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遐园溢书香 革故鼎新绽新芳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手机等终端设备快速普及,翻阅纸质资料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碎片化和娱乐化的阅读模式主导了人们的生活,图书馆门庭冷落。对此,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国家就纷纷开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目前的变革之路,无不是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其功能出发,拓宽服务;二是从其外在形象上下功夫,打造地标建筑。其中备受瞩目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打造了“创客空间”,推出特色服务;有着一千多年图书馆历史的德国则把打造特色景观作为在网络时代改造公共图书馆的思路之一。在我国,许多城市在图书馆建设上也实施了一些较有新意的举措,2017年,来自美国的赛阅有声书在首都图书馆正式上线,同年,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建筑的新颖别致在网络走红。

图书馆的变革时代早已悄然而至,作为中国十大公共图书馆之一的山东省图书馆在建馆之初曾因其建筑的秀美获得“历下风物,此为最胜”的美誉。时至今日,深厚的文化底蕴仍然为山东省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撑。但在当今信息洪流的冲击下,山东省图书馆是否还能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在应对时代的挑战中,又实施了哪些举措?本刊采访了山东省图书馆现任馆长刘显世。

百年遐园溢书香 革故鼎新绽新芳

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刘显世

纸质书不会消亡

移动终端所承载的文化特点是大众化和娱乐化,在这种环境下,大众对于纸质书的眷恋是否成了一种情怀而非习惯?对此,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刘显世深有体会,“我个人是不喜欢手机阅读的,一是对眼睛有害,二是读纸质书的时候,读者能通过书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是手机阅读所不能带来的”。刘馆长是乘火车时也要读书的书籍爱好者,无论是幼年时的勤学苦读,还是在北京大学求学时那段与书相伴的日子,都在教会他“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刘馆长深切体会到了纸质书所带来的价值,因此一直在为当代年轻人对书籍的忽视而担忧。“虽然手机等终端接收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但是研究性和知识性的书籍是不能被替代的。”在未来,人类越来越需要汲取先进文化,而图书馆作为纸质书最集中的地方,一直以来被人们当作自我修养的阵地,因此只要人类对学习和研究的渴求还在,那么纸质书就不会消亡。

新媒体产业强势崛起,纸质书籍遭受冷落,是时代所带来的结果,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也容易被忽视。面对如此现状,山东省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着力点,积极向数字化、网络化靠拢,开发多种贴近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阅读形式,并积极探索有特色有内涵的发展之路。

“从流量来看,目前每年入馆的人数在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人,每天的流量有五六千人,并且人数是逐年增长的。”如此乐观的趋势基本可以验证刘馆长的“纸质书不会消亡”的观点。“热爱阅读的人会回归到纸质书上来。”刘馆长如是说。运用数字化技术只是引导人们热爱阅读的手段,最终的愿景还是希望人们能够走进图书馆感受文字的魅力。

把公共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把推广、引导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也正因如此,公共图书馆在当今社会更应承担起公共教育的作用。当代年轻人提倡自我修养,但缺少一个进行自我表达的平台,山东省图书馆就致力于打造这样的平台。植根于现有的文化资源,山东省图书馆为全省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除了以往的读书夏令营活动,今年暑假开展了“童声诵古韵,经典有新声”全省中小学青少年的诗词朗诵大赛,将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结合,引导青少年感受阅读的魅力。此次活动也承袭了2018年4月开展的“世界读书日全民朗读大赛活动”。“全民朗读大赛”活动,吸引了各个层面的人前来参加,更有一些边防官兵、人民警察等职业的参赛者。关于此类活动的意义,刘馆长说:“大家在活动中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碰撞,对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文化软实力就是吸引力,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文化育人。“保国粹,开民智”可谓是山东省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为了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山东省图书馆推出了“图书馆+书院”模式。“古代书院的功能就是典藏、育人,而现在传统的图书馆恰恰缺少学习体验类的活动,所以我们吸收一些古代书院的做法,通过活动让古籍的文字活起来,加强与老百姓的互动。”刘馆长说。为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活力,山东省图书馆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打造现代书院的氛围,以公开课的形式,吸引了社会大众的参与,因地制宜地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教育中的作用。这体现了山东省图书馆在功能建设上始终坚持“内容为主、文化育人”的独特性。

走“效率提升+学术研究”的特色之路

关于欧美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有过英国公共图书馆考察经历的刘馆长感触颇深:“他们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当地居民社区文化交流展览活动中心,可以看电影,开艺术沙龙,喝咖啡,功能更加齐全,布局也更加合理。”2018年3月,来到山东省图书馆任职,他将此前英国之行的感悟付诸实践,把山东省图书馆打造成功能性和专业性兼具的公共场馆,扩大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更大程度地贴近人们的生活。根据图书馆的现状,刘馆长提出了两大举措,一是提升服务效率,二是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首先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一是拓宽功能,针对各个年龄段的群众,不再拘泥于提供纸质书服务,创新性地以免费播放电影,发起公益作文课等活动,吸引各个年龄段的人走进图书馆,从而提高利用率。二是提升工作效率,对先进窗口和个人,每年进行评审评奖,从而创建高质量的服务队伍,逐渐向先进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模式靠拢。

其次是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方面,刘馆长认为“图书馆是国粹保存的地方,要利用资源,做好学术研究,做好行业引领”,他认为,图书馆始终要坚持学术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为此应设立省图书馆学术贡献奖,以学术的力量带动省级图书馆的发展,才能始终不偏离文化事业的轨道。始终把打造专业性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公共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也是公共图书馆与商业图书馆的区别所在。

在追求快速崛起的时代,不同于其他公共图书馆的“网红效应”和“概念营销”,刘馆长始终认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不应只在于设施,更重要的是在于内容。通过挖掘馆内的文化资源,让书中所承载的文字活起来,再通过有内涵、有水平的文化活动,打造专业的文化传播平台,使图书馆永葆活力地可持续发展,这是山东省图书馆目前所探寻的道路。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和一个城市的独特印记,在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支撑下,图书馆的文化韵味将越发浓厚。山东省图书馆在坚守美好愿景的同时,始终重视文化的功能,将先进的文化内涵植入一系列的改革中。但我们仍不能忽视瞬息万变的时代所带来的危机,如何完善软件与硬件,如何搭建起人们与文化的桥梁,不管在今日还是在未来,都是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要去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