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数人感动的影片《小鞋子》,用无声奔跑展现亲情的温暖与沉重

很多人觉得一个导演拍摄出一部电影,是完全服务于观众的,为了让观众感动,为了票房,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但是确切来说,导演不是服务于观众的,他是服务于他的电影的,而观众不过是进入了他所构建的故事中而已。

因此,欣赏一部电影,不光是被动的接受,还要主动去介入,才能发现作品中潜藏的思想与深度。


电影《小鞋子》是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作品,这部影片 1997 年在伊朗上映,讲述了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被称为献给成人的童话。

电影以一位工匠修补小鞋子的特写开头,接着男孩阿里在买土豆时意外将这双鞋子丢失,导致妹妹上学没鞋子穿。为了不让父母责罚,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不增加父母的负担,阿里请妹妹保密,然后两人开始了替换穿着阿里的运动鞋去上课的日子。

在电影的最后,阿里为了帮妹妹赢回一双鞋子,特意恳求老师让自己参加运动会,因为第三名的奖品就是一双鞋子,但阿里意外得了第一名。在领奖台上,所有人都在笑,只有他难过得像输掉了比赛。

这部电影的主题有着马基德·马基迪一贯的风格,以家庭为背景,透过孩子们纯真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一个非常普通的剧情,去探讨亲情、血缘关系的温暖与沉重。

如果单纯作为一个故事来看,它无疑是感人至深的,但这部电影有着更多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们就从多角度探讨一下该电影的魅力。

让无数人感动的影片《小鞋子》,用无声奔跑展现亲情的温暖与沉重

01 局部特写与全景的配合运用,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完美呈现

《小鞋子》这部电影,里面有非常多的局部特写,尤其多关于鞋子的,但是其中又穿插了全景,在两者的配合之下,人物的心理活动愈加鲜明。

导演非常擅长捕捉微小的动作下所代表的意义,所以他能够将这些细节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这种独特的眼光,确实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①鞋子的局部特写:小女孩的自卑以及对鞋子的渴望

在影片的开始,就是一位鞋匠在修小鞋子的特写,让观众一开始就记住了那双粉红色的小鞋子。但鞋子丢失后,妹妹无奈之下只能穿着哥哥的运动鞋去上学。

我们能够感受到她的自卑与渴望,皆源于那些关于鞋子的特写。在特写镜头中,妹妹穿着运动鞋的双脚一直往里缩,想藏在别的同学的鞋子后面,不想被人看见。这是对环境的一种压力也是对自我的一个否定,我们从中体会出贫困家庭的无奈,这是很多经历过贫穷的人能够深刻体会的。

另外在一次学校集合中,跟着妹妹的目光,镜头在一双一双鞋子上穿过,最终停留在一双粉色的鞋子上,而那双鞋子正是小女孩之前丢失的。为什么她那么喜欢看鞋子呢?不难看出妹妹对一双鞋子的渴望有多深,正是因为自己没有,所以才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人的鞋子。

这些鞋子的特写,都是导演在小心翼翼地表现小女孩的心理活动,这种极具表现力的方式,不仅是对生活的重现,更是一种升华。

让无数人感动的影片《小鞋子》,用无声奔跑展现亲情的温暖与沉重

②奔跑的全景镜头:阿里的执着与担当

很多人对阿里的印象,就是一直在奔跑,跟妹妹换了运动鞋后奔跑去学校,为赢得一双鞋去比赛,更是拼尽全力去奔跑。但是奔跑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奔跑背后隐藏的意义。

影片中重复最多的全景镜头,就是阿里奔跑的画面。去往学校的路上,开始每次他都会迟到,并因此受到老师的训斥,他很害怕,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过奔跑。因为他在承担着一种责任,这种担当,是与奔跑中的那种状态类似的。

在我看来,导演用这种鞋子的特写,与奔跑的全景,是相互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因为一个人,需要穿着鞋子去奔跑,这种无形中的结合,就如移动的一条线,贯穿了整部电影。

让无数人感动的影片《小鞋子》,用无声奔跑展现亲情的温暖与沉重

02 人物性格的塑造:从细微之处入手,用温柔表现温暖

这部影片的主要人物是阿里和他的妹妹,不过阿里的父亲也同样重要。虽然主线是一双鞋子,但是在很多的细节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出导演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因此,这部电影中,导演在塑造人物上主要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的。


①小女孩:懂事、善良、守信

小女孩在得知自己的鞋子丢失时,虽然很难过,也有点小任性,但是最终却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而是悄悄地与自己的哥哥商量,并且一直坚守自己与哥哥的约定。

有一次她意外看到自己丢失的鞋子穿在别人的脚上,她更是没有直接上去抢或指责别人偷了她的鞋子,而是悄悄跟了上去,随后找自己的哥哥一起去探明情况,想拿回自己的鞋子。当看到对方的爸爸是一个瞎子时,小女孩没有说一句话,便转身离开。

她自己很艰难,但是她还在同情别人,有时无声胜有声,通过某一些动作,我们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小女孩懂事乖巧又善良的性格便在无形中表现了出来。


②阿里:懂事、担当、妹妹的守护者

阿里的懂事之处随处可见,在影片开头为家里买东西,跑腿他都做得非常熟练,可见那已是常态。尤其是当妹妹的鞋子不小心丢失后,与妹妹共用一双鞋子的那段时间。每次妹妹生气想将事情告诉父母的时候,他都会提醒妹妹:爸爸现在没有钱买鞋子,如果告诉他的话,他就要去借钱。

这对于一个 9 岁的小孩来说,是不多得的,但是因为生在贫困的家庭,却也因此习惯了。

另外,阿里为了帮妹妹赢回一双鞋子而参加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他只想得第三名,第一名在他眼里就是浮云般的存在。所以我们看他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会不断往后看,并慢下来让别人超过他,因为他心中只有妹妹的鞋子。

阿里的懂事与担当非常形象,又让人心疼不已,小孩子的表现无形中体现着家教。


③阿里的父亲:对家庭充满爱,是孩子的指引者

小女孩与阿里的性格其实不是生来就有的,那一定是因为某种教育的引导作用。所以,我觉得阿里的父亲在影片中虽然出现不多,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这样孩子的人物性格才更能立得住脚。

阿里的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在为数不多的镜头中,无不显现着对妻子的关爱。

有一次妹妹给他倒茶,他提醒妹妹忘了放糖。妹妹看着他手里正在切的糖块,说这不是有吗?然而他却告诉妹妹,这些糖是别人出于对自己的信任才交给自己处理的,所以不能动。

在这些微小的事件中,可以看见,一个家庭虽然贫穷,但在思想上却是富足的。

总而言之,导演的方法印证了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不是单纯地将一件事表现出来而已,而是在这些事与事之间,进行了微妙的处理,将其联系在一起。他从细节入手,以温柔表现温暖。

让无数人感动的影片《小鞋子》,用无声奔跑展现亲情的温暖与沉重

03 电影主题的升华:以一双鞋子为主线,展现亲情的温柔与沉重

电影的名称为《小鞋子》,而整部影片也是从小鞋子展开,可以说导演就是在讲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但越是简单的故事,越彰显着深刻的寓意——亲情是温柔的,也是沉重的。

有人说,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些事情是从来没有与父母说过的,那是属于他们的秘密。妹妹丢失了自己的小鞋子,有阿里帮她,他们俩在互相帮助下,一起度过了一个坎。诸如阿里将老师奖励的笔送给妹妹,帮助妹妹找鞋子,又为了妹妹去参加比赛。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亲情的温柔所在,因为这温柔,他们彼此都有了力量。

但亲情的沉重也在于,这些事,是不能与父母说的。不管是阿里与妹妹互换鞋子去上学的那些瞬间,还是阿里为帮妹妹赢得鞋子去比赛的那个过程,都感动了无数在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能告诉最亲近的人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看来,那是因为爱,不想自己的父母那么辛苦,也不想自己的妹妹愧疚,所以选择不说。

当一个人太懂事,就会令人心疼,这种由爱产生的苦涩,就是亲情的沉重所在。这种沉重有时候是必须承担的,因为想要守护一些东西,必须去承受另一些东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让无数人感动的影片《小鞋子》,用无声奔跑展现亲情的温暖与沉重

其实对于一部电影的感受,很多人因为自身经历不同,往往是有所差异的。但导演的功力正在于,能够无形中让自己电影中的人物,走进无数人的内心,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无形中感知到亲情二字的内涵。

因此,以上所述的诸多想法与思考,皆可作为观众的思考,但又不仅仅如此。我们能够感知到亲情所给予的温暖,也因为亲情,有着某些不得不说的沉重牵绊,但是我们甘之如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