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二十九,貼春聯”,這是過年前最有儀式感的一件事了,別小看這一副對聯、兩張紅紙,裡面的學問可大著呢!


貼春聯的規矩

首先,是貼春聯的時間。好多老人很看重貼春聯的時間,“二十四,寫大字”,過了臘月二十四,滿街就開始有各種流派的“春聯高手”出來寫大字、賣春聯了,人們也多是從這一天開始,抽空去街面上轉轉,找自己喜歡的字體,挑家裡人愛聽的聯語,請一副對聯回家。

那麼什麼時候貼合適呢,各地風俗不同。一般認為,臘月二十九下午未時,也就是13點到15點之間,是貼春聯最好的時間,也有人認為,除夕這天下午未時,是貼春聯的好時間。

其次,是貼春聯的順序,貼春聯要分平仄、識上下。

前些年傳統文化沒現在這麼熱,大家貼春聯沒這麼講究,很多人家從左到右隨手一貼了事,年過完了,才發現上下聯貼反了。

春聯的上下聯是靠音韻平仄來確認的,平音聯是下聯,仄音聯是上聯,分清平仄和上下聯之後,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來貼才對。

第三,過完年,春聯怎麼處理。按照傳統的說法,過完春節之後,要把春聯揭下來燒掉,這樣人們對吉祥如意的祈願就能上達天宮,天神會賜福給人間。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貼春聯的故事

我們小的時候,不去街上買春聯,都是到書法家叔叔家裡求一副。叔叔家到過年就有困惑,經常是臘月二十九下午貼的春聯,當天晚上就給人揭走了,搞的我叔叔家每年貼春聯都非常緊張。

這樣的春聯故事歷史上從來不少,據說,王羲之家裡就出過這樣的事。

春節將至,王羲之在家門口貼了一副自己寫的春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結果,第二天早上就被揭走了。王羲之也不生氣,又寫著貼了一副,這次寫的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可是,盯著他家的人多著呢,這副春聯也給揭走了。

這樣下去,過年家門前就沒有春聯了。王羲之不著急,他很快就貼上了一副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奇怪的是,這副對聯下面都空了一塊。偷對聯的人看到這樣的內容,也不敢下手了。等到初一大清早,王羲之來到大門前,在預留的空白處填上了幾個字,就湊成了一副新對聯:

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寫春聯、對對子,能對出這樣的趣事,也是對聯這種文學形式的獨特樂趣。


貼對聯,學古詩,孩子受益一生的一本書

貼對聯、對對子,除了知道一些規矩和故事,也是讓孩子們學習古詩詞的好機會。每年到貼春聯的時候,我都能帶著孩子好好地玩一會兒文字遊戲,順道讓他們知道中國古代詩詞的奧妙。

春聯的基本形式就是對仗,而對仗又是中國中古時期詩歌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中國文學獨有的形式。在古代,由於詩賦是科舉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古代讀書人對對仗這種形式非常熟悉,對對子也是讀書人從小就要訓練的內容。

文人雅士閒暇的時候都會用對對子來消遣,對對子也成了他們展示才學、揮灑才情的方法。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紀曉嵐

清朝第一才子紀曉嵐是個對對子的高手,他曾經和大學問家戴震有過一次對聯交手,讓後人歎服。戴震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上聯:色難。出自《論語》,這個上聯難倒了很多人,結果紀曉嵐聽到後給戴震說:“容易。”戴震覺得紀曉嵐說大話,就說:“既然先生覺得容易,就請賜教下聯。”紀曉嵐笑道:“不是已經對出來了嗎!”

戴震這時才反應過來:色難對容易。真是絕對!

現在的高考中,對聯題時不時會出現,有人不以為然,覺得這純粹是文字遊戲,這樣想就小瞧了這種文學形式的價值了。

1932年,清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國文科的考試題是由大學問家陳寅恪先生出的題,其中就有一道題是對對子。上聯是:孫行者。結果,一半以上的考生這道題交了白卷。當時正是白話文運動蓬勃發展的時候,考試題出對聯,引起了一些人的批評。為此,陳寅恪先生專門寫了篇文章

《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討論此事,用以說明對仗的價值和意義

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獻,陳寅恪先生坦言:“對偶確為中國語文特性之所在,而欲研究此種特性者,不得不研究由此特性所產生之對子。”通過對對子,能測驗考生能否分辨詞類、四聲平仄,生字生詞掌握如何及讀書多少,思維是否清楚靈活等四方面的情況。在後來給傅斯年的信中,陳寅恪先生還說:“藉此可以知聲韻、平仄、語辭、單複詞藏貧富,為國文程度測驗最簡之法。”是檢驗一個學生國文基礎和思維能力“最根本、最方便、最合理之檢驗法”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陳寅恪

這樣數百年一遇的大學問家,把對聯當作檢驗語文能力“最根本、最方便、最合理”的方法,這讓我們必須重視對對子的訓練。

最新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中,古詩詞的總量猛增,相較於之前的內容,總量增加近5倍。原本古詩文就是大家學習的難點,總量如此增加到底該怎麼學?其實,部編本小學語文書第一冊就給了大家一個暗示,可是很多老師和家長並沒有注意到。

部編本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選了《聲律啟蒙》的一小段:雲對雨,雪對風……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明確的暗示,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就是《聲律啟蒙》這本書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我大膽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對語文教育來說,《聲律啟蒙》是最有價值的一本啟蒙書,沒有之一。

古代的語文教學,詩詞是核心內容,要學習詩詞首先熟知韻律,所以,古代讀書人大多是從《訓蒙駢句》到《笠翁對韻》《聲律啟蒙》一路讀出來的。現在,我們的語文教育弱化了對韻律的學習,大家對漢字的音律美、形式美越來越陌生,這是我們語文學習和教育中的敗筆。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聲律啟蒙》能彌補這個語文教育的空白。在這類書出現之前,古代的孩子也會背詩,大多是從《詩經》《千家詩》《唐詩三百首》這類詩集中找些容易上口的詩,讓孩子們逐篇誦讀。古人教語文重背誦,詩文的意思未必講清楚,先讓孩子記下來變成自己的存貨,同時,因為詩詞韻律感強,也能夠成為孩子們感受詩文音韻、體會漢語音律之美的方法。

但是細究起來,直接背誦這些詩歌其實並不符合兒童學習和接受的規律。剛開始學語文的孩子,最好的讀物應該就是故事和兒歌,如果孩子背誦、學習的內容裡沒有故事,唱誦起來也沒有節律感,常常是事倍功半的。這時候看《聲律啟蒙》,就會發現它完全符合兒童學習的規律,是一本有故事的韻律兒歌集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除了故事和聲律,對仗這個遊戲裡有很大的名堂。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裡希望開發孩子的智力,他們不知道,對對子才是真正能有效開發智力的方式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節課上,老師帶大家一起讀《聖經》,讀到上帝造物,先分開了黑暗和光明,又劃分了天和地,凡此種種。老師問學生,上帝在做什麼,得到很多答案。傾聽良久之後,老師說:你們看不出來,上帝在製造對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對立的世界中,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在對立中尋找生存的意義和價值。讓孩子聯繫對對子,就是帶著孩子認識世界,黑和白、美和醜、光明和黑暗,在對對子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這種最基礎的思維方法

這樣理解對對子,我們會發現,從對對子的訓練中,能知道一個孩子是否瞭解漢語的韻律、掌握詞彙的語法特性、積攢足夠多的詞彙和故事,最重要的是他們會藉此形成一種

萬物皆有對的思維方式。

有人說:那些文人沒事在那裡對對子,附庸風雅,好無聊。聽完這種話我會很無奈,要怎麼給他們解釋呢:這是古人的語言遊戲,也是語文訓練,是老師帶著孩子們,藉助悅耳的音韻,引萬物入手,帶著萬物無不可屬對的文化自信,施施然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所以,藉著今天貼春聯的機會,父母們如果能一邊跟孩子貼春聯,欣賞春聯的內容,也能順手翻開《聲律啟蒙》這本書,帶著孩子念“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我們慢慢會發現,書裡的每一句都是可以敲著鼓、打著鑼,合著音律的步點唱出來的

從一字對、二字對,到三字、五字、七字對,文字越來越複雜,含義也越來越美妙,文字的世界和自然的世界一一對仗,抬頭看天,低頭撫地,雲捲雲舒,風淅雨濃,更要緊的是,還有大量歷史文化典故,順道就記住了。

《聲律啟蒙》——古詩文學習最好的基礎讀物,孩子受益一生的書

這麼背下去,古詩詞的世界會離我們越來越近,這才是用遊戲的方法訓練孩子的思維,幫他們積累詞彙和掌故,比硬背古詩詞有意思多了。

這樣的書,拿給孩子讀,是走上語文學習、美感體驗、思維訓練的大道,給我們這樣沒什麼根基的成年人念,是補習我們欠缺的中國文化的功課,讓自己不要太枯澀、太粗陋。


-END-

作者 | 康兮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