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子里甲乡俄科罗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仕华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子里甲乡俄科罗村位于县城南部,子里甲乡北部,距福贡县城22公里,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辖13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147户4701人,截止2019年末,先后动态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774户3681人,已脱贫295户1414人,未脱贫479户2267人,贫困发生率为48.22%,是全乡乃至全县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就是这样一个贫困村,因为有了一位默默奉献,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峡谷汉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俄科罗村慢慢变了样,让俄科罗村民慢慢过上好日子,他就是子里甲乡俄科罗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仕华。

记子里甲乡俄科罗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仕华

(左一为邓仕华)

一颗初心,毅然扛起脱贫攻坚“大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9年3月,为切实转变俄科罗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状况,子里甲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调整配强村党总支部书记。但是选谁呢?又成了一个大难题,通过综合分析,最终锁定了在福贡县联通公司职工,俄科罗籍党员邓仕华,乡党委派出工作组和俄科罗籍退休干部(原福贡县人事局局长)陈永明做邓仕华的思想工作,陈永明老同志从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一名村民应尽的职责出发,与邓仕华深入交流,最终,邓仕华同意回乡为群众服务。

当脱贫攻坚的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自2019年任职以来,邓仕华始终把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的目标任务,积极熟悉村情,完善各项村规民约,规范村级党组织活动,全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也于2019年底成功甩掉。他组织村民完成草果种植870亩、山胡椒100亩、百花前胡230亩,推进核桃提质增效项目4017.3亩;配合实施完成太阳能热水器、以电代柴2个项目;投入使用1个学期点建设项目;完成20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村组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党群活动场所建设等,全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记子里甲乡俄科罗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仕华

一个承诺,“得罪”了村里的亲朋好友

任职之初,在表态发言会议上,邓仕华说道:“组织把我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我将以百倍的努力,履好职、尽好责,做到秉公办事,绝不优亲厚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俄科罗村马主底小组、双米底小组、拉谷小组长期以来交通闭塞,人民群众出行难,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为切实改变贫困面貌,邓仕华积极争取县级配套资金开挖公路。本来挖路是件好事,但还没开挖到1000米的距离,就有人出来阻工,原因就是设计规划的路线,有可能导致他家祖坟塌方,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邓仕华的舅舅,部分好事的村民等着看笑话,也有另有居心的村民甚至闹到村委会说“为什么不挖公路了,是不是因为书记家的亲戚就可以改变一个规划。”

记子里甲乡俄科罗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仕华

邓仕华经过多次劝说均无果,最后甚至被舅舅拒之门外,说他当了村书记,就不认亲戚了,这个侄子不认也算了。这一夜,邓仕华彻底失眠了,但是,他从同意回来做这个村书记时起,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第二天,他依然厚着脸皮找到舅舅,无论舅舅怎么骂,骂得多难听,他都憨笑以待,努力劝说,最终,舅舅心软了下来,同意通过做挡土墙,确保祖坟不受影响。

任职不到一年,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昔日的好友找他要求帮忙弄成“贫困户”,隔壁阿邓要求给他安排个护林员岗位,三姑四姨要求把原来享受的低保档次再提高等等,他都一一回绝了。这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亲朋好友将其视为“不厚道”“有权力就不得了了,不认亲朋好友情了”……每当谈起这些话题,邓仕华难掩苦衷,但总是故作坚定地说:“如果今天我滥用职权给他们开了绿灯,那么,我将违背自己当初‘公心处事’的诺言,制度将形同虚设,也无法正常带领其他村民。他们现在不支持、不理解,但有一天一定会明白,而且我问心无愧。”

记子里甲乡俄科罗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仕华

一份坚守,在不计个人得失间实现自己的价值

俄科罗村部分群众“山头搬山脚”后,形成了一个新村落——特建,邓仕华也是搬迁群众中的一员。他目睹了长期以来,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党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态,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邓仕华积极申报党群活动场所项目,2019年,项目来了,但是建设用地却成了问题,原来计划建设的用地由于占用基本农田,无法使用。多次协调建设用地无果后,他果断作出一个决定,把自己的老宅拆了,建党群活动场所,就是这个决定,差点让一直对他放弃县联通公司营业厅店长每月5000多元收入,回乡干每月才2500元村书记补贴有埋怨之心的妻子与他离婚。最终,他画了个“饼”才“骗回”了媳妇的心。

由于7岁半的大女儿才读一年级需要接送,又需要带2岁多的二女儿,邓仕华的妻子也于2020年初,辞掉了福贡县城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把女儿的学籍转到子里甲乡,返回俄科罗村,寄住父母家,当起了全职妻子。

记子里甲乡俄科罗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仕华

在一次次的取舍抉择中,邓仕华总是能把个人的得失放到身外,果断选择为民谋利。如今,他的付出也逐步得到回报,俄科罗村的通村公路硬化了,最边远的马主底小组也即将通车;全村各个村民小组也安上了太阳能路灯;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间间危房也被改造一新;让群众鼓起腰包的土鸡养殖、茶叶种植等种养殖项目也陆续推进中,俄科罗村人民群众的笑脸也日益灿烂了起来。

编 辑:张 盟 何舟

责 编:何 剑

监 审:张学坤

终 审:杨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