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酒、一句话、一生毁——唐伯虎的悲剧人生

酒可怡情,但更能误事,有时是误大事。天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唐伯虎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人群喝错了酒,说错了一句话,将自己大好前程给毁掉了!

一、似锦前程毁于一旦公元1499年,29岁的唐寅刚刚结束会试,便和一伙考生在北京街上的某家酒店喝酒(估计十有八九是他的好友、老乡、财子而不是才子的徐经作东),桌上有人提问,不知今科会元是谁?(科举分四级,院试第一名叫秀才,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此时试卷还没改完,结果尚未公布。可O型血的唐伯虎,那豪放的,沾酒就兴奋的性格(实际就是口无遮拦的性格)就管不住了自己的嘴巴:“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这是在北京,不是在苏州,同桌的人不是祝枝山、文徵明,而是竞争敌手们。今年的考试主考官程敏政出了一道十分费解的题目(什么题,无从查考),所有考生都没答好,不少考生还学习了400多年后的张铁生交白卷。但有两人答的很完美,一是唐寅,一是徐经(有买题嫌疑)。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如有手机,肯定录了像)有人(不止一个)立即告黑状:本次考试有舞弊行为!杏榜公布:唐寅、徐经双双落榜(本来徐主考已经选定唐、徐都是入围的贡士,其中唐为第一名,也就是会元。偏偏这时黑状上来了,唐伯虎早就知道了他是第一名,这不是黑幕还是什么?)按说落榜就落榜,三年后再来考。但等待唐寅、徐经的不是回家的车票,而是冰凉的手铐。唐、徐入狱。几经调查,不得而知,(据说徐经通过主考程敏政的下人买得了考题,否则财子徐经是答不出那么难的题目的;徐告没告诉唐不明确,但按唐寅的才华,是用不着事前知道那题目的,但你们是一路过来的江南考生、好友,而且是唐寅考试费用的赞助者,包吃包住包玩,虽然是在路上临时认识的,徐经出钱的目的也是为了傍明人,图关照)最后皇帝朱祐堂作指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这个指示来得晚了一些,唐伯虎、徐经在班房里整整坐了三年)。回放整个事件,如果没有唐伯虎那句吹牛,当时的会元已是铁板钉钉的事,随后参加殿试,状元也十有八九是唐伯虎的。骚客就是骚客,关键时候,城府就是不如政客。唐先生不但害了自己,还坑了一直蒙在鼓里的主考官程敏政勒令提前退休

二、风流一生。风流才子唐伯虎,关键词是:贫困、潦倒、破罐破摔。32岁的唐伯虎和徐经从北京的班房里放出来,回到了家乡苏州。财子徐经再没和他同行,当然也不要再继续当他的经济支持者。回到家的唐伯虎发现过去的好友们也在疏远他,亲戚们也不如以前那样,甚至于老婆也总是与他恶语相向。消沉的唐寅并不象《唐伯虎点秋香》里活得那么开心,除了和同行祝枝山、徐贞卿、文徴明在一起探讨诗、书、画之外,他的生活的内容主要是:酒、妓,钱从哪里来?卖字画。肯定也是贱卖,价格远远不如400多年后的2013年,他的《庐山观瀑图》拍了5.9亿美元!这样的生活一直过了20年,直到49岁时,一个似乎是贵人的人来到了他的身边。

三、读书人的品格底线。宁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当年朱棣叛乱(号称靖难,实为向侄儿朱允文夺权),为寻求支持,绑架了当时的宁王朱权,事成之后,朱棣并没有履行承诺,而是将原封地内蒙转到了南昌。他的第四代继承人宁王朱宸濠见时任皇帝朱厚照(一个十分贪玩连早朝也取消了,经常和大臣玩失踪的皇帝)昏庸无能,认为时机已到,你们的太公可以夺侄儿的权,我为何不可?同为朱家后代,世事也轮到我们宁王一族过下子皇帝瘾!要成事,要人才,广纳贤才时,想要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说身体不好不去,穷怕了的唐伯虎欣然前往。但来到南昌后的唐伯虎发现不太对劲,这位朱宁王经常和一些土匪勾结在一起(宁王的兵员编制只有四百,这怎么造反?只有拉拢土匪帮忙)。后来进一步发现宁王朱宸濠是要造反。唐伯虎不干了,一是害怕,十有八九不成功,掉脑袋,49岁的唐伯虎还没画够、玩够。二是唐伯虎毕竟是读书人,忠孝仁义的品格还在(有人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上了贼船要下就难了,宁王的刀也是很快的。唐伯虎到底是四大才子之首,想出了一个绝招:装疯!要装就装像,于是南昌街头出现了一道景观:一个49岁的男人一丝不挂玩起了裸奔,见到女的就上去搭讪:我是宁王的好友!治安秩序混乱,宁王面子丢尽。宁王就打发了他:去去,哪里来哪里去。这样唐伯虎凭借着他聪明才智安全的回到了苏州。本来想,一生所学可以到晚年了还有个发展的机遇,却是惊梦一场。回到苏州的唐伯虎继续过着从前的生活,5年后,在贫病交迫中结束了他54岁的人生。

如果没有当年的那个饭局,如果不认识徐经,如果唐伯虎根本就不会喝酒(无耐,文人骚客都是喝酒的)如果他喝了酒不乱说话………哎一切如果都没有意义,历史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唐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