真的感到非常幸福,像是一直都想要做的夢一樣,娜妍終於對媽媽微笑了。”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02

很多告別,

連聲再見都來不及說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過太多悲歡離合,其中最痛的,莫過於一位女兒追著救護車大喊“媽媽”的場景。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潛伏的病毒,特殊時期處理病患的措施,太多太多身不由己,讓她就連趴在母親身上哭一哭都做不到。

視頻裡的她,呆呆地站在原地,看著母親被抬上殯儀館的車,直到車子開出幾米,她才終於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媽媽”。

這一聲喊出口,才會明白,從此與母親已經是陰陽相隔。

痛失母親的,還有火神山醫院的護士吳亞玲。

2月11日,她的母親因為急病在昆明老家去世,遠在武漢的她卻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她唯一能做的,只有在舉辦葬禮時,悄悄地走到一邊,通過手機視頻,和媽媽進行最後的告別。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吳亞玲對著家鄉的方向,哭著彎腰鞠躬。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知道瞬息之間,只剩下形影相弔。

女星譚松韻曾經在《嚮往的生活》裡提到自己去世的媽媽。

她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夢到媽媽,如果有來世,希望媽媽能做自己的女兒,“這樣就能換我來照顧她了”。

說完,她就忍不住哽咽了。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那是在2018跨年夜,譚松韻前腳剛發完跨年微博,開開心心準備迎接新年,後腳就接到了母親因車禍重傷的消息。

由於譚媽媽傷勢太重,雖然全力搶救了二十多天,最終還是撒手人寰,離開了她心愛的女兒。

我們很難想象,一向與母親感情深厚的譚松韻,是怎樣在農曆春節那樣一個萬家團聚的時刻,送走了至親。

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沉浸在傷痛中無法走出來,而那一次,是她第一次公開提及媽媽。

為什麼想夢到媽媽?答案很簡單。

因為離別來得太突然,所以想再看一眼她溫柔的樣子,想聽聽她的嘮叨,想對她說一句“我都好,別擔心”。

人生總是聚散無常,當我們以為自己的思念已經到達頂點時,總會有一些小事,讓我們心甘情願地放縱思念前進一點,再前進一點。

誰說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在來不及告別的痛面前,時間太微不足道。

03

身邊人離去,

什麼才是最好的告別?

有些人覺得,將離開的人制作成VR形象,是不尊重逝者。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更有不少人覺得,這是對家人的二次傷害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這樣的二次告別太殘忍,就像在傷口上撒鹽一樣,讓這個媽媽再次經歷失去女兒的痛苦。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甚至,可能會造成痛苦的重複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這些評論,多多少少都有點避諱死亡的意味。

Get中國曾推出一個系列視頻節目《Get中國70問》,第一期節目的話題則是——中國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在節目中我們看到,不少家長會選擇不直接和孩子談論生死這個話題。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小景小姨去世,他媽媽跟他說是走親戚了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父母逗他玩的這番話,

小郭小時候一直以為是真的

我們鮮少談論死亡,甚至避談告別和死亡。

即使我們知道,逃避並不能改變至親離開的現實,也不一定能緩解生者的痛苦。

我們對“敬畏死亡”熟稔得信手拈來,卻忘記了,那些逝者在世的至親,也有選擇“二次告別”的權利。

如果思念,為什麼不能談?如果離開的TA如此重要,為什麼還要選擇逃避,和遺忘

電影《尋夢環遊記》曾經說過:

人的一生,經歷三次死亡。

第一次,當你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這一刻你的身份將被這個社會所抹掉;

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去或者把你忘記,這一刻,你真正地死去。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告別並不可怕,死亡也並不是永別,忘記才是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與逝者好好告別,才能讓生者好好活著。

就像喬治·博南諾在《悲傷的另一面》中寫道:

“哀悼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而不是一種持久的狀態。從時間線上來看,它更像是波浪的起伏。它會在一段時間內主宰你的情緒,然後漸漸退去,然後再次捲土重來,再慢慢退去,直至最後停止。”

不論是保留他們的遺物,翻閱照片,去墓地祭拜,還是繼承他們生前的夢想,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回憶與傷痛,都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依然和逝去的人保持著聯繫。

媽媽與在天堂的女兒“重逢”:“娜妍,一路走好。”


而這些方式,恰恰能幫助我們,直面悲傷,最終接納悲傷。

從這個角度來看,利用AI與逝者重逢,也無可厚非。



每個人都知道那是虛幻的,但感情卻是真的。

也許,我們最該試著理解的,就是對生死有合理的期待。

趁還擁有時,盡情去愛,用力擁抱身邊人,不留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