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苹果试验站助推果业转型升级

旬邑县以建设苹果试验站为契机,大力推广早中晚苹果品种,优化果业生产结构,促进果业生产升级换代。

旬邑:苹果试验站助推果业转型升级

这几天,随着气温的上升,旬邑县土桥镇第一季现代苹果示范园内一派忙碌景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几十名前来务工的群众正在嫁接、栽种蜜脆等苹果苗木,这些苗木都是由旬邑县苹果试验站选育的。据了解,旬邑苹果试验站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市人民政府、旬邑县人民政府“两地三方”共同建设的高标准苹果综合试验站。试验站由旬邑县出资建设综合楼1000平方米,提供100亩土地作为试验用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出6名科教人员与旬邑县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15人的科技团队,第一季农业公司负责试验站的日常管理,最终选育出适合我旬邑县生长的苹果品种。

旬邑:苹果试验站助推果业转型升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马锋旺告诉记者,“旬邑是我们国家、特别是陕西省最佳的苹果适生区,应当说他的品质到全国都是非常突出的,而且旬邑的苹果发展潜力非常大,但是旬邑苹果产业与全国的苹果产业一样,面临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学校与旬邑县政府和第一季三方联合建立 管理实验站。这个实验站的建立,第一创立了新的模式,学校、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管理这个实验站,第二个,我们实验站已经栽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优新品种一百多个进行比较,这样的话选育、筛选出适合旬邑县的最佳的苹果新品种,第三,同时我们进行新的品种选育,目前栽植了近500个苹果的杂交优系从中选择我们自主产权的苹果新品种,第四个,我们进行苹果栽培模式和苹果栽种组合的比较,就包括乔化砧、中间砧、矮化砧的比较,包括不同砧木和品种的组合实验,这样的话我们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栽培模式,最后一个我们通过一些栽培的新技术,包括重茬建园的技术、包括新的覆盖方式,肥水一体化等等来引领旬邑苹果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苹果实验站会对整个旬邑苹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起到一个引领和带动作用。”


旬邑县是苹果生产大县,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旬邑县以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果园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挖、改、建、接”为抓手,以“四大群”建设和实现“四个转变”为重点的发展方向,通过实施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发展、省级果业专项资金项目等,重点发展蜜脆、瑞阳、瑞雪、秦蜜、秦脆等新优品种,实行“群众购苗、政府考核、财政直补”的惠民政策,引导企业和群众积极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优化了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目前我县苹果的品种比较单一,以晚熟的红富士品种为主,采收、销售压力较大,果农收入有限,今后我们要提高早熟和中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比例,实现品种的多元化,错峰销售,缓解销售的压力,增加果农的收入。”旬邑县果业中心副主任董正元介绍说。
我们第一季公司从2016年开始建园,到2019年我们的规模已经达到1950亩,主要以富士、蜜脆为主,到2020年我们又开始建了200亩,总的规模已经到了2100多亩。土桥第一季现代苹果示范园技术总监连世澄告诉记者。

旬邑:苹果试验站助推果业转型升级

目前,旬邑县先后建成了旬邑川盛中哈友谊园、陕西海越高标准矮化苹果示范园区、陕西第一季矮砧密植标准化示范园等一批水肥条件充足、果园机械配套、科技水平较高的标准化示范园和张洪西头村、职田万寿村等百亩以上示范基地30多个,总面积7000多亩。同时,全面推广落实“咸阳马栏红”苹果标准综合体,坚持规范化生产,实施了果园间伐,果树整形修剪,果园覆盖,强拉枝等标准化技术,抓建各级优质苹果示范园86个,示范园面积2.2万亩。
旬邑县果业中心副主任董正元表示,我们要紧紧依靠苹果试验站的优势,选培适合我县早熟、中熟的品种,加大苗木培育的力度,鼓励农民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实现品种的多元化。(全媒体记者/张康 潘玉鹏 编辑/王晓婷 监审/井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