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有一些疆外的朋友得知我在新疆生活,对我的一切都是那么好奇,就是想着是不是说的新疆话,是不是骑马上班,是不是都住的平房,是不是很落后,我很自豪的说:我是兵团第七师的!有些人就好奇了,什么是兵团人,兵团是啥样的,是不是部队?听到这些,我也是很好奇也很郁闷,新疆兵团作为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为新疆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怎么这么多人还都不知道建设兵团的存在!于是,我就有了想把我们新疆兵团介绍给一些朋友的想法。尽管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但想着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把新疆兵团更好的展示给疆外的朋友,让他们对新疆兵团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了解兵团人的创业史,了解兵团人的不易,让他们是知道新疆还有这么一个让人敬佩的群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子、独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世界上唯一一支没有军费的部队)介绍给各位朋友。说我们新疆兵团是共和国"长子",是因为新疆兵团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54年,是全国第一也是世界唯一的一个不拿军饷的部队。

说我们新疆兵团是共和国"独子",是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祖国的边境地区又陆续建成了许多兵团,但在七十年代兵团又相继撤销,唯独新疆在八十年代初又恢复了兵团。因此,我们新疆兵团既是共和国的"长子",又是共和国的"独子"!

小编现在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棉麻公司一名普通员工,虽然来新疆只有十五年,算是兵五代了,但从老一辈兵团人那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兵团的过去,也从一些书籍报刊上了解到很多新疆兵团的故事,尤其是参观了解过兵团军垦博物馆后,对这支部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敬仰!

近几十年来新疆兵团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兵团群体,又是生活在遥远的新疆,了解的人相当少。我想借助头条这个大平台,把我知道的和我了解的我们兵团的概况讲给朋友们听,把老一辈兵团人是怎么样徒步走遍天山南北 又怎样靠着一双手把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开垦建设出一个个绿洲的故事讲不了解兵团的朋友们听。

新疆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长居民族13个,现已发展到47个民族,是一个民族最多的一个自治区,有着5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西汉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屯垦戍边。1949年5月,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沿线一路捷报,新疆解放指日可待。在新中国的礼炮即将奏响的时刻,原国民党将军陶峙岳将军在新疆率部下全部起义,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时间是1949年9月25日。因此,这部分兵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老九"或"9.25的",现在这部分还在世的老九都能享受很多特殊待遇,养老无忧的。当年大部分兵,都是当年国民党抓的壮丁,转为解放军自然是他们的心愿。就这样,他们跟随王震将军开始了解放军的新生活。一边剿匪,一边长途跋涉到新疆各地。那个时候,没有路,没有车,大家用爬犁拉着行装和口粮,所谓的口粮,就是炒小麦,一口雪一口炒麦,在艰苦的环境里安营扎寨。部队本着不与民争地的原则,所到之处都是人迹罕至的大漠 戈壁荒滩,把星星之火播在了天山南北没有人烟的地方。这支部队中有一个团,在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徒步行军半个多月,行程1580公里,走到和田地区 ,官兵们硬是用双脚征服了"死亡之海",这一壮举创造出了人间奇迹。热播的电视剧《沙海老兵》,讲述的就是这个团进军沙海扎根戈壁的故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在过去,兵团人都是住着这样的地窝子,还别说,刚住进地窝子时感觉挺好玩的,远远的看上去,光秃秃的没人,开饭的钟声一响,那才叫壮观呢,跟耍魔术似的,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那么多人,打完饭各自又回到"洞"里,地面又回复了平静。可住的时间长了就不舒服了,地窝子里面阴暗潮湿,白天进到地窝子里面眼前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要适应一会眼睛才能看清东西。遇到大雪,外面的人找不到"洞"口,里面的人出不了"洞",不熟悉地形的人,会一脚踏空掉进洞口被雪埋住,没有外面人的帮助里面的人出门都困难。这是地窝子里面的构造,一平台就是大家的床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王震将军有一首诗:生在井冈山,转战南泥湾,戍边建兵团,安家戈壁滩!这就是王震将军的那支部队的一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说起王震将军,老一辈的人们就会想起解放前陕甘宁边区大生产的南泥湾,当时就是王震将军带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如今这支部队又跟随王震将军来到新疆,和陶峙岳将军的部下组成了一支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兵团的前身就是这支部队。知识分子出生的张仲瀚将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进军新疆后,是新疆军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张将军一生未娶、无儿无女,孑然一身,病逝时才65岁。张将军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长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王震将军命令战士,发扬南泥湾的精神,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在茫茫的戈壁里开垦土地,自己种粮。那个时候可没有任何机械化工具,唯一的工具,就是坎土曼,内地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坎土曼,坎土曼是新疆民族人种地的专用工具,有盆地哪么大的钢铁片,再安个把就行了,既能当锹又能翻地。这些战士们一边守卫疆土,一边开荒,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拼着命的开荒。

为了节省服装,战士们赤裸裸地战斗在开荒的土地上(那个时候团级一下,清一色光棍),新疆的夏日最高温度40多度,战士们不知晒脱了多少层皮,不知累倒多少次,最艰难的是哪么多官兵断粮近40天,但他们仍没有停止开荒,最快的是一天挖地两亩六分,人均开荒8分地,我们团当年开荒造田1.3万亩,收获粮食250多万公斤,可供全团人马吃一年多,部队当年就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在茫茫戈壁上开出万亩良田。在戈壁滩上收获了小麦,结束了戈壁滩上不能长庄稼的历史。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开垦、收获,不仅实现了粮食自足,并开始运往内地。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和万物生存的源泉。新疆幅员辽阔,雨水稀少,天山南北的人畜植物依赖的是天山的雪水而生存。雪水的流域毕竟有限,怎样把雪水引导兵团的各个垦荒地呢?修水渠 修水库成了兵团战士们的大会战中战场!那时可没有挖掘机 铲车 装卸车啥的,全是人工一锹一锹挖出来,又一筐一筐挑出来,现在的人们想都不敢想,这么大的工程是怎样凭着双手和双肩干出来的。在修水渠水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解放初期的新疆,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发展新疆的工业,老一辈兵团人硬是三年没领过一分钱的军饷、没有领过一套军服,部队只发牙膏肥皂,他们把所以的军饷和军服钱全部捐给了当地政府,建设了新疆第一批大型企业。知道为什么新疆的不少厂名叫: 十月拖拉机厂 八一糖厂 八一钢铁厂 八一毛纺厂等等吗?那是用我们的父辈们省吃俭用的血汗钱建起来的工厂,地方政府为了让人们记住人民解放军的无私奉献而起的特殊厂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七一棉纺厂

听老一辈兵团人说,那几年里他们的单衣露着肉皮,棉衣露着棉絮,整整三年,大家都没有一件不烂的军服。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那时的衣服全是棉布的,没有一丝耐磨的纤维材质,纯棉布衣服不经穿,尤其是穿在强体力劳动者的身上,没穿多久,衣裤就磨烂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贺龙在棉田

这些大型企业都是老兵们节衣缩食用三年军饷建设出来的。

吃饭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让这二十多万官兵安心屯垦戍边,扎根边疆?当时部队上包括团长以下的官兵都是2、30岁以上的单身汉,要想留住这些官兵,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新疆安家。当时,新疆地广人稀,又是民族自治区,上哪里找这么多汉族姑娘嫁给这些官兵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八千湘女下天山

五十年代初,王震将军征得中央领导的同意,开始在内地招募女兵,王震将军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乡的"湘妹子"。当时,王震将军给湖南省委发电报,大概内容:是让省委招些女的,只要是未婚的都要,让她们在新疆繁衍子孙!省长一看"在新疆繁衍子孙",那还不把姑娘们都吓跑,谁还敢去呢?王震将军说:不管怎样,只要能把姑娘送到新疆就行。当地政府号召女青年女学生们去新疆当兵,这便是当时轰动全国的"八千湘女进新疆",九千山东女进新疆。就这样,这片光棍汉的土地上,有了女兵们的身影。女兵的到来,给戈壁滩带来了无限生机,她们一方面同男兵一样,参加开荒种地的大会战,一方面被组织介绍给立功多、年龄大的官兵组成家庭,"繁衍子孙"。后来又从山东招了几批女兵(九千山东姑娘),传说山东女兵们到达兵营后,看到眼前荒凉情景,哭着不愿意下汽车,没办法,首长就跑到食堂,抱了一大捆大葱,放在汽车旁,才把女兵们哄下车。也难怪,从山东到新疆要经历一个多月的颠簸,火车只能通过兰州,余下的路程是坐着卡车来到新疆的。大家都知道山东人喜欢吃大葱,这么长时间没吃上大葱,女兵们看见大葱还能不下车吃大葱吗!就这样,这片寂静的戈壁荒漠中,有了母亲,就有了孩子们欢笑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女拖拉机手

还记得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吗?有人说这个女拖拉机手是东北新中国第一位拖拉机手梁军老人,但也有人说是兵团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的金茂芳老人,人民币上的那台拖拉机就是金茂芳开的那台,至今保存在兵团博物馆里。当年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如今金茂芳老人端起方向盘是不是还有当年的英姿?

老兵和女兵们通过组织介绍或自由恋爱,戈壁荒漠中组建起了一个个家庭。那时的地窝子也没有多余的,用地窝子做婚房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洞房"。就这样的婚房还不是私有的,是结过婚的共同"洞房",几个家庭轮流住进私人空间,其他时间要住回各自的集体地窝子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婚房

这些女兵远远不够这么多官兵们娶的,王震将军就号召大家回家找媳妇,路费由部队出,只要能领会女的,就安排成家。王震将军直到晚年,还说起他一辈子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了这么多光棍汉的问题,为新疆增加了这么多的孩子!1954年10月1日,新疆的这支部队就地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兵团,是共和国的"长子"!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军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支边女青年

1956年,兵团又迎来了六万多河南支边青年。这批河南青年里,有许多姑娘,被领导介绍给老战士们结婚。对组织介绍结婚一事,可能有些年轻人不理解是怎么回事?老兵们是经历过战争,年龄大立过功,于是,组织上就优先考虑老兵们的婚事,只要老兵看上谁,组织上就会想尽办法把他们撮合到一起组成家庭,什么爱情呀 年龄呀那都是婚后的事情。所以,我们兵团很多父亲们都比母亲们大十几岁左右。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兵团的队伍不断扩大,组建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生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医院 托儿所 学校也都相继成立。有了锅碗瓢勺的音符,有了孩子们嬉戏打闹,戈壁荒滩已不再寂寞,父母们早已把兵团当成了自己的家,而出生在兵团的我们也把兵团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兵团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东南西北各省的口音都有。哪个师团某省的人多,那这个地方的二代孩子们说话的口音就以这个省为主。我们第七师是河南人多,我们二代说话就以河南口音为主、普通话为辅还夹杂点甘肃、山东、四川味。直到兵三代的孩子们才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在我们公司现在二十多口人,差不多有十来个省份的,天南地北的人都有。

六十年代初随着上海 北京 武汉等大城市高校毕业的学生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到来,兵团人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团校和各连队学校都能听见知青老师们带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知青们为这片土地洒下汗水的同时,把城市里的文明也带到这片土地上,并把他们的知识传授给了这里的孩子们。再后来内地大批复员军人集体转业到兵团,转业军人们的到来,他们不仅为建设兵团出力流汗,也把部队的军纪军风带到了兵团。

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们的到来为兵团增加了新鲜血液,活跃了团场的气氛,使兵团人的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支边青年进疆

这些大城市来的知青,先不说劳动的事情,他们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住下,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挑战!这些俊俏稚嫩的知青们,当时也才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从灯火通明 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来到这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的戈壁大漠,那是多么的不易,他们从吃白米饭过度到吃包谷蛋子馍(那时的包谷面可没现在的包谷面那么细,包谷面没怎么脱皮,用手可以摸出粗粒粒子),那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是什么魔力让这些城市的知青变成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军垦战士?是兵团老兵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变得坚强能干!

因为种种原因,有些老兵一生未娶,在和田地区的那些老兵,从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后,就从未出过大沙漠。在2002年一位兵团的领导去看望这些80岁左右的独身老人时,曾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他们说:我们什么要求都没有,只想坐坐火车,看看乌鲁木齐!多么低的要求 多么朴实的话 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兵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团场连队的平房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兵团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大批内地吃不上饭的人,并安排在兵团各个连上班,成为正式的兵团人。六十年代里,内地大批劳改人员迁入兵团,刑满后集体留下兵团,后妻室子女们也来到兵团,他们也成为成为兵团一员。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边疆 献给了兵团,他们把子孙也献给了这片土地上,他们把自己的终身献给了不是家乡的家园!

前几年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戈壁母亲》,编剧是我们师126团上海知青韩天航,当时全国各地方台都进行反复播放,反响很大。后来韩天航又出巨作《热血兵团》,还有反映山东女兵嫁新疆的电视剧《远方的花儿》,让更多知道在兵团有这么一批伟大的母亲。央视一套黄金档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沙海老兵》,讲的就是那群徒步征服死亡之海的老兵们的悲壮故事。这些年通过电视剧的热播,相信会有更多内地人认识兵团了解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开荒

兵团的第一批老兵们,现在只有极少数老兵还健在,绝大多数老兵早已作古了,为了开垦这块土地 为了建设新家园,他们太辛苦了太劳累了,很多都是过早的离开这个世界,有很多老兵还没住过楼房,没使用过固定电话,甚至有些老兵还没看过电视就带着梦想走了,他们没有睡在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中,而是长眠在了他们亲手开垦建设出来的第二故乡的土壤里。就像最初的那样,父辈们在这块土地上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扎下了根,而今这块土地中有了自己的亲人安葬于此,这块土地就成了子孙们魂牵梦绕地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建设兵团各师分布图

兵团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斗队,对新疆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兵团农闲时青壮年男同志每年都要参加军训,做到战时是一支能打仗的一支部队。平常时就是工 农等各行业中建设者劳动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各团场的地理分布

这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地名,是兵团三代人用生命和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老一辈兵团人在一个没有老祖宗留下厚重历史文化的戈壁荒滩上,在一个大自然没有赋予名山大川的苍凉之地,凭着一副肩膀两只手开创出人间奇迹。从一个团扩充到两个三个 四个或更多的团场,从一个师发展成两个师到现在的十四个师,从20万人到270多万人,兵团人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当年的大漠戈壁,如今布满了一个个绿色小城镇当年的地窝子,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的小镇了。从地窝子到土坯平房到砖瓦房再到楼房,兵团三代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戈壁明珠奎屯市(兵团第七师所在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126团中学

在祖国的大西北有这么一批无名英雄,用自己毕生尽力开创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团场!老一辈兵团人大都已作古了,他们带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永远的走了,他们没有亲眼目睹现在的发展,也没有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们!新疆人民不会忘记您们!您们默默奉献的精神 您们留下的军垦魂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后来人!

关注“西域暖阳”,带您认识一个真实的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