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是郁亮的负资产吗?

王石是郁亮的负资产吗?

作者 | 欧阳之云

地产圈中曾经流传一个关于万科两任主席的段子——

王石:我想说……

郁亮迅速扑了上去,捂住他的嘴:不,你不想。

很多年里,王石一直是万科的象征和标签。除了他带领万科在房地产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他还给万科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

“房企流量王”的影响力,恐怕只有后来的融创老孙可以与之一拼。

和老孙不同的是,王石更像是已经脱掉了紧箍咒的孙悟空——卸去企业管理者重负的王石,言谈和行为都越来越放飞自我。

12月2日,王石在第5届中城联盟论坛上发表了《生命与选择》的主题演讲,其中一句意味深长:

“我对事业的野心、对异性的追求、对财务的向往和大家没有什么不一样。”

68岁的万科名誉主席显然已经越来越不在意自己以往的伟光正人设,正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之路上一路飞奔。

这次,郁亮应该不会想要拦着他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拦也拦不住。


虽然王石强调的是“对事业的野心、对异性的追求、对财务的向往”,但大多数人都直接把其中两项忽略掉了。

是啊,事业野心和财务自由有啥好说的,都明摆着呢。“对异性的追求”就不一样了。

从2012年10月爆出离婚事件,王石的个人生活就引发了外界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迄今为止,王石公开谈论过的恋情一共有三段:初恋女友、前妻王江穗以及田朴珺。

除了高调的田朴珺,前两段感情外人能触及到的信息都非常少。

1973年,22岁的王石从军队复员,在郑州铁路局的一家工厂做锅炉大修工。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王石打算把初恋女友带回家,让父母过目。这也是当时流行的桥段,“见家长”。如果一段恋情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则双方关系稳定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没曾想王石母亲提前了解到姑娘的背景,觉得不满意,借故躲了出去。王石的父亲只能硬着头皮出来招待这对年轻人。双方尬聊了几个小时。

这段恋情后来就没了下文。

王石的母亲姓石,王石的名字就是父母双方姓氏的组合。

这位王夫人可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她是少数民族锡伯族。这是一个习性强悍、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王石母亲的个性也很符合锡伯族的特点,作风强势,咄咄逼人。

她曾经做过郑州火车站的副站长,郑州是铁路大枢纽,忙起来经常没日没夜。放在现在,也是标准的女强人。在家里更是拥有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

虽然有统计显示,初恋结婚的概率大概只有1%,但王石和初恋女友未能修成正果,和王石母亲的态度大约也很有关系。

王石没有提及过自己初恋女友的具体背景,但对比之后王石的妻子王江穗,猜想大约不是出自门当户对之家。

王石的前妻王江穗和他很有渊源——王石的父亲王辉和王江穗的父亲王宁是当年的战友。

在王石近百万字的三本自传里,除了在后记里对家人表示感谢,明确提到妻子的地方只有一句:

在广东省外经委时,我还和妻子小江一块儿上省科协举办的科技英语班。

王江穗为人非常低调,据说很多万科老员工,十年都没有见过这位董事长夫人。她唯一一次把自己的名字和万科连在一起,并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是2007年7月的买入万科股票风波。

当时王石曾在博客上就此事公开回应,将妻子描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纤弱女子”,“连自己掌管股票账户的兴趣都没有,更谈不上懂得利用内幕消息来赚钱。”

在王石看来,王江穗“一直理解并且尊重我的价值观”,“从万科成立以来,她从来没有过问过万科的任何经营事务,除了我的薪酬收入之外,也没有从万科获得过任何好处。”

虽然出身高干家庭的小江能不能用“普普通通的纤弱女子”来形容要打个问号,但至少看起来夫妻之间关系和睦,举案齐眉。

毕竟,在王石最新出的自传《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里,田小姐连一句都没有被提到。

当然,当代青年新女性早就发誓这辈子不要依靠男人,也不需要在别人的传记中刷存在感——她可以自己写。

而且田小姐很大度,不记仇,虽然王老师在自己的书里对她只字未提,但在田小姐的书里,彼时还是男朋友的“王老师”就反复出现了N次。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件事。

11月28日,万科在云南玉溪举办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现场答记者问,在谈到万科今年是否能超越恒大时,他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注重排名,也不在意外界的看法。当企业在低点的时候,不要在意外界说什么,有时候蹲下是为了更好的跃起。”

“蹲下是为了更好的跃起。”——咦,这话怎么听起来有些耳熟?

哦,是田小姐的自传《习惯就好》中第一章第一节的小标题:

蹲下来,是为了跳得更高

郁总,你们俩是谁抄袭了谁?


11月23日,王石在《我的改变》新书分享会上也说了一句话:

“我已经离开两年了,只能这样说,到时候看看万科的年报,根据我掌握的信息,公布的年报非常好。”

随后,万科股价应声大涨。

“不愧是王石啊,尽管离开两年了,还是一句话就能让万科股价大涨”——显然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没有这么想。

差点背锅的万科不得不迅速澄清,称王石卸任万科公司董事会主席后,未参与公司经营和治理;公司没有向王石提供有关经营业绩的未披露或预测数据,王石也没掌握关于公司业绩的内幕信息。

那为啥突然说出了这句话呢?经过万科人士询问,王石表示,其讲话意在表达万科团队传承做得好,尽管自己已经离开万科两年了,但公司仍然在跑赢市场。

尽管已经离开两年了,但一句话就能引来涉嫌“信披违规”的刷屏效果,换了你是郁亮,你头疼不?

很多时候,郁亮都像是王石的救火队员。

2012年10月,王石爆出离婚事件,万科创始人走下神坛,更多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平凡的一面。

有深圳地产圈的资深人士回忆,离婚事件之前,郁亮特地约了几个在深圳地产圈有话语权的人到杭州吃了顿饭,什么具体事都没谈。“事后才想起,他是在提前做准备”。

之后,据说郁亮亲自找了一些媒体高层进行沟通,努力降低此事给王石、给万科造成的负面影响。

2008年5月,汶川地震举国悲痛。因为发表“万科捐款200万很合适”这样的言论,王石的个人声望降到谷底,万科也遭遇了口诛笔伐。

即使在公司内部,王石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员工和股东对他不理解。

王石称,这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也是郁亮带着万科管理层,一年中飞了28次四川,和王石一起深入汶川,救助灾民,推动灾后重建,帮王石和万科挽回影响。

更早之前,因王石的率性言论而让万科陷入某种窘境的,是王石数次在公众场合声称自己“不喜欢房地产”。即使在他已经带领万科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成功的房地产企业之后,依然如此。

这应该是很让包括郁亮在内的万科管理层和员工尴尬的事情——自家的董事长都不认可的行业和企业,我们又要如何自处?

最后直面王石,将话说出口的还是郁亮:“董事长可以个人不喜欢房地产,但不合适公开说,否则怎么让万科的经理和员工热爱本行业呢?”

王石的回应是,“自此,我再也不公开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消极态度。”

之前覆水难收,也算及时止损。

和王石的直接锋锐相比,郁亮显得温和得多。可以想见,宝万之争时如果换了郁亮处在王石的位置,面对举牌万科的姚老板,他大概率不会讥讽对方是个“卖菜的”。这和所处职位无关,只是性格使然。

作为一家龙头房企的掌门人,这种性格究竟是优势还是劣势,恐怕很难下个定论。

古龙在他的小说《白玉老虎》里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身上最软的是头发,最硬的是是牙齿,可是一个身上最容易坏、最容易脱落的亦是牙齿,等到人死了之后,全身上下都腐烂了,头发却还是好好的。

人身上最脆弱的就是眼睛,可是每人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用眼睛,不停地在用,眼睛却不会累,如果你用嘴不停地说话,用手不停地动,用脚不停地走路,你早就累得要命。

所以我想,“脆弱”和“坚硬”之间,也不是绝对可以分别得出的。

据说“3·17”之后,王石数次求见华润董事长傅育宁,傅均以“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婉拒,但傅并不拒绝与郁亮沟通。


一个人小时候如何过日子,长大后总是很难忘记的。

王石的孤傲、强硬、率性和理想主义,也和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他自认:

小时候,相对于“商”而言,我对“官”更熟悉。

王石小学是在北京小学上的,就在故宫后面。因为父母是机关大院里的中层干部,家住在普通的筒子楼里。有时去同学家玩,他惊讶地发现,同学家里有地毯、电话、沙发、很大的客厅。后来才知道,很多同学的父母都是部级或更高级别的干部。

八岁搬到郑州以后,住在干部大院里,邻居也都是什么书记、局长、政委、总工会主席之类的。

可以说,王石拥有一个小官二代的标准朋友圈。商人是什么鬼,可能根本不在他的意识范围内。

所以小时候的王石,想过自己以后会当个外科医生,当个侦探,甚至当个水手或者探险家,但从来没想过要当个商人:

我的家庭里没有这个背景,当时的社会中,商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

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作为外界眼中成功企业家的王石,说话做事总有一种“我不在这里”的剥离感,而少见一种行业中人维护“自己人”的那种自发自觉,会说出一些让身边人一脸黑线的话。根源或许就在这里。

王石曾公开提到,他直到50岁,才终于接受了自己商人的身份。听起来颇有一点“逼良为商”的味道。

虽然不想当商人,但也不想当官。论资排辈的机关气氛对于急于想实现自我追求的王老师来说,格格不入。

从过往经历看,王石的骨子里更像一个喜欢文史哲的文学青年。从小喜欢读书,就算躺在建筑工地的竹棚里,都要枕一本已经翻烂的《大卫·科波菲尔》入睡。传闻他有一个当过校长的司机,经常会给他买书。

所以后来王石以花甲之龄,顶着一个标准的英文名“皮特”去哈佛读书,看似惊悚,也没那么不可思议。

当然也有人说,王老师本无意,这一趟是被田小姐怂恿去的。窃以为这种说法不太可信,至少不是王石决定游学哈佛的全部理由。

要知道,因为那个年代的特殊背景,王石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小学和初中学的都是俄语,尽管后来他一直努力自学英语,但在哈佛读书,光是语言关就是个大问题。外国的教授又比较较真,为了扛过学业负担,60岁的王老师差点憋出抑郁症来。

如果真的只是为了田小姐,我们只能竖起大拇指赞一句“爱情真伟大”了。


2016年的妇女节,大V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上转发了一个帖子:

光开放二胎有个啥用啊,还不是女人辛苦?又要生、又要带、又要赚钱,请求开放二夫!!!(一个赚钱,一个带娃)迪拜女人只花钱,德国女人只工作,日本女人只带孩子,中国女人就是尼玛超人、女汉子!你得工作、创业、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孝顺长辈、教育子女、对外和谐社会关系、对内和谐家庭关系。。。谁说女人是水做的?中国女人简直就是水泥做的!献给中国的女人们!

对于水泥做成的中国女汉子,王老师显然还是持赞赏态度的。

这只怕也是王石对其个性强硬母亲的一种敬意。

王石为什么会喜欢田朴珺——一个颜值不在一线、大学都没读完的四线小明星,一度是很多网友的蜜汁困惑。

但别忘了,德国哲学大腕黑格尔早就告诉过我们了,存在即合理。

说起来,男人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当老婆,跟自己的妈通常很有关系。要么相似,要么相反,或者奇妙的兼而有之。

王石展露出来的强烈个性,显然跟通常情况下“强势妈妈+妈宝男”这种组合天差地远。他曾提到,因为自己和母亲两个人性格都很强硬,所以从小关系就有点紧张,是一种“不断冲突又充满爱”的关系。

可想而知,王石喜欢的女性,身上应该有母亲的那种强大生命力,但又不能如母亲那样咄咄逼人。

他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女强人,而是一个披着女强人外衣、会温柔会撒娇的小女人。

虽然发誓一辈子不靠男人的当年青年新女性对这个结论大概不会认同,但我还是得说,田小姐表现出来的特质和这个人设真的有着惊人的一致。

不过奋斗七八年后,田小姐现在已经升级成了正牌王夫人,应该不会再那么在意别人说自己靠王石了。毕竟,靠男朋友和靠老公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后者要理直气壮得多。

尽管对有些人来说,田朴珺和王石之间三十岁的年龄差距未免过大,但客观的说,类亲子关系也是夫妻关系的一种。而且,一旦配合得好,还是一种不错的夫妻关系。

田朴珺出生于1981年,王石的女儿出生于1982年,两个人只相差一岁。这是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年龄差。

从王石和田朴珺暴露出来的日常来看,很多人都能察觉到,王石对田朴珺明显是有宠爱的——面对一个年龄与自己女儿相差无几的年轻恋人,在传统的夫妻情爱之外多加一点宠爱和怜惜,有问题吗?

唯一遗憾的是,这段恋情不论是对于王石的个人形象,还是对万科,八年了,都貌似没发挥过什么正能量。

高调而浮夸的田朴珺,除了时不时用一条“男主裸照”的朋友圈让王石成为全网同情的对象,大概就剩下祝郁总生日快乐能体现其和万科的联结了。


初到哈佛游学时,王石常常是周末考试中最后一个超时交卷的学生。

把考卷交出的瞬间,放松和疲劳感充满全身,只想返回公寓倒头就睡。

而这种为了考试煎熬、紧张、疲惫不堪的感觉,王石并不陌生。他曾透露,从参军开始,很多年来,自己都常常会做一个关于考试的噩梦。在梦里,他总是特别紧张,醒来也总是很疲惫。

这是一个带有浓重象征意味的梦,和“责任”有关——潜意识里,人们害怕通过考试,是因为一旦通过就要承担责任。

“责任”和“尊严”都是王石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他的大半生都在为此而拼命努力。作为一个硬汉,作为一个企业家。便如那句流行的台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但这样的人生,也总有不堪重负的时候。而且人年龄越大,越会抛开那些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感受来自本真和自我的需求。比如,作为一个60+的男人,感受纯粹的异性相吸。

话说回来,对于包括郁亮在内的万科高层来说,一个正在大踏步走在追求幸福路上、放飞自我率性言行的名誉董事长,他如今能给万科带来的,更多是正资产,还是负资产?

在王石未卸任企业管理者之前,当惯了救火队员的郁亮,面对如今已经完全“不可控”的王石,那句“请放心大胆的尽情追求你想要的幸福吧”的话大概也不太好说出口。

魏征尝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王老师,珍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