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育,思考

这几年,阅读“传统经典”忽然大火。

说是传统经典,其实也就是明清时代低层次的语文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都是明清时期的启蒙教材,简称"三百千”,是供刚刚入学的小娃娃读的。会高一点的就是一部《论语》了,有人读《孟子》没有人读《诗经》,更没有人读《易经》,《尚书》《礼记》知道的人都不多。

读就读吧,都是一群成年人,闲着也没事儿,权当跳广场舞了,最起码能学三五句像样的句子,说话有点有文化的模样,但是,他们却以为读这样的书能够强国,而且把这个观念拿过来毒害娃娃们,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读这些就能强国,那我告诉你,孔乙己他们那的人就是专门读经典的,而且读的比你们还深,孔乙己们怎么样了呢?那一代的中国怎么样了呢?

我们读这样的经典,读了几百年上千年,读到最后,被人家的坚船利炮打得一塌糊涂,这才转回头去寻找科学,引发了上个世纪初,科学在中国的大发展。

今天我们读书,我们哄骗着娃娃去读经典,我们怎么不引导着孩子去读科学呢?

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材中,现在只有中国有语文教材,其他国家都是阅读和作文,其中,阅读的材料就是一本一本的书。

学生学语文,费了那么多时间,老师教语文,废了那么大精力,我们的学生完整的读过一本一本的书,有多少,哲学的,文学的,历史的,科学的,人文的?

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接近数学,不信你看看阅读分析和选择题,他的做题方式不再是依靠阅读的感觉,简直要必须依靠数学的推理。

语文成为老师和学生都越来越头疼的一门课,本来好好的母语说着,愣是不会写作文。

所谓的好学生,汉语作文写的不咋地,英语作文却写的很好,这是怎么了?

我们还有许多课程,简直是谋害学生的时间,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想想看,我们的中小学教材里,有没有一些课程是无用的?

中国中小学教学的质量,不是取决于老师,也不是取决于教材,是取决于卖教辅材料的商贩,谁给的回扣高,就定谁的教辅材料。订教辅材料的人,有的是任课老师,更多的都比老师的权利大。他只想谋取更多的利益,没想过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