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一、标准建设概况

本文梳理了2015年至今的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相关标准,涉及物流、供应链、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整理42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3个,行业标准1个,地方标准7个,团体标准1个。标准建设具体涉及以下内容: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1、物流与供应链

涉及物流与供应链方面标准较多,涉及物流业务、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服务平台、设备设施、信息传递等方面的标准化。如:《射频识别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集装箱》针对供应链管理,规定了可读写的RFID(射频识别,文中所有缩略语参见参考性附录C)货运专用标签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要求;规定了空中接口协议和一套通用的必要数据结构,并通过公共句法学和语义学规定了一套通用的可择性数据要求。《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参考功能框架》给出了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的业务模式、业务需求、核心服务流程、参考功能架构以及核心功能等框架;适用于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实施及管理。《物流单证基本要求》规定了物流领域运输、仓储单证编制的基本原则、要求、要素以及单证填制和使用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对物流领域单证的编制与应用。《公路物流主要单证要素要求》规定了公路物流主要单证的基本要素,适用于公路运输物流活动交接环节所使用的单证。

2、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方面,规定了平台间信息交互的规范等。如:《钢铁物流互联网信息交互技术规范》规定了钢铁物流互联网公共商务信息平台与其它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交互时的交互对象、交互格式、交互数据、安全规范;适用于钢铁物流互联网公共商务信息平台与其它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移动通信网面向物流信息服务的M2M协议》规定了移动通信网面向物流信息服务的M2M协议,对面向物流信息服务的M2M协议的结构、定义、交互机制、安全机制进行了规范;适用于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移动通信网,也可供其他物联网业务参考使用。

3、信用建设

涉及企业、平台的信用评价、服务要求等的标准建设。如:《商贸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规定了商贸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和专项指标内容;适用于商贸物流企业开展自我信用评价,可作为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信用评价依据,其他相关评价活动也可参照使用。

《电子商务信用 B2B第三方交易平台信用规范》规定了电子商务B2B第三方交易平台(以下简称为"平台")的资质要求、卖方管理要求、商品审核要求、交易服务过程要求、配套服务要求、信息安全与保密要求及经营终止要求;适用于B2B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信用管理及信用建设。

4、金融方面

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相关标准有待完善,现有标准主要涉及租赁类业务,如:《金融租赁服务流程规范》规定了金融租赁服务申请、受理及调查、审核、合同签订和履行、租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金融租赁服务机构及人员。

部分地方标准对质押类业务进行了标准化,如:《钢材质押融资仓储企业管理规范》规定了钢材质押融资仓储企业应具备条件、从业人员、仓单要求、作业流程、监管要求、监管义务和权利等要求;适用于从事钢材质押融资仓储企业。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标准化建设,涉及跨行业、跨领域、跨国界的交叉内容;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中的深入应用,标准的建设需要考虑更多的高科技要素,这些都在客观上对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二、融资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仍需要有标准的加持,才能使得金融支持和促进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更加有力。在物流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市场

中小微物流企业占据中国物流市场90%的企业数量,在公路货运领域尤为突出。百万级的中小微公路货运企业承担了市场70%的运力。

物流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物流企业运营需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然而由于费用结算账期长,货主普遍结算账期4-6个月,长期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而物流企业对下游结算周期较短,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全行业资金链紧张。

物流企业基于行业生态特性,普遍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厂房、设备等可抵押固定资产,导致其日益高涨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针对此类企业风控难的矛盾逐步凸显。而中小微货运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财务和管理等方面规范化程度不高,尽管经营与发展状况良好,也难以向金融机构自我证明,这导致了企业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困难。

2、传统金融机构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政策大背景下,金融机构普遍有意愿服务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小、散的特点,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对物流行业运营情况认识不足,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手段缺失,获客成本偏高。

3、互联网金融机构

随着科技进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做了积极的实践,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数据,体现物流企业运营数据的信用价值,使得中小微物流企业获得了更好的融资服务。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三、未来发展

1、加强科技应用促进跨领域标准建设

新兴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金融业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应用和数据服务的基础,处于应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第一线,其安全稳定运营是企业向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基石。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和智能终端等科技措施,以金融科技手段构建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的场景数据模型,通过标准化的数据信息采集和技术分析方法,提升风控水平,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加强团体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作用

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社会团体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现有标准空白。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引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现行的标龄长、标准不齐全等顽症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大力发展团体标准不仅有助于改进标准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由市场机制产生的标准交由市场决定,既可避免制定出的标准与市场需求脱节,又可加快标准制定的速度,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团体标准制定灵活、内部协调相对容易、与自主核心技术相结合紧密。企业团体通过形成标准联盟、抱团发展,一是能有效整合各企业的资源和研发力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走向市场的步伐;二是有了团体标准支撑的底气,可明显提高其市场竞争的信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利于行业有序竞争,用于做大做强,促使产品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发展,根据行业和国家需要,亦可在团体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标准建设情况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